天天看點

張申福:周恩來和朱德的黨内介紹人,因為貪婪的3000海洋稿件費自毀未來

作者:覃仕勇說史
張申福:周恩來和朱德的黨内介紹人,因為貪婪的3000海洋稿件費自毀未來

上個月,老餘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們黨成立于1921年,毛主席為什麼在1920年填寫他的黨員?"的文章。文章提到了一個問題:晚會的開幕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但7月1日被定為晚會的生日。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原因如下:中央第一次組織周年紀念日是在1937年,在延安。當時,參加代表大會的13名代表中,隻有毛主席和董必武在延安。

毛主席和董必武回憶起一次重要會議,隻記得那是在1921年7月舉行的,我不記得會議開幕的那天了。

在這種情況下,派對的生日定為 7 月 1 日。

關于我們黨的誕生、發展和成長,1945年4月21日,在延安召開的黨的第七次籌備會議上,毛主席引用莊子的一句話來形容:"這也是一個簡單的開端,将是巨大的。"

也因為黨的建設過程是"它的起點也是簡單的",很多早期的資訊、文獻都沒有被保留下來,為了改進黨的曆史,很多時候被那些經曆過的人的記憶所銘記。

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黨的創始者之一張申福,在報紙上一般都被稱為"出土文物",還被增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有一段時間,許多學者感到沮喪。

他們一直以為張申福走了。

知道張申福還活着,他們不禁感歎張申夫是中國近代史的"活化石"。

張申福與近代史上許多重要政治人物有着密切的聯系,一生中經曆過許多重大的曆史事件。

老宇在《我們黨成立于1921年,毛主席為什麼在1920年填空入黨時間?文章中說,1921年7月舉行了一次偉大的聚會,但周恩來于1921年1月由張申福介紹到黨内。

張申福:周恩來和朱德的黨内介紹人,因為貪婪的3000海洋稿件費自毀未來

此外,很多人都知道,朱德元帥入黨的過程有一些曲折。

1922年7月初,朱德在孫偉文的介紹下,前往北平找李大昭,請求入黨。

但碰巧的是,李大昭去了南方。

孫宇文随後陪同朱德前往上海尋找另一位共産黨上司人陳獨秀,鄭重提出入黨申請,但被陳獨秀拒絕。

最後,朱德去了德國柏林,在孫偉文和周恩來的介紹下,去見了張申福。

張申福此前介紹周恩來入黨,在手續上,隻是"給上海的陳獨秀寫信,僅此而已"。

張申福認為,通過他對黨的介紹,"隻要說一句話就這麼容易"。

就這樣,朱德被張申福介紹到黨内。

陳獨秀後來同意了。

張申福很自在地說:"我介紹了黨員,他沒有異議。

為什麼張申福如此舒适自信?

原因很簡單:他是我們黨的三位創始人之一,與陳獨秀、李大秀并肩作戰。

張申福:周恩來和朱德的黨内介紹人,因為貪婪的3000海洋稿件費自毀未來

張申福出生于蜀湘門地,家庭在河北江小陶莊,祖父曾任翰林書院主編;從北京大學畢業後,他留在北京大學擔任助教,結識了擔任北京大學文學部主任的陳獨秀和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李大秀,并于1918年冬天共同創辦了《每周評論》。

1920年10月,他們三人共同創立了北京共産黨的共産主義集團。

然而,僅僅一個多月後,張先生代表蔡元培的秘書去了法國。

1921年7月會議前,張申福接到陳獨秀的來信,要求回家,但他沒有參加,理由是距離很遠。

張申福:周恩來和朱德的黨内介紹人,因為貪婪的3000海洋稿件費自毀未來

錯過這樣一次重大會議,無疑是張申福一生的遺憾。

當然,張申福當時并不這麼認為。

但話又說回來,張申福雖然錯過了一次大好機會,但他人生中又有了一個重要的機會:1923年11月,他從德國,途經俄羅斯,留在了趙世妍在莫斯科的辦公室。恰逢蔣介石在孫中山的要求下與張太磊等四人一起通路蘇聯,為國民黨建立黃埔軍校做準備。

在斯科,張申福遇到了蔣介石。

在同意"為中國革命者建立軍事學院"後,蘇聯提供了幾位蘇聯軍事顧問。

這些蘇聯軍事顧問中的一些人說俄語,有些人說英語,有些人說德語。

張申福掌握了這些漢語單詞,成為蔣介石的翻譯,一直受到蔣介石的好感和信任。

一方面,孫中山當時的口号是"統一俄羅斯,聯合共産黨,支援農業勞工",另一方面,蔣介石的羽毛并不豐富,他大力招攬人才。

在此背景下,黃埔軍校成立時,張申福以公開共産黨員的身份進入黃埔軍校,成為"中國共産黨黃埔的第一人",并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

進入黃埔軍校後,張申福推薦了周恩來、于大英、趙世妍、高玉涵、沈兵等15名共産黨員到廖中軒主持籌備工作。

張申福還負責筆試的第一階段和試卷的閱讀工作。

根據封建社會的考核,張申夫是這些考生的"主人",而那些通過考核的人,都被認為是張申福的"師傅"。

這是一個巨大的政治資本。

要知道,一期招收近500人,其中陳偉、徐強、蔣顯雲、李志龍、周世迪左、宋喜軒、鄭東郭、侯鏡等一大批将領。

但張申福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他曾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還聘請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前身)教授、圖書管理者。

正如他後來說,"黃埔不在廣州,從黃埔到廣州坐一兩個小時的汽艇。我在廣東大學教書,已經很忙了,讓雙方來回奔波,為時已晚",經過一番權衡,他居然退出了黃埔軍校,專攻廣東大學教學工作。

太可惜了。

更令人遺憾的是,作為黨的締造者之一,在1925年1月召開的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由于一時的思想鬥争,他被憤怒地退出了黨。

張申福:周恩來和朱德的黨内介紹人,因為貪婪的3000海洋稿件費自毀未來

多年來,他對此事的評價是:我的性格就是這樣,甯願不彎腰。

他退出黨後的政治生涯還沒有結束。1936年1月,他與沈延如、張乃、閻奮進等人組成了北平文化救助大會,前身為全國民主聯盟,當選為救國大會主席團委員和執行委員會委員,後任華北救世大會主席。

毀了他未來的是他在《觀察家報》上寫的"呼籲和平"。

文章内容是站出來支援蔣介石的"亂亂政策",稱解放軍為"土匪"。

蔣介石是反革命獨裁者,張申福就是這麼做的,隻說他太頭暈了。

老闆以前在毛主席的詩中說過嗎?魯迅的評價非常準确,胡石尋找:不是一個通行證"的文章提到,胡适在"制憲會議"中率先支援莫德惠的"動員期臨時規定",并在1948年勸說美國駐華大使斯圖爾特·雷登回國幫助老江進行内戰, 結果被列為"一級戰犯"共犯。

張申福和胡石一樣,做得很厲害。

而且,張申福在寫這本《求和号召》時,人民解放軍已經進入戰略進攻階段,勝利已經确定,我們黨的戰略意圖是"應該留待追貧困",而張申福在文中大力鼓吹"劃江治國"。

全國民主聯盟上下就這樣決定,張申福完全進入反動陣營,宣布開除黨員。

是什麼促使張申夫寫出這樣一篇反動的文章?

他後來解釋說,"我寫了這篇文章,在海洋裡賺了3000美元。"

《3000個海洋》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高的收入,張申福自豪地說:"我可能是他手稿收入最高的作者之一(指的是《觀察家報》主編安平)。

因為貪婪,3000塊的海洋,張申福在中國被完全趕下了政治舞台。

可惜的是,張申福一直癡迷于自己的錯誤,雖然他一再告訴人們他不應該寫這篇文章,但在1980年代,他也把自己政治生涯的結束歸咎于五四時期發生的一件小事,他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是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 毛潤志是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助理,有一次我讓他重新填一摞書和卡片,他對這件事深感擔憂。"

其實,正是他深深地關心這件事,毛主席根本沒有認真對待這件事。

新中國成立後,張申福被安排到北京圖書館擔任研究員,因為缺乏雄心壯志,雖然作品很多,但一直沒有形成系統的學術體系。

張申福:周恩來和朱德的黨内介紹人,因為貪婪的3000海洋稿件費自毀未來

幸運的是,在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三中全會後,他成為了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張申福于1986年去世,享年93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