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申福:周恩来和朱德的党内介绍人,因为贪婪的3000海洋稿件费自毁未来

作者:覃仕勇说史
张申福:周恩来和朱德的党内介绍人,因为贪婪的3000海洋稿件费自毁未来

上个月,老余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党成立于1921年,毛主席为什么在1920年填写他的党员?"的文章。文章提到了一个问题:晚会的开幕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但7月1日被定为晚会的生日。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原因如下:中央第一次组织周年纪念日是在1937年,在延安。当时,参加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中,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在延安。

毛主席和董必武回忆起一次重要会议,只记得那是在1921年7月举行的,我不记得会议开幕的那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派对的生日定为 7 月 1 日。

关于我们党的诞生、发展和成长,1945年4月21日,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筹备会议上,毛主席引用庄子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开端,将是巨大的。"

也因为党的建设过程是"它的起点也是简单的",很多早期的信息、文献都没有被保留下来,为了改进党的历史,很多时候被那些经历过的人的记忆所铭记。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的奠基人之一张申福,在报纸上一般都被称为"出土文物",还被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有一段时间,许多学者感到沮丧。

他们一直以为张申福走了。

知道张申福还活着,他们不禁感叹张申夫是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

张申福与近代史上许多重要政治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生中经历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老宇在《我们党成立于1921年,毛主席为什么在1920年填空入党时间?文章中说,1921年7月举行了一次伟大的聚会,但周恩来于1921年1月由张申福介绍到党内。

张申福:周恩来和朱德的党内介绍人,因为贪婪的3000海洋稿件费自毁未来

此外,很多人都知道,朱德元帅入党的过程有一些曲折。

1922年7月初,朱德在孙伟文的介绍下,前往北平找李大昭,请求入党。

但碰巧的是,李大昭去了南方。

孙宇文随后陪同朱德前往上海寻找另一位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郑重提出入党申请,但被陈独秀拒绝。

最后,朱德去了德国柏林,在孙伟文和周恩来的介绍下,去见了张申福。

张申福此前介绍周恩来入党,在手续上,只是"给上海的陈独秀写信,仅此而已"。

张申福认为,通过他对党的介绍,"只要说一句话就这么容易"。

就这样,朱德被张申福介绍到党内。

陈独秀后来同意了。

张申福很自在地说:"我介绍了党员,他没有异议。

为什么张申福如此舒适自信?

原因很简单:他是我们党的三位创始人之一,与陈独秀、李大秀并肩作战。

张申福:周恩来和朱德的党内介绍人,因为贪婪的3000海洋稿件费自毁未来

张申福出生于蜀湘门地,家庭在河北江小陶庄,祖父曾任翰林书院主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北京大学担任助教,结识了担任北京大学文学部主任的陈独秀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秀,并于1918年冬天共同创办了《每周评论》。

1920年10月,他们三人共同创立了北京共产党的共产主义集团。

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张先生代表蔡元培的秘书去了法国。

1921年7月会议前,张申福接到陈独秀的来信,要求回家,但他没有参加,理由是距离很远。

张申福:周恩来和朱德的党内介绍人,因为贪婪的3000海洋稿件费自毁未来

错过这样一次重大会议,无疑是张申福一生的遗憾。

当然,张申福当时并不这么认为。

但话又说回来,张申福虽然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但他人生中又有了一个重要的机会:1923年11月,他从德国,途经俄罗斯,留在了赵世妍在莫斯科的办公室。恰逢蒋介石在孙中山的要求下与张太磊等四人一起访问苏联,为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做准备。

在斯科,张申福遇到了蒋介石。

在同意"为中国革命者建立军事学院"后,苏联提供了几位苏联军事顾问。

这些苏联军事顾问中的一些人说俄语,有些人说英语,有些人说德语。

张申福掌握了这些汉语单词,成为蒋介石的翻译,一直受到蒋介石的好感和信任。

一方面,孙中山当时的口号是"统一俄罗斯,联合共产党,支持农业工人",另一方面,蒋介石的羽毛并不丰富,他大力招揽人才。

在此背景下,黄埔军校成立时,张申福以公开共产党员的身份进入黄埔军校,成为"中国共产党黄埔的第一人",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进入黄埔军校后,张申福推荐了周恩来、于大英、赵世妍、高玉涵、沈兵等15名共产党员到廖中轩主持筹备工作。

张申福还负责笔试的第一阶段和试卷的阅读工作。

根据封建社会的考核,张申夫是这些考生的"主人",而那些通过考核的人,都被认为是张申福的"师傅"。

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本。

要知道,一期招收近500人,其中陈伟、徐强、蒋显云、李志龙、周世迪左、宋喜轩、郑东郭、侯镜等一大批将领。

但张申福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他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还聘请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教授、图书管理员。

正如他后来说,"黄埔不在广州,从黄埔到广州坐一两个小时的汽艇。我在广东大学教书,已经很忙了,让双方来回奔波,为时已晚",经过一番权衡,他居然退出了黄埔军校,专攻广东大学教学工作。

太可惜了。

更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党的缔造者之一,在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由于一时的思想斗争,他被愤怒地退出了党。

张申福:周恩来和朱德的党内介绍人,因为贪婪的3000海洋稿件费自毁未来

多年来,他对此事的评价是: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宁愿不弯腰。

他退出党后的政治生涯还没有结束。1936年1月,他与沈延如、张乃、阎奋进等人组成了北平文化救助大会,前身为全国民主联盟,当选为救国大会主席团委员和执行委员会委员,后任华北救世大会主席。

毁了他未来的是他在《观察家报》上写的"呼吁和平"。

文章内容是站出来支持蒋介石的"乱乱政策",称解放军为"土匪"。

蒋介石是反革命独裁者,张申福就是这么做的,只说他太头晕了。

老板以前在毛主席的诗中说过吗?鲁迅的评价非常准确,胡石寻找:不是一个通行证"的文章提到,胡适在"制宪会议"中率先支持莫德惠的"动员期临时规定",并在1948年劝说美国驻华大使斯图尔特·雷登回国帮助老江进行内战, 结果被列为"一级战犯"共犯。

张申福和胡石一样,做得很厉害。

而且,张申福在写这本《求和号召》时,人民解放军已经进入战略进攻阶段,胜利已经确定,我们党的战略意图是"应该留待追贫困",而张申福在文中大力鼓吹"划江治国"。

全国民主联盟上下就这样决定,张申福完全进入反动阵营,宣布开除党员。

是什么促使张申夫写出这样一篇反动的文章?

他后来解释说,"我写了这篇文章,在海洋里赚了3000美元。"

《3000个海洋》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高的收入,张申福自豪地说:"我可能是他手稿收入最高的作者之一(指的是《观察家报》主编安平)。

因为贪婪,3000块的海洋,张申福在中国被完全赶下了政治舞台。

可惜的是,张申福一直痴迷于自己的错误,虽然他一再告诉人们他不应该写这篇文章,但在1980年代,他也把自己政治生涯的结束归咎于五四时期发生的一件小事,他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是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毛润志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助理,有一次我让他重新填一摞书和卡片,他对这件事深感担忧。"

其实,正是他深深地关心这件事,毛主席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

新中国成立后,张申福被安排到北京图书馆担任研究员,因为缺乏雄心壮志,虽然作品很多,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术体系。

张申福:周恩来和朱德的党内介绍人,因为贪婪的3000海洋稿件费自毁未来

幸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三中全会后,他成为了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申福于1986年去世,享年93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