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公元1205年,66歲的辛棄疾登上鎮江岘山北固亭,登高眺遠,對時局的憂慮和報國無門的悲憤一齊湧上心頭,寫下了這阙《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成為千百年來傳頌的詞中名篇。
其中,“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這兩句是講南朝宋武帝劉裕的故事。劉裕從小生活貧困,他以京口為根據地,憑借個人努力一步步發展壯大,在内平定桓玄、孫恩、盧循叛亂,最後稱帝建國取代東晉政權,在外他兩次北伐,收複了黃河以南的大片領土。

劉裕自幼家貧,寄養在别人家裡,故稱寄奴。劉裕長大後,雄傑大度、不拘小節,從軍之後擔任北府軍冠軍将軍孫無終的司馬。399年11月,孫恩攻占會稽郡,朝廷派衛将軍謝琰、前将軍劉牢之前往鎮壓,劉裕轉入劉牢之麾下。接下來幾年,劉裕率軍轉戰三吳,他不僅作戰勇猛,更富有謀略,打得孫恩丢盔棄甲,投海而死。
孫恩起兵,給了盤踞荊州、虎視三吳的桓玄以可乘之機。公元402年,桓玄造反,司馬元顯率軍征讨,劉裕跟随劉牢之前往。後來劉牢之叛變,桓玄攻克健康,司馬元顯被殺,劉牢之也被奪走了軍權,最終自缢而死。劉裕沒有辦法,隻好改投桓玄,由于劉裕屢建奇功,桓玄任命他為中兵參軍。
第二年年底,桓玄篡位,改國号為楚,劉裕因為有功被桓玄禮遇有加。劉裕妻子劉氏認為劉裕乃人中龍鳳,多次建議桓玄除掉他,但桓玄認為可以劉裕的軍事才能可以為己所用,遲遲不肯下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桓玄大肆剿殺北府兵舊将。劉裕瞅準時機,暗中與北府兵将領聯絡,伺機反攻桓玄。就在劉裕引而不發之際,孟昶送上了一個神助攻。
這孟昶和劉裕一樣,原本在劉牢之麾下。劉牢之死後,桓玄将他的部隊打散,由自己兄弟統領。孟昶歸于青州刺史桓弘,擔任青州主薄。北府集團經曆劉牢之事變,又懼怕桓玄威望,一時間人心惶惶,孟昶和很多人一樣,也想投靠桓玄。
正巧桓弘指令孟昶去見桓玄,桓玄見孟昶詞态雍容,很是看重他,便對侍臣劉邁說:
“我今天選了一位尚書郎,跟你家住同一州,你可認識他?”
“臣在京口,沒聽說孟昶有什麼能耐,隻聽說其‘父子紛紛更相贈詩耳’。”劉邁回答道。
對劉邁的回答,桓玄付之一笑。孟昶投靠桓玄的願望也随着這一笑告吹。孟昶傳回青州,在京口(今江蘇鎮江)與劉裕相遇,兩人談得十分投機,頗有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的味道。
“當今之世,草莽間将有英雄崛起,不知你可曾聽說過?”
“當今的英雄恐怕就是你劉寄奴了。”孟昶道。
劉裕便與孟昶商定在京口舉事。具體來說,聯絡卸職在京的弘農太守王元德和他弟弟王仲德、前河内太守辛扈興、振威将軍童厚之等作為健康内應;劉裕的弟弟劉道規正擔任青州中兵參軍,劉裕讓孟昶聯絡他偷襲桓弘,協助劉毅共同舉事;聯絡豫州參軍諸葛長民一起舉事,襲取豫州刺史刁逵,占領曆陽。
計策已定,孟昶立即傳回青州謀劃舉事。俗話說,做大事要成功,必須要三個條件:第一錢,第二錢,第三還是錢。是以孟昶便計劃向家中管錢的妻子征集财物,想了半天不好說出口,隻好旁敲側擊地說道:
“劉邁向桓玄诋毀我,使我一生淪落,我已決計起兵,你還是跟我離婚好了,免得被牽連。”
“你上有父母在堂需要奉養,如今你希望起兵建功,也不是我一個女流能勸說得了的。萬一失敗,我就為你奉養父母,跟你生死與共。”周氏答道。
孟昶沉吟許久,想說話又咽了下去,許久才站起來準備出門。周氏早已知道丈夫心中想的什麼,便叫住準備外出的孟昶,說道:
“看你這個樣子,恐怕不是真為我考慮,而是需要錢吧?”周氏說道,指着懷中的女兒道,“這孩子如果能賣錢,我都毫不吝啬,何況錢财身外之物?”
就這樣,周氏傾盡全家财産供孟昶舉事。随後,孟昶聯系上劉道規,相機行事,一邊派人報告劉裕。劉裕決計起兵,便令何無忌草拟讨賊檄文。
公元402年,何無忌以外出打獵為名,召集北府兵百餘人,從中選出20名精壯人士。之後,何無忌冒充朝廷敕史,帶領這些人進入丹徒城。徐州、兖州刺史桓修聽說敕史到來,便出門迎接,兩相照面,桓修還沒來得及問明情況,便被何無忌一刀砍了頭顱。劉裕得到何無忌捷報,便率衆進入府舍,安撫群眾。徐州司馬刁弘得知丹徒有變,帶領一班文官武将來探虛實,劉裕假稱奉密诏讨伐亂黨,刁弘信以為真退去。另一邊,孟昶、劉毅、劉道規也按照計劃,誘騙殺死了桓弘,率領衆人渡江與劉裕會合。劉裕被推為盟主,傳檄四方,一時間群起響應。
劉裕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殺死桓玄大将吳甫之、皇甫敷,并在關鍵之戰中以火攻打敗桓玄軍隊,桓玄棄城而逃,晉安帝得以在江陵複位,東晉得以苟延殘喘。
而劉裕開挂般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之後十多年裡,劉裕向北滅掉了南燕慕容超,向西攻滅了谯縱的後蜀、收回了被楊盛占據占據的漢中,出兵北伐滅掉了後秦姚泓,建立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功勳,确實當得起辛棄疾那句“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瞎掰曆史按: 我常常覺得,曆史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缺少細節,曆史就會變成一個空架子。越讀曆史,我就越發現,要注重把握曆史中那些細節,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曆史的豐富性、多樣性和複雜性。 今天,當我們讀着辛棄疾的北固亭懷古,想象着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何等威風,但細想起來這并不真實。劉裕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在舉事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誰謀劃、怎麼謀劃、謀劃了什麼,隻有搞清楚了這個,也許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形象才會清晰真實起來。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史書的隻言片字中感受到一段活的曆史,一個真實的人和一個更加逼近真實的世界。
參考資料:曆朝通俗演義
關注“瞎掰曆史”,咱們一起讀點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