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天士中風醫案賞析(十四)

作者:躍說中醫
葉天士中風醫案賞析(十四)

徐四一 水虧風動,舌強肢麻,中絡之象。當通補下焦,複以清上。

熟地 淡苁蓉 杞子 牛膝 五味 遠志 羚羊角 茯苓 麥冬 菖蒲

蜜丸。

解析:本病為腎髒真陰虧虛,真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風内動,内風襲擾肢體則肢麻,風陽襲擾包絡則舌強。眼中絡者,指之前未有甚至昏迷,類似于現代腦梗塞。

此病即典型的喑痱病,傳統的方劑是地黃飲子。起肢體之萎,當大滋腎中真陰,熟地,肉苁蓉,枸杞子是也。起萎須通絡脈,故需補中有通,通者,稍佐活血通經之藥也。本方中,牛膝之類。 其中苁蓉,帶有鹹味,鹹能軟堅,本經稱其主婦人症瘕,可見本品補中帶通,葉氏醫案中,治療婦科疾病,多以本品作通補奇經之品。故不可忽視肉苁蓉補中帶通的特性。

通補下焦之外,則須清上,清上者,清肝經之風陽妄動,清心包之痰熱擾動也。羚羊角清肝而息風,麥冬養心而滋陰,遠志交通心腎而化痰,菖蒲化痰而開通心竅,四藥乃治療心肝之品也。

葉天士中風醫案賞析(十四)

石菖蒲

腎主水而含一點元陽,元陽上升而化心神。心主火而含一點真陰,真陰下降而生腎水。真水之降則賴肺氣之肅降,脾氣之下達,五味子斂肺氣及腎,而引心中一點真陰達于腎,茯苓滲脾濕于腎,引後天之陰而滋于先天,且可令補藥補而不滞

丁 大寒節,真氣少藏,陽挾内風旋動,以緻痱中,舌邊赤,中有苔滞。忌投攻風劫痰,益腎涼肝,治本為法。

生地 玄參 麥冬 川斛 遠志 石菖蒲 蔗漿

解析:大寒節是一年最後一個節氣,再下去就是次年立春,故為隆冬之時,而一陽即将要動了。此時,若真陰不足,即内經說的冬不藏精,那麼一陽之氣必然動而無制,春天即病溫。該患者則更為嚴重,天地在外之陽未動,自身真陽已動,故為内風,而發為中風偏癱。

情志變蒸之熱,不同于外感之熱,當用甘寒滋潤以配陰,辛涼苦寒,均不足用。舌邊赤,是熱伏于内,苔滞,是津液為熱所灼。攻風劫痰,均屬辛燥,更傷真陰,故不可用。益腎者,滋腎水也,涼肝者,涼血熱也。

藥用:生地涼血而補心腎之陰,元參清心腎之熱而壯水。生地以滋為主而善涼血,元參以清為主而亦滋陰。麥冬石斛清心肺胃熱而滋液虧,培土而生金,佐金而平木,金水相生,又大益腎水之上源。心竅宜開,遠志菖蒲開心竅而化痰濁,利言語之機關也。

甘蔗清熱生津;潤燥和中;解毒。主煩熱;消渴。用于溫病補充能量,生津止渴,在當年不能靜脈補液的時代,也是一大創造。本藥在葉天士溫病體系中,經常使用。

葉天士中風醫案賞析(十四)

曾五二 脈弦動,眩暈耳聾,行走氣促無力,肛痔下垂。此未老欲衰,腎陰弱,收納無權,肝陽熾,虛風蒙竅,乃上實下虛之象。質厚填陰,甘味熄風,節勞戒飲,可免仆中。

虎潛去鎖陽、知母,加大肉苁蓉,煉蜜丸。

解析:年過五旬,腎氣已虧。眩暈耳聾,是腎虛而肝陽上亢,蓋腎開竅于耳,腎虛精不上承則耳聾,精虧水不涵木,肝陽化風上旋則眩暈。行走氣促無力是腎虛而元氣不足用,肛痔下垂,是痔瘡兼帶脫肛,乃腎虛不固也。 故葉氏在後面解釋說,“此未老欲衰,腎陰弱,收納無權,肝陽熾,虛風蒙竅,乃上實下虛之象”。

治療上,講厚質填陰,是根據内經“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而用的。厚質之品多液,故善于填精。

本案選用虎潛丸。 原方為黃柏(酒炒) 龜闆(酒炙)知母(酒炒) 生地黃 陳皮 白芍 鎖陽 虎骨 幹姜

曾聽一民間祖傳中醫講,黃柏知母,酒炒則補下而清上,即苦味堅腎陰,而寒性清上竅。最适合于治療腎陰虛而肝火上亢之耳鳴,目眩。 黃柏,知母,龜闆酒制,寒下之力變為清上,而堅陰之力仍存。

葉天士中風醫案賞析(十四)

該患耳鳴眩暈,因真水不足而龍雷之火循少陰上擾,化風旋擾清竅所緻。故用黃柏堅陰而清相火。去知母者,因知母如陽明,避免其寒胃也。鎖陽苁蓉功效相近,而苁蓉通補下焦之功更好,故以苁蓉換鎖陽。此外,龜闆滋腎陰而清虛熱,白芍斂肝陽而緩肝急,地黃厚味填精,陳皮幹姜理脾健胃,降濁陰而升清陽,于大隊滋陰藥中,可防其礙胃。

虎骨以骨補骨,為腎虛髓減足萎之要藥。天然虎骨已經禁用,現在應當選用人工合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