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是中國著名的現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内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他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這是他的成名代表作,而這一著作翻譯成功的背後離不開這個女人的支援,她叫程季淑。

自古以來才子配佳人,但梁實秋更愛才女。都說才子多情,但梁實秋多情卻不濫情。
民國時期很多名人的婚姻都是包辦的,然而梁實秋也不例外。
1921年,某一天梁實秋周末回家時,無意間讀到了一張寫着生辰八字的紅紙條,于是他聯想到了這是家裡在給他保媒。而牽紅線的人就是女方的一個同學叫黃淑貞。
黃淑貞與梁實秋一家認識,她覺得程季淑與梁實秋特别的般配,于是她就到梁家為梁實秋提親,梁家人為了了解自己未來兒媳婦是啥樣,還借故到程季淑家串門。
程季淑出身名門,她的祖父曾官至直隸省大名府知府,她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知書達理,樣貌甚好。梁家人對這個未來兒媳婦程季淑非常滿意。索性就把她的生成八字要了回來。
梁實秋一個情窦初開的青年男子,對愛情充滿了期待。對于這段包辦婚姻他不反感,在加上家裡人對于程季淑的滿意度,更讓他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的未婚妻長什麼樣子,于是便約她出來見面。沒想到兩人一見面就互生好感。程季淑長得清新秀氣,正是梁實秋理想的模樣,雖然程季淑比梁實秋大兩歲,但并不影響兩人相愛。在接下來的日子,兩人開始了浪漫的約會。原本是一場包辦婚姻,卻硬是讓兩人談成了自由戀愛。可是這段戀情持續了兩年就面臨了異地戀。
1923年梁實秋清華畢業後被送往美國進行為期3年的留學生涯。熱戀中的情侶難舍難分,梁實秋與程季淑約定三年後梁實秋留學歸來便結婚,臨别之際梁實秋送給程季淑一塊手表,而程季淑則親手為梁實秋繡了一絹手帕,這算是兩人的定情信物吧。
梁實秋在美國期間,經常睹物思人,他愛程季淑愛到了骨子裡。沒想到梁實秋還沒等到三年,就禁不住對未婚妻的想念,還沒等到拿碩士學位就于1926年夏天回國了。
1927年的2月11日,梁實秋與程季淑在北京舉行了婚禮。婚後的程季淑放棄自己的工作開始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同時也成了丈夫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成功的男人背後離不開一個默默支援他的女人。梁實秋到青島大學擔任外文系主任和圖書館館長期間,活動也比較多,為了讓丈夫少涉及政治,于是她變相的給丈夫提議讓他翻譯莎士比亞的著作,這一著作花了将近30年的心血,一直到1967年才翻譯竣稿。而在翻譯書籍的時候,程季淑一直充當梁實秋的助理,協助他整理、裝訂書稿。是以梁實秋說:“翻譯莎翁著作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在這漫漫長途中陪伴我的隻有季淑一人。”愛是互相陪伴,愛是細水長流。
1937年7月北平淪陷後,梁實秋得知消息自己已經上了日本人的黑名單,為了避難必須先走為上。因為當時幾個孩子年紀還小再加上嶽母年紀太大不宜長途奔波,兩人權衡之後決定讓梁實秋一人先走,等局勢穩定再做打算,而這一别又是幾年。
程季淑負責照顧幾個孩子以及年邁的母親。一直到1943年母親去世,程季淑才帶着孩子去跟梁實秋團聚。幾年的生活操勞兩人臉上多了幾分歲月的滄桑,看着讓人心疼,從此兩人沒有再分開。
夫妻兩婚後一直恩愛如初,程季淑也是任勞任怨照顧着梁實秋以及孩子,從沒有半句怨言。這一過,夫妻兩已經攜手度過了四十幾年。
1972年梁實秋夫婦投奔女兒到美國定居,不幸的是1974年4月30日,梁實秋夫婦到市場購物時,程季淑不幸被梯子砸中後罹難。妻子的離去讓梁實秋内心很悲痛,一時無法走出來。為了悼念故妻程季淑,梁實秋在後來還寫了《槐園夢憶》一書。
妻子去世沒多久,71歲的梁實秋決定去台灣,在台灣他認識了小他28歲的韓菁清,這也是他未來的第二任妻子。
韓菁清是台灣的一名歌星、影星,她氣質優雅,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但是可以從她的骨相看出她年輕時候定是一位容貌驚豔的美人。她同時也是一位豪門千金,其父親韓惠安是當地富賈。韓菁清雖說是明星,但她卻熱愛文學,跟梁實秋有着一樣的愛好,兩人很快開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忘年戀。然而這段感情卻受到了梁實秋學生以及身邊好友的反對,因為一個演藝圈中的人嫁給一個“國寶級”大師,是對梁實秋的亵渎。而且很多矛頭指向了韓菁清。但所有的反對聲音都無法改變他們在一起的決心。
1975年5月9日,72歲的梁實秋與44歲的韓菁清結婚。婚後兩人一直定居在台灣。而他們結婚的時候梁實秋其實已經有嚴重的糖尿病,韓菁清仍然毫無顧忌的選擇跟他在一起,照顧他的生活。每當他寫作的時候,她就在身邊陪伴着,就像當初的程季淑一樣。
兩人的婚姻維持了12年,一直到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病逝于台北,享年84歲。韓菁清也用12年證明了對梁實秋的深情。
或許有人會說梁實秋在妻子去世沒多久就再婚,是因為對第一任妻子不夠愛,但愛與不愛不能用再婚去衡量,至少梁實秋對于兩段感情都是非常認真的對待,他并沒有婚内出軌,而是妻子去世後他才開始下一段感情。我們可以說梁實秋是多情的,但他卻不濫情。大家覺得呢?
聲明:文字原創,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禁止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