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作者:三秦風情

【龜蛇山絕句】

浮世偷來一日閑,芳叢遊遍踏林間。

茵茵草色公劉墓,千古流傳玄武山。

陝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炎帝故裡和黃帝的葬地,自古就是帝王建都之地,除了西安,鹹陽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是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秦帝國”的都城,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境内文物景點達4951處,除了古墓遺址、廟宇寺塔等文物古迹景點外,還有一座曆史悠久并且有着動人傳說的名山,這就是龜蛇山,也叫玄武神山!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龜蛇山位于鹹陽市下面的彬縣,現在叫做彬州市。早在夏朝時期,這座小縣城就已經建制了,當時屬雍州,大約公元前16世紀的商朝初期,周族部落的傑出首領——公劉,也是周文王的十代祖先,他率部落成員在這裡建立了豳國,在之後的歲月中,幽國還曾改名為“豳州”“ 邠州”,直到1964年才改為“彬縣”,2018年8月撤縣設市。是以彬州市素來就有“公劉故裡”的美譽。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而關于這個玄武神山,還流傳着一個有關公劉的動人傳說。相傳古時候,泾河有一條天性叛逆的黑龍,脾氣暴躁,沖動易怒,經常逼迫當地的百姓給它上貢,稍不如意便會勃然大怒,大發雷霆,拿兩岸的百姓當出氣筒,當地百姓可沒少遭罪。後來,公劉為了能讓老百姓不再看它的臉色,不再受它的壓迫,于是避桀居豳,拓荒墾田,營建都邑,最後降服了黑龍,從此兩岸百姓才過上了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生活。

可是黑龍雖然表面上屈服了,但内心還是心有不甘,一直等機會造反,終于在公劉去世以後,黑龍的獸性又爆發了,于是發動洪水,企圖淹沒公劉墓,幸好上遊有一座伏龍山擋住了洪水,公劉墓才得以保住。而公劉在世時造福人民的事迹感動了上天,于是天庭派龜、蛇、牛頭、馬面等神仙下凡護佑公劉墓,龜蛇山就這樣形成了,它也是沿泾水通過公劉墓的第一道關口。從龜蛇山開始,伏龍山、蠍子掌山、牛頭馬面山等依次排開,犬牙交錯,曲曲折折,消耗能量,使泾水自古到今都無法形成巨大的沖擊波危害公劉墓。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我和閨蜜聽說了這段動人的傳說之後,于是一起踏上了去往龜蛇山的旅程。我們從西安城西客運站坐發往彬縣的汽車,每隔10分鐘就會發一班車,非常友善,并且票價也很便宜,隻要45元。不過建議大家盡量早點坐車,因為到彬縣所用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大概三個半小時才能到達。

到了彬州市下車後,我們就向當地老鄉打聽,去玄武神山應該怎麼走,結果老鄉卻說,彬縣沒有什麼玄武神山。正當我們疑惑的時候,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告訴我們,他說“你們要找的是龜蛇山吧?龜蛇山又叫玄武神山。”我兩才發現我們好傻,為什麼不換個名字問呢?就死記着玄武神山。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從這位老爺爺空中得知龜蛇山在彬州市龍高鎮富仁村泾河岸邊,距離鹹陽大概有120公裡,距離西安大概150公裡,距離彬州市大約40公裡,周邊的自然風光十分秀麗,曆史文化資源也極其豐富。我們到彬州市吃飽了飯後,坐了一個到龍高鎮的大巴車,下車後再雇了一個私人車才把我們拉到龜蛇山入口處。映入眼簾的就是公劉的雕像和一個龜蛇山景區的簡介,我們拍了張照片,看了一下簡介就繼續往前走。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一踏入龜蛇山,涼爽的氣息就迎面而來,沿着山路慢慢走上去,兩旁高大蔥郁的樹木遮擋着秋日火辣辣的陽光,為山間減少了燥熱的氣息。和城市中喧嚣擁擠的生活相比,龜蛇山的氛圍實在太清幽了,簡直就像是世外桃源。漫步在山間,鳥兒的鳴叫聲、溪流的潺潺聲、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都聽得非常清楚,這才是大自然的聲音,和城市中汽笛的喧嚣聲是完全不同的,城市中的喧鬧聲聽多了,有時候莫名的會讓人心煩意亂,而在這裡,聽到草木蟲鳴等自然和諧的聲音,望到重巒疊嶂的山林美景,則會讓人賞心悅目,神清氣爽,給人輕松而又愉悅的感覺。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龜蛇山雖然沒有華山的奇險,也沒有黃山的秀麗,但空氣卻十厘清新,也不是非常陡峭,很容易就爬到山頂了。我們沿着曲折逶迤的小路慢慢悠悠從一片優美的山色中穿過來,終于爬上了山頂 ,山上修建着古香古色的亭子和長廊,但是長廊中卻沒看到幾個人,看來到龜蛇山遊玩的遊客并不多,也難怪我們一路上都沒有遇到什麼人。大概因為龜蛇山名氣還不夠大吧。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站在山頂俯瞰下去,隻見岩壑崎嵚、群山環抱、怪石嶙峋,阡陌如錦,龜蛇山兩道山梁坐落在渾濁的泾河中,形成了一個奇特的“八卦圖”,但是再細細觀察,一道山梁宛如蛇一樣盤旋在泾河中,而另一道山梁則像神龜一樣,靜靜趴在大地上,這就是傳說中的守護公劉墓的龜蛇二仙所化成的山梁。閨蜜一遍又一遍感歎大自然的神奇與壯觀!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欣賞過了山頂的美景之後,龜蛇山還有刺激的泾河大峽谷漂流可以體驗,但是因為河道長達10公裡,漂流完需要大概一個多小時,因為時間不夠充足,我們并沒有去體驗。不過峽谷中的兩岸都是青山綠木,河中激流跌宕起伏,在這樣的氛圍中漂流,随着時急時緩的河流前行,看着兩岸的美景變幻無窮,讓整個人都融于自然山水之中,肯定是非常有趣的。下次有機會再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去體驗一次!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在距離龜蛇山大約5公裡處,就是周人先祖公劉的墓地,聽完了關于它的故事,既然來到此處,要是不拜訪他還真是有點小遺憾。于是我們走走停停,沒用多久就來到了公劉墓跟前。這個墓冢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500米,北高61米。四周青山為屏,泾水環繞,在風水學中可是靈氣聚集的地方,是彬縣三大風水寶地之一。遠遠望去,墓地的南邊是蜿蜒曲折的泾河水,北邊有連綿不斷的丘陵和村落,而東西旁邊則是群山綿延,奇峰突兀,看起來就像蟠龍安靜地隐藏在水光山色中,是以公劉墓也有“周墓蟠龍”的說法。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在墓地旁邊,當地政府建造了高大壯觀的阙樓、氣勢恢宏的公劉殿,當然還儲存了幾塊古代遺存的石碑。其中有一塊用石頭和混凝土立起來的的石碑,看起來飽經滄桑,上面的字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外面的一層混凝土一部分也已經脫落,不過仔細辨識還是可以看清楚的。可能因為這個地方沒有幾個人來,是以沒有被有關部門重視吧。整個園區空無一人,且大多數建築隻有空殼,沒有任何的配套設施。希望以後會被重視起來吧!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關于公劉墓,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相傳公劉去世後,豳人為了報答他的恩德,在墓中擺上了五谷和财寶,因為陪葬品太多,必須用大量的土才能覆寫住,于是豳人組織了8萬群衆從乾縣運回五色土,然後再蒸熟晾幹,花費兩年零八個月時間才修成了一頭大一頭小的魚形墳墓,這也是"豳地乾土鹹陽人"的由來。

西安向西150公裡,有個公劉故裡,“豳地乾土鹹陽人”從這裡說起

雖然到龜蛇山遊玩的遊客并不多,但是公劉墓的曆史底蘊和龜蛇山的優美風光,卻讓我們還是受益匪淺。到這裡遊玩了一趟,我們不但探尋了傳說中的玄武神山,也領略了這裡的壯麗美景,還知道了不少有關彬縣的曆史故事。說實話,以前我都不知道原來周人祖先是在彬縣建立了豳國的,更不知道公劉就是周文王的祖先。但是來過了龜蛇山,探訪了公劉墓才明白“公劉墓”是魅力彬州最典型的标志,也是原始農業在彬州發祥地見證。

作為中華兒女,我深感自豪,在地大物博的華夏土地上,每去一個地方,都會讓我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史有所了解,這次的龜蛇山之行也是如此。趁着年輕,行動起來吧,5000年的曆史長河中,還有着不計其數的藝術瑰寶和大好河山等着我們去發現,去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