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5歲賺到三套房,存款220萬,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

作者:璃語職美人
35歲賺到三套房,存款220萬,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

文|趙曉璃

一、

在閱讀本篇文章之前,不妨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希望10年或者20年後的自己過上怎樣的生活?

我猜,你的回答是不是這樣——

“找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情,順便賺錢還能實作财務自由。”

這樣的願望也是大多數來訪者共同的心聲,隻是從我的咨詢經驗來看,單就找到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情這件事情,對很多人來說就已經“難比登天”了。

因為太多的人,從小到大都習慣了被家人安排,很少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成為怎樣的人——終其一生,他們也很努力也很辛苦,但精神上很少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物質上也很少能實作“财務自由”。

35歲賺到三套房,存款220萬,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

可這個世界上同樣也有這樣一群少數人,他們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志向,并且獲得了很多人渴望的生活,蔡志忠就是其中的一個。

他4歲半那年,就确定了畫畫是自己一生的志向;

15歲,他就成為了職業漫畫家;

33歲,他執導了《七彩卡通老夫子》,榮獲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

35歲,他賺到三套房,220萬存款——他決定,為錢做事的日子到此截止。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立志做更有意義的事,前後花了4年時間畫了諸子百家系列,通過漫畫将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蔡志忠曾說:“開始就是要想通,最後你的ending。”

這句話,和我們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非常類似,那就是:未來導向。

隻有你明确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想要做什麼,後面的路徑、政策與方法才能落地;就好比,如果你都不知道去哪裡,又如何規劃線路,如何談及做怎樣的準備呢?

在一次演講中,蔡志忠談到了這樣一個核心觀點,那就是——

“沒有人開始是不努力的。為什麼後來不努力?因為努力沒有效果......我覺得努力是沒有用的。”

35歲賺到三套房,存款220萬,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

這一觀點再次契合了我們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理念,即——

在努力之前,你要先思考清楚,弄明白對你而言,什麼才是“正确的努力”,才能讓你的人生更進一步。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努力和回報從來就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唯有讓努力符合你的願景、契合你的信念系統,以及順應你的特質乃至天賦,再結合外部大環境及行業走向等等,努力才可以開花結果,才可能讓你的人生發生切實的改變。

二、

來訪者依依(化名)前來咨詢的時候,感覺自己糟糕透了。

依依,3年前畢業于國内一所高校,大學學曆。

和很多人一樣,依依聯考填報志願那會兒,也是家人的建議;按照依依的說法,自己對當時就讀的專業不感興趣,同時也發現自己實在不擅長。

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4年,依依混到了一紙畢業證書。

35歲賺到三套房,存款220萬,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

沒想到畢業之後,一系列的艱難才剛剛開始。

首先是就業問題。

由于依依專業成績不好,是以和專業相關的工作都被她在心底給pass掉了;然而一旦脫離了專業背景,依依這才發現,仿佛除了銷售,自己真正可以選擇的職業并不多。

這個時候,依依的父母給到她一個建議,那就是——

既然你不打算在專業領域深耕,那倒不如去考公務員,好歹穩定又體面,未來不用擔心失業的風險;至于工作,找個輕松點的事情即可。

依依聽了父母的建議,覺得挺有道理。

于是就在家人的安排下,來到一家國企從事行政文員工作,工作确實輕松,同時她報了考公輔導班,打算按照父母的規劃,考取公務員。

其次是考公問題。

依依後來才發現,公務員根本沒那麼好考。

作為家裡獨生女,依依不想離家太遠,更不想去偏遠地區,于是把報考範圍縮小在家所在的城市,但城市的機關崗位實在有限,可想而知,競争異常激烈;

依依不想報考專業崗位(實話說專業水準不過硬,考上難度很大),于是隻能挑選沒有專業門檻的崗位,而這些崗位自然又是競争壓力重重;

依依不知道到底是學習動力不足,還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她上完輔導班回去懶得翻書複習,每天像是在應付似的......甚至有些時候,她感到很恍惚,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

于是,3年下來,依依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上。

最後是信心問題。

依依這3年來,她的工作始終處于“混日子”的狀态,是以等她前來咨詢的時候,依然還隻是個小文員;而公務員考試又屢試屢敗,她也一直在質疑自己是否一開始就選錯了方向......

可想而知,她的自信心在現實面前受到了重創,畢業那會兒還曾經意氣風發,可現在卻發現自己仿佛一無是處。

35歲賺到三套房,存款220萬,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

在我看來,依依的問題根本上來說集中在以下三點:

一是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

二是不明白自己的信念系統;

三是缺乏有效的政策與方法。

這三點中,比較根本的是第一點和第二點,唯有解決了方向問題,才能談及下一步的政策和方法。

三、

什麼是身份定位?

在職業生涯規劃中,身份定位關乎到一個人一生的“頂層設計”——即,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比如,你是希望自己創造一個系統去影響更多的人?還是希望自己在一個既定的軌道裡,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循序漸進地拓展自己的能力?

什麼是信念系統?

所謂信念系統,英文縮寫為“BVR”:“B”是“believe”(信念)的首字母、“V”是“value”(價值)的首字母、“R”則是“rules”(規則)的首字母。

所謂信念,指的是一個人相信什麼,換句話說,就是你認為什麼是正确的;

所謂價值,指的是你賦予一件事的意義,換句話說,你認為怎樣的事情對你而言是有意義的;

所謂規則,指的是你做事的方法方法,換句話說,你打算采取怎樣的辦法去實作你心中的信念與價值?

身份定位是人生的頂層設計,一個系統的職業規劃通常自上而下:通過咨詢師專業的提問、啟發與梳理,引導來訪者自己去尋找身份定位,再去确定對方的信念系統,繼而分析對方的個性特質等等,最終達到身心統一,最大程度上降低個體的心理消耗,這樣才能在困境面前做出理性的判斷與抉擇。

35歲賺到三套房,存款220萬,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

從我的咨詢經驗來看,類似依依這樣的困擾,根源在于從小到大盲從家人的信念與看法,自己缺乏主張與規劃。

在依依父母眼裡,他們認為考上公務員過上穩定光鮮體面的生活是正确的(信念)、工作安穩下來生活也早點步入正軌(盡快結婚生子),讓他們享受兒孫之樂,這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價值)、而實作這樣的信念與價值的路徑,就是好好備考公務員(規則)。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女兒不是機器也不是工具,是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盡管她表面順從,但骨子裡由于不認可這樣的信念與價值,自然排斥這樣的規則,以至于行動層面出現拖延、學習效率低下等情況——考不上公務員實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表面來看,依依這些年也很努力,家人也建議她再“堅持”下,說不定下次就能考上了。

我們好像很喜歡“堅持”這個詞,但從我的咨詢經驗來看,“堅持”這件事的背後其實并不樂觀——它可能就是你迫于外在壓力下的妥協,而不是發自内心的真實意願表達。

四、

蔡志忠成名後,依然保持每天12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長,而這種習慣并非源于“堅持”。

“當你專心一意的時候,你會覺得時間是一條甜蜜的河流,它通過你的身體,你會覺得生命是非常美好的。”

因為繪畫是他發自内心熱愛的事情,是以當他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會像是戀愛一般,體内自然會分泌多巴胺,整個過程不會感到苦,反而很輕松很愉悅——這也是心理學上的“心流”狀态。

是以蔡志忠會說:“我們來這輩子,不是要去換人民币,是要來完成自己的夢想,走自己的路,其他都不值得。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把它做到極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35歲賺到三套房,存款220萬,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

反之,如果你一直在苦哈哈地逼着自己做某件事,你感受到的痛苦大于快樂,甚至于一直深陷痛苦的深淵中,請你務必保持警覺,一定要重新審視自己。

如果可以,請系統排查下自己的身份定位、信念系統以及個性特質等等(如果自己無法梳理清楚,建議尋求專業幫助),不要再一味地讓自己苦下去了——因為這樣的苦,隻會讓你的人生越來越苦,且毫無意義可言。

我依稀記得,當時的依依在咨詢過程中幾度哽咽,在我的啟發和引導下,她談起幼年被打壓的夢想、父母粗暴武斷的幹涉、還有這些年來,她和父母若即若離的關系......通過系統的咨詢,依依漸漸釋放與打開了自己,再結合我給她做的個性、能力及特質分析等等,咨詢後的依依表示,她已經明白自己該如何做了。

2020年就要過去了,希望在新的一年,有緣看到此篇文章的你,能夠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内心所愛,從心而活。

以上。

35歲賺到三套房,存款220萬,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咨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咨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緻: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