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實習生 李冠達

專訪|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出現在外文書店的蔡志忠。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圖

“當時為什麼會選擇出家?”

聽到這個問題,72歲的蔡志忠擺了擺手。“我15歲就出家了,一直生活在公司和工作室,從沒有在紅塵過。”

2020年11月,中國台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剃發為僧,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為他剃度,并取法号釋延一。這樣看似突兀的決定,實為蔡志忠長久以來的願望:2000年他第一次去杭州,就預先為自己的一生下了注腳:“我生于台灣,将老死于杭州,葬于少林寺。”

“我把賺的錢都用來收藏佛像,再把成千上萬的佛像捐出去。捐給少林寺4500尊,也給徑山寺、淨慈寺和雪窦寺布施。”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徑山寺要蓋一個蔡志忠塔,希望蔡志忠去世後把心髒留在那裡,但淨慈寺的方丈說不公平,蔡志忠說:“那左心房給你,右心房給他們好了。”

叛逆、幽默、不循規蹈矩、有幾分“自戀”,是蔡志忠身上常見的标簽。“你見到過好男人嗎?好男人要有才、有财、有情、還要有趣,世界上隻有我符合這個标準。”

專訪|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蔡志忠給讀者簽售時附送的漫畫。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圖

疫情以來,他沒出過門,第一次參加活動就是來上海,戴标志性的禮帽,穿着慣常的白襯衫、卡其褲,出現在上海外文書店的蔡志忠,攜四冊普林斯頓“圖說中國經典系列”漫畫新作《論語》《莊子》《孫子兵法》《道德經》。在簽售時,按慣例,他會給讀者送上一幅漫畫,常常是蔡志忠本人的自畫像:長發、口中銜着一根稻草,草上站着一隻鳥。“他們說畫煙不允許,後來我就改成了稻草。”

專訪|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蔡志忠在采訪期間的随手創作。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圖

“為賺錢而創作,不可恥”

1948年,蔡志忠出生于台灣彰化。4歲半決定畫一輩子畫,9歲立志成為漫畫家。那時候父親送了他一塊小黑闆,他發現自己很有畫畫天賦,于是立下志向:“隻要不餓死,我要一生一世永遠畫下去,一直畫到老、畫到死為止。”

當時,課本上被他畫滿了各種漫畫人物,老師走過來時,都找不到沒畫漫畫的空白頁。不過,光會畫還不行,蔡志忠那時候就領悟到漫畫的要領:故事是核心,畫畫技巧隻是呈現故事的工具。15歲,接到出版社邀請後,他辍學隻身到台北,開始連環漫畫創作。

那時候武俠小說在台灣廣為流行,武俠小說常被改成漫畫,蔡志忠經常畫着畫着,天就亮了,10天就畫了第一本。以這樣的高産速度,五年間他畫了200本武俠漫畫。1977年,他白手起家,創立遠東卡通公司。1980年代,台灣動畫公司衆多,卻鮮有經營良好者。蔡志忠甫一出手,就将當時台灣最火的漫畫《老夫子》改編成動畫電影,票房獎項雙豐收。同行公司紛紛開不下去,他卻可以每月賺25萬新台币。

“凡事都有規律,成功隻有一個标準: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做到極緻。”蔡志忠說,他崇拜安迪·沃霍爾的名言“藝術就是鈔票。”能讓人願意掏錢買的才是好藝術,漫畫家創作的速度必須要跟造房子的速度一樣快,為賺錢而創作不可恥,但大多數人畫得太慢。”

他說,自己畫觀音隻要兩分鐘,畫達摩菩薩是五分鐘,輕輕松松就可以賣一萬塊錢,而有些人畫上三年都賣不了錢。作為藝術家,他對同行的評價既直率又苛刻,在他看來,市場與口碑是證明藝術價值的重要标準。“有的美院老師花了三年畫一張畫送我,可以不要的話,我都不想要。這樣的人總是照本宣科去畫,所有的畫都一成不變,我一直就放在抽屜,隻是不好意思把它丢掉。有的人畫得還不錯,我就把它挂在牆上;有的人的畫,沒有空間都要買,因為會增值,和股票一樣。”

在他看來,自己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越早知道“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不能做什麼”,越可能遠離失敗。因為“把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到最極緻,就會很成功、很有名、很有錢。成功,隻是随之而來的附屬品。”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一生都在“裝睡”,也就是什麼都沒做,卻一直妄想好事會自動發生。“如果你不想失敗,一定要從裝睡中醒來,一定要做好所有準備,并付諸行動。”

專訪|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蔡志忠“普林斯頓國學漫畫系列”出版。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圖

思考實體22年,證明“相對論”錯誤

衆人皆知的漫畫家蔡志忠,其實還有另一重身份:一個狂熱的實體學愛好者。

1994年,一次腦波測試讓蔡志忠對神經科學産生濃厚興趣。他認定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應該解答别人都解不出的實體問題,于是去找當時的台大電機系系主任、後來的台大校長李嗣涔:“給我十個世界最難的實體問題,我幫你們想。”

李嗣涔還真發給了他。之後蔡志忠幾乎停掉一切工作,閉關鑽研實體。他先用一年時間讀完160本實體書。第二年開始思考,每天淩晨起床,泡着咖啡在視窗邊抽煙邊思考相對論。“如果我想留名一千年,靠漫畫肯定不行,隻有靠實體。很少有人用10年時間做一件事,牛頓的巅峰時期也隻用了2年,我最終會寫一本書,隻有100頁,寫出我到底發現了什麼。”

閉關十年後,他畫出了《東方宇宙四部曲》,用東方哲學思想對實體學進行了新的诠釋。他告訴記者,愛因斯坦出了錯,時間并不像狹義相對論解釋的那樣有快慢,被改變的是波長,不是時間的長短快慢。“我有一百多種方式證明相對論是錯的,可能沒有人會聽我的話,但是能對大家産生一些啟發,就是好的。”

他從小是天主教徒,中年研究諸子百家,崇拜老莊,晚年皈依佛門。談及自己的信仰,他認為,所有的宗教,爬到山頂看到的都一樣,隻是講法不一樣。“孔子講恕,就是把别人當自己,就是無我;老子講無;禅宗講空;耶稣基督講愛,愛鄰人,有如愛自己。其實隻是說法不太一樣而已。所有的宗教都是在讓一個人面對苦難時,可以順利平安地渡過去。”

專訪|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72歲的台北漫畫家蔡志忠。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圖

盡管已經靠漫畫賺下巨額财富,蔡志忠每天卻隻吃一餐飯,白粥加腐乳,他向記者伸了伸自己破了洞的鞋子,坦言很早就不肯切割任何一分一秒用生命去換取鈔票。看到朋友永遠在賺錢,他還要問朋友:為什麼還要一直跟金錢糾纏呢?“你一定虧本的,因為你不可能死之前用一千萬買自己繼續活下去。”他說,自己所有的錢都不會轉移。“因為我在台灣地區的錢都花不完了,日本的稿費都放在富士銀行。香港地區稿費都放在彙豐銀行。大陸的稿費都放在中國銀行。”

他最引以為豪的是,一直用最大的自由過最簡單的生活。“我休整十年隻是為了學習實體。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十年。其次是我在日本畫中國古代經典的四年。如果你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做你最喜歡的事,那就是值得過下去的生活。”參加完簽售後,蔡志忠當天就乘飛機回到台北,他繼續思考曾經閉關十年研究過的實體,也仍未停止創作。他打算花幾年時間整理《天工開物》,一個十本卷的“中文密碼”系列也已經創作了大半。

“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在他看來,沒有夢想的人就像沒有翅膀的蝴蝶。他以一句台灣的古老諺語“一枝草一點露”舉例:“清晨,每一種植物,無論大小、無論雜草還是花朵,都會結露水。這意味着自然從根本上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能力,你需要做的,就是去發現它們。”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徐亦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