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樂宮發現孟遠時期的道教紙遺物

作者:山西新聞網
永樂宮發現孟遠時期的道教紙遺物
永樂宮發現孟遠時期的道教紙遺物
永樂宮發現孟遠時期的道教紙遺物

山西日報記者孟淼報道稱,9月8日,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所公布,該研究所在永樂宮搬遷資料後,新發現近100件永樂宮宗教活動相關古文獻。五件蒙古道教教文書和一部或多部同期的镌刻段落,對研究蒙古元朝的發展和永樂宮的重建曆史具有重要價值。

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所西九龍介紹,經相關專家評估,新發現的5份蒙古時期道教紀律檔案和1份或早于同期的道文銘文,被指定為收藏一級文物。它們是:"元航尚墅省事務官付道士張來通牌照"、"元皇聖旨普通指令(包括信封)付給長春宮李振仁"、"元桂由皇帝福仁秋仙門人通雲真谛"、袁陝西總經理傅道士張志東牌照、袁興尚書省事務官到太平興國關保險牌照模闆," "台東玄寶。

其中,元航尚書省官員發道士張來通牌照(1244年)、袁陝西總經理付道士張志東牌照(1245年)、元桂經皇帝福音丘仙門人通過雲的真實目的(1248年)這三份牌照分别于公元1244年至1248年之間頒發,風格相似,引用朝廷聖旨準許宗教人士的活動, 重新陳述被許可人通過的原因和履歷,保管人和簽發機關應最終提取保管權。

永樂宮發現孟遠時期的道教紙遺物

引人入勝的"萱陵珍藏不住人性美的洞",這一卷隻儲存了後半卷,發現包裹在麻紙上時,紙上刻着:"這卷卷從太陽宮山脊裡面向西吻。書中還發現了一個楊樹卷軸,大概是用于書框的卷軸。通過對該書剩餘文本的初步解讀和分析,發現在書的末尾有一個主持永樂宮建設工程的潘德正、燕志古、韓志遠等人寫的題詞,題詞說明本卷是"在獸中案", 但年度部分的文本已被剝離。在蒙古太陽廟主體完工前三年(1262年),其卷軸在廟宇主體完工前被放置在吻内,其宗教意義顯而易見。

永樂宮發現孟遠時期的道教紙遺物

永樂宮,原名大權陽長壽宮,是泸東濱故鄉的三大道教祖閣之一,由孟遠時期的萬真宗在皇室的支援下重建。由于它位于永樂鎮,俗稱永樂宮,1958年因修建三門峽庫,為避免洪澇被遷至現址進行保護,1961年被國務院宣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根據元朝重建銘文記載,永樂宮三座宮殿(清三宮、純陽宮、該寺)于1262年建成。習近平說,上述文獻的發現,為深入研究孟遠時期的道教,特别是全真講道、講道、齋教的體系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由Candy,Yunmei Ma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