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汕頭橄榄桌
編者按:黨史學習教育發展以來,我市各級部門堅持黨史學習教育與目前工作的聯系,着力解決群衆"急急"問題,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加快新時代活力的特區工作成效。從此,《汕頭日報》推出了"我為群衆做實事"的系列專訪,聚焦黨史學習教育中為各級人民群衆做實事的生動實踐,邀請有關官員講解自己的經曆。敬請期待!
在"我為群衆做實事事"的實務活動中,市僑聯充分發揮南粵僑華人創作基地和僑會的作用,傾聽海外華人家屬的聲音和需求,不斷優化服務,放心海外華僑華人, 彙聚海外華人力量,謀求海外華人利益,當海外華人家人好好回國時,親近人。

汕頭市僑華人聲樂團成立20多年前,還沒有固定的排練場地,合唱排練很不友善。在市僑聯的幫助下,華僑聯合大廈八樓的大型會議室免費提供給合唱團作為排練場地。"我們解決了這個網站後,我們都非常高興,并幫助推動了我們合唱團的發展,"汕頭市華人聲樂合唱團團長林如偉說。目前,汕頭正面臨一個重大發展機遇期,加上我市緻力于優化營商環境,汕頭已成為衆多新華僑回國的首選。為服務新華僑創新創業,市僑聯充分發揮南粵華僑創造基地的平台載體作用,團結新一代華僑華人,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創業,孵化新僑創新創業項目, 打造海外華人社群創新元素聚集的空間載體和創新設計服務陣地。
"我們緻力于打造新一代創新創業空間,促進海外學生和本土人才的實踐創新和融合,形成國内外年輕創意人才的孵化基地,"汕頭工業設計城總經理、廣東華南華僑創作基地主任陳佳娜說。在這個平台上,年輕的歸國企業家和本土企業家正在形成新的合作模式,發揮積極作用。"
市僑聯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磨石"的初頭使命,自覺踐行"以人為本,為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服務華僑大家庭作為僑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一切事都有反應, 一塊暖心,把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衆,深入人心。
對話
市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欣耿:"接下來,市僑聯将繼續整合資源,發揮南粵僑華人創造基地和華僑社群的作用,舉辦創新創業大賽、海外華人青年生活節等活動,為華僑企業的創業和發展服務。同時,我們還将籌集資金開展熱情的海外華人慰問活動,發放華僑獎學金,真正關心海外華人社群的弱勢群體。總之,我們将繼續關注海外華人的心,聚集海外華人的力量,謀求海外華人的福祉,真正做到當海外華人家屬回國時,親近人,學習曆史,為人民做事。"
聲音
新華僑企業負責人林佩琴:"作為一家新的海外華人企業,在我國華僑協會的幫助下接受園區,對于我們的發展幫助也非常大,我們從之前的80多人到260多人,這些都是離不開他們的幫助。"
回國留學青年侯恩培:"我目前在汕頭工業城南粵華僑華人創作基地和華僑聯合會給我一些資源幫助,現在國際留學生回到汕頭非常需要這樣一個平台來發展,幫助我們更好地發揮我們學到的東西。"
泰國海歸彭志堅:"僑會是歸僑的故鄉,很多問題若不解決,你找到華僑會他會幫你的。對華僑工會的感情很深厚,他就像自己的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