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8,安西縣代表拜見程世才,将軍感慨張口就問:郭道士還好嗎?

作者:軍史瞭望

1985年春,安西縣委、縣政府把為西路軍勒石立碑的事情擺到了議事日程。他們不是“酌情”,而是全力去幹。縣長張世雄當即召開政府辦公會議,研究籌資建塔的各項問題。之後,張學禮、張世雄和副縣長安明哲等人親自勘察地形,標明在隻城南側花圃辟地20畝修建紀念塔。縣委宣傳部和工、青、婦共同商議,結合修塔建園要進行一次深刻的“建塔育人”的教育活動。

籌資、設計、發動、教育等項工作分頭進行,處處綠燈,一路順風:

——當年12月21日,國家主席李先念,應全縣人民的請求,在日理萬機、國事繁忙中,為安西縣題詞: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1987年4月24日,紅西路軍安西戰役50周年紀念日,全縣各界群衆和駐軍1500餘人隆重集會,為“西路軍最後一戰紀念塔”奠基。安西縣境内及甘新兩省區交界地的中央、省屬企業、駐軍部隊,周邊敦煌、嘉峪關、肅北、金塔、阿克賽、哈密等縣市和青海石油管理局,都派出代表參加奠基儀式,給于支援。

1988,安西縣代表拜見程世才,将軍感慨張口就問:郭道士還好嗎?

——1987年10月6日,“西路軍最後一戰紀念塔”開工儀式舉行。新任縣委書記盛維德對紀念塔工程給予資助的機關和個人表示衷心感謝。會議透露:各方捐款共計9.5萬元。

——1987年12月29日,老紅軍、離休将軍陳靖率“重走長征路”小組來到安西,為正在建設中的紀念塔題寫《清平樂·安西》詞一首。

——1988年1月份,徐向前元帥應安西縣委、縣政府的函件請求,親筆題寫“西路軍最後一戰紀念塔”,寄至安西縣,全縣入民倍受鼓舞。

——198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原紅西路軍老戰士呂黎平重訪安西,登上建設中的紀念塔,将軍手指西北方向的星星峽,感慨萬端地對随行人員說:“當時,在星星峽有黨中央的代表等着接西路軍指戰員,是以,當時指戰員心目中星星峽就是黨,大家隻要還有一口氣,就不停下腳步,那怕剩下最後一個人,爬也要爬到星星峽,回到黨中央身邊去。這都是信念的力量啊!”

——198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當年護送徐向前、陳昌浩兩人東返延安的西路軍老戰士陳明義來到安西,将軍聽說了全縣人民集資建塔的過程後,連聲說:“我代表紅軍老戰士感謝安西人民!”

1988,安西縣代表拜見程世才,将軍感慨張口就問:郭道士還好嗎?

——1988年10月17日,紅西路軍紀念塔落成前夜,縣城隆重舉行文藝晚會,千人同唱《長征組歌》,憶往昔,抒豪情,寄壯志。

——1988年10月18日,安西縣5000人聚會,在19響禮炮聲中,“西路軍最後一戰紀念塔”揭幕落成。各級上司講話後,落戶安西縣的紅西路軍老戰士趙明祥同志進行了激動人心的革命傳統教育發言。500名少先隊員舉臂宣誓的聲浪猶如春雷轟鳴。

得道多助,友朋遍地。這天,中國西北角的安西縣城,吸引來了衆多的來賓,是安西人民為先烈樹碑的真誠行動感動和教育了八方來人,從新疆哈密到嘉峪關,從青海冷湖到敦煌,從玉門到金塔,10餘個縣市,數十個省内外大中型企業、部隊派入參加慶典,沙漠深處的“中國核工業搖籃”——國營四零四廠也派廠工會主席等一行前來對安西人民的壯舉表示慶賀。

會上,地、縣上司依次宣讀了甘肅省政府等10餘份賀電,其中有這樣一份來自北京的個人賀電,電文如下:

安西縣委、安西縣人民政府:

獲悉你們隆重舉行“西路軍最後一戰紀念塔”落成典禮,我謹向這一紀念活動表示衷心的祝賀,并向安西人民緻敬。西路軍最後一戰紀念塔的建成,對緬懷革命烈士,發揚我黨優良傳統有着巨大作用,願你們繼續發揚西路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團結一心,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十一屬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努力開創安西四化建設的新局面。

1988,安西縣代表拜見程世才,将軍感慨張口就問:郭道士還好嗎?

中顧委委員程世才

1988年10月13日北京

“我們像孫悟空鬥牛魔王,從老虎豹子的嘴巴裡殺進去,180天後,又從它的尾巴尖上殺出來!我們雖然付出了代價,但也把這個牛魔王攪了個天翻地覆!”豪邁地說這番話的人是安西人民記憶中那位難忘的紅軍“程軍長”——程世才。

在那漫漫長夜,對于長期遭受蔣馬匪幫殘酷統治下的安西人民,“程軍長”是劃過他們心頭的一道閃電。就是通過這個名字,窮苦人民第一次知道了這個世界上有一支專為窮苦百姓過上好日子而流血打仗的軍隊。他們第一次見到了一支紀律嚴明,愛護百姓,作戰勇敢的仁義之師。從此,老百姓心頭亮起了一盞燈。從此“程軍長”的名字在安西縣婦孺皆知,直到今天。

讓我們的思緒和記憶仍然回到5D多年前:1937年4月24日,與敵人激戰,與風雪搏鬥,與饑餓抗争40多天的紅軍左支隊,扛着被戰火熏烤得殘缺不全的戰旗,終于走出祁連山,進入安西縣境内。于一天傍晚,部隊來到榆林窟(當時名叫萬佛峽),這支疲弱之師看到這裡是一方佛門土地時,首長傳下指令,馬不松緩,人不入戶,在山崖邊、大樹下露營,不許去驚擾寺院。

萬佛峽道士郭元亨和他的弟子們拂曉起床念經時,見到門前沙灘上睡卧着一群群身穿破衣爛衫,腳裹破氈片的軍人,十分驚詫。當他們了解了這支叫“中國工農紅軍”的宗旨和來曆後,大為感動。郭元亨親自安排紅軍入廟休歇,還傾其所有,支援了糧食、清油、牛羊和一匹騾子,雪中送炭,解了紅軍急需。

1988,安西縣代表拜見程世才,将軍感慨張口就問:郭道士還好嗎?

三十軍軍長程世才親手給郭元亨先生寫了一張欠條,并對郭道士說:“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紅軍一定成功,革命勝利後再報答你的幫助,這張欠條請妥加保管,将後如數歸還!”

第二天清晨,紅軍踩着春雪離開萬佛峽,走向去新疆之途。57歲的郭道士一生曆經多少人世滄桑,第一次見到了這樣好的軍隊,感慨萬千。他站在高坡上,看着紅軍的隊伍遠去,雙手合掌,祝願程軍長及其将士此去前程順利。之後,他向過往人和周圍群衆講述紅軍為窮人打天一下,啟發了不少人的覺悟,掩護和幫助了不少紅軍流散人員。

解放後,郭元亨先生因支援紅軍有功,被安西縣各界群衆選為縣、省人民代表,還是縣人民委員會的委員。他時常惦記着程軍長一行,但想到革命已經成功,就不去打擾他們了。何況佛門弟子本來就信奉積德行善、救助弱者,不求回報。1961年,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司令員的程世才将軍和裝甲兵政治部分别寫信給安西縣人民政府和郭元亨先生,贊揚他在危難中支援紅軍的高尚情操。郭元亨十分欣慰。

1976年7月,郭元亨去世,享年80歲。80年代以來,每年清明節時,有當地村國小的學生們為其掃墓和簡樸的祭奠。郭元亨的墳墓在今安西縣祁連鄉榆林窟村。

“程軍長”和安西人民的命運連在了一起,人民懷念着他,他一也惦記着安西人民。

1988,安西縣代表拜見程世才,将軍感慨張口就問:郭道士還好嗎?

1988年4月,安西紅西路軍紀念塔已基本竣工。全縣人民翹首以望,等待揭幕的前夕,縣委、縣政府又一次觸摸到了人民群衆的心聲,決定派員上北京拜會程世才将軍等老前輩,并向徐向前、李先念彙報安西社會主義建設和修建烈士紀念塔情況。

北京最迷人的5月。安西縣7萬人民的代表姜榮治、張長江、秦安平3人在西郊裝甲兵司令部3樓的一間會議室裡見到了程世才将軍。

這位統率大軍叱咤風雲,征戰半生的“猛将”,一生以威嚴背硬著稱于三軍。他是我軍中著名的鐵血将軍,在解放戰争中,在東北戰場上曾敢與林彪辯理。而此時,他見到遠道而來的安西縣人民的使者時,眼睛裡跳動着火花,臉上的皺紋舒展了,話語中充滿着溫情與慨歎:

“萬佛峽那個郭道士還好嗎?家裡怎麼樣?這位老人在我軍最困難的時候幫了大忙,我們吃了他的牛羊,我寫了欠條給他。他可是對革命有功的人。我們共産黨人是講革命情義的,對革命做過貢獻的任何人可不能忘記啊!”

“我們走出祁連山時。隊伍非常疲乏,路徑不熟,敵情也不明。有不少安西群衆給我們帶路。用自己的口糧支援我們,難能可貴啊!河西地區的人民為支援紅軍,掩護紅軍,吃了不少苦,要多向後代講述這些事情。”

1988,安西縣代表拜見程世才,将軍感慨張口就問:郭道士還好嗎?

程世才将軍聽了姜榮治等人的彙報後。激情所至,挺身舒臂,揮筆為安西紅西路軍紀念陵園題寫下兩幅題詞:

其一:安西之戰,擊敗敵人進攻,我軍勝利西進。在戰鬥中英勇犧牲的同志們功績長存。

其二:浩氣貫祁連,高風亮後人。

透過散發着墨香的題詞,将軍那博大的胸懷和對後來人的殷切希望躍然紙上。安西縣的3位代表倍受鼓舞,仿佛感覺到西路軍先烈正在與全縣人民共同開始新的長征,建設着祁連山區美好的未來。

“程軍長”不忘安西人民,安西人民也惦記着“程軍長”。1989年秋天,程世才将軍患病住院的消息傳到安西,縣委派人赴北京探望,送去了治病急需的“甘肅拘祀”和安西蜜瓜等,讓他親口品嘗了這改革、開放中結出來的甜果。

1990年夏天,程世才将軍在京病逝,終年73歲。安西縣委、縣政府發去唁電,深表哀痛懷念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