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後司令成開國少将,副司令卻是上将

作者:有态度的學爸

1946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成立,基幹部隊是魯中軍區的3師、3旅和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區。3縱成立之初,司令員是程世才,副司令員為曾克林。9個月後,程世才調到南滿軍區任職,他在3縱的職務由曾克林接任,當時著名的旋風司令韓先楚正在三縱擔任副司令,給曾克林當副手。不料僅僅9年之後,韓先楚成了開國上将,而他曾經的上級曾克林卻僅是個少将,這是為何呢?

當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後司令成開國少将,副司令卻是上将

程世才

1955年授銜的時候,最重要的兩個标準就是資曆和戰功。論資曆的話,曾克林并不比韓先楚差。兩個人都是十幾歲就參加了紅軍,土地革命戰争時期,曾克林擔任過團參謀長,韓先楚則長期擔任營長;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曾克林的最高職務是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區司令員,韓先楚的最高職務是冀魯豫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兩人平級。解放戰争初期,曾克林是3縱司令員,韓先楚是副司令。

雖然兩人的資曆差不多,但曾克林打仗偏于保守,魄力遠不如韓先楚。最明顯的例子有兩個,第一個戰例是新開嶺戰役。在這次戰役中,3縱和4縱聯合作戰,對手是有千裡駒之稱的敵25師。戰役開打後,3縱和4縱經過苦戰将敵人壓縮在了老爺嶺,然而此後我軍先後9次沖鋒都沒能攻下敵人的陣地,此時敵人的三路援軍已經趕至戰場附近,我攻擊部隊面臨着腹背受敵的危險。

當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後司令成開國少将,副司令卻是上将

曾克林

曾克林見狀,主張我攻擊部隊在敵人援軍到達之前撤退,然後找機會再打。但韓先楚卻堅決反對,認為敵人已經是強弩之末,此時撤軍等于放虎歸山,對我軍的士氣也不利,是以主張繼續進攻。韓先楚的建議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援,最終我軍趕在敵人援兵達到之前攻下了老爺嶺,殲敵8000餘人,開創了東北民主聯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國軍一個整師的先例。

第二個戰例是四保臨江。1947年3月末,國軍調集20多個團的兵力分三路向臨江地區發動第四次進攻。面對左中右三路敵軍,在該打哪一路上韓先楚和曾克林産生了分歧。曾克林出于穩妥考慮,主張先打左路最弱的22師,這樣做的好處是獲勝的把握比較大。但韓先楚卻主張先打中路最強的89師,認為隻要把89師打垮了,其他的兩路敵人将不戰自潰。

當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後司令成開國少将,副司令卻是上将

韓先楚

當時曾克林是3縱司令員,韓先楚是副司令,但曾克林并沒有壓制韓先楚的意見,而是将這兩種作戰法案上報,最終上級采納了韓先楚的方案,并讓他指揮部隊作戰。韓先楚采用誘敵深入的辦法,将89師誘至我主力設伏的紅石鎮,然後突然發起猛攻,一舉将該敵全殲。其他兩路敵軍得知89師被殲的消息後,害怕落得同樣的下場,紛紛撤退,國軍對臨江的第4次進攻以失敗告終。此戰過後,東北民主聯軍徹底扭轉了被動局面。

新開嶺戰役和四保臨江戰役結束後,東野首長就感覺曾克林的指揮偏于保守,魄力不如韓先楚,是以将曾克林調到7縱當副司令,韓先楚則升任3縱司令員。此後曾克林又先後兩次被降職,到1949年10月份的時候出任空軍混成旅旅長,此時韓先楚已經是第12兵團的副司令員了。此後他又力排衆議,堅決主張發起海南島戰役,并創造了木帆船打敗軍艦的奇迹,為海南島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後司令成開國少将,副司令卻是上将

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韓先楚作為志願軍副司令員多次身臨前線,幾乎參與指揮了所有重要的戰役和戰鬥,是彭總最為倚重的副手之一。曾克林則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争。雖然解放戰争前的資曆和韓先楚差不多,但解放戰争後期,曾克林的職務和戰功卻不如韓先楚,是以55年授銜時曾克林隻是少将,而他曾經的副手韓先楚卻成了開國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