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8,安西县代表拜见程世才,将军感慨张口就问:郭道士还好吗?

作者:军史瞭望

1985年春,安西县委、县政府把为西路军勒石立碑的事情摆到了议事日程。他们不是“酌情”,而是全力去干。县长张世雄当即召开政府办公会议,研究筹资建塔的各项问题。之后,张学礼、张世雄和副县长安明哲等人亲自勘察地形,选定在只城南侧花圃辟地20亩修建纪念塔。县委宣传部和工、青、妇共同商议,结合修塔建园要进行一次深刻的“建塔育人”的教育活动。

筹资、设计、发动、教育等项工作分头进行,处处绿灯,一路顺风:

——当年12月21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应全县人民的请求,在日理万机、国事繁忙中,为安西县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1987年4月24日,红西路军安西战役50周年纪念日,全县各界群众和驻军1500余人隆重集会,为“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奠基。安西县境内及甘新两省区交界地的中央、省属企业、驻军部队,周边敦煌、嘉峪关、肃北、金塔、阿克赛、哈密等县市和青海石油管理局,都派出代表参加奠基仪式,给于支持。

1988,安西县代表拜见程世才,将军感慨张口就问:郭道士还好吗?

——1987年10月6日,“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开工仪式举行。新任县委书记盛维德对纪念塔工程给予资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会议透露:各方捐款共计9.5万元。

——1987年12月29日,老红军、离休将军陈靖率“重走长征路”小组来到安西,为正在建设中的纪念塔题写《清平乐·安西》词一首。

——1988年1月份,徐向前元帅应安西县委、县政府的函件请求,亲笔题写“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寄至安西县,全县入民倍受鼓舞。

——198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原红西路军老战士吕黎平重访安西,登上建设中的纪念塔,将军手指西北方向的星星峡,感慨万端地对随行人员说:“当时,在星星峡有党中央的代表等着接西路军指战员,所以,当时指战员心目中星星峡就是党,大家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停下脚步,那怕剩下最后一个人,爬也要爬到星星峡,回到党中央身边去。这都是信念的力量啊!”

——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当年护送徐向前、陈昌浩两人东返延安的西路军老战士陈明义来到安西,将军听说了全县人民集资建塔的过程后,连声说:“我代表红军老战士感谢安西人民!”

1988,安西县代表拜见程世才,将军感慨张口就问:郭道士还好吗?

——1988年10月17日,红西路军纪念塔落成前夜,县城隆重举行文艺晚会,千人同唱《长征组歌》,忆往昔,抒豪情,寄壮志。

——1988年10月18日,安西县5000人聚会,在19响礼炮声中,“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揭幕落成。各级领导讲话后,落户安西县的红西路军老战士赵明祥同志进行了激动人心的革命传统教育发言。500名少先队员举臂宣誓的声浪犹如春雷轰鸣。

得道多助,友朋遍地。这天,中国西北角的安西县城,吸引来了众多的来宾,是安西人民为先烈树碑的真诚行动感动和教育了八方来人,从新疆哈密到嘉峪关,从青海冷湖到敦煌,从玉门到金塔,10余个县市,数十个省内外大中型企业、部队派入参加庆典,沙漠深处的“中国核工业摇篮”——国营四零四厂也派厂工会主席等一行前来对安西人民的壮举表示庆贺。

会上,地、县领导依次宣读了甘肃省政府等10余份贺电,其中有这样一份来自北京的个人贺电,电文如下:

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

获悉你们隆重举行“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落成典礼,我谨向这一纪念活动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向安西人民致敬。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的建成,对缅怀革命烈士,发扬我党优良传统有着巨大作用,愿你们继续发扬西路军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团结一心,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十一属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开创安西四化建设的新局面。

1988,安西县代表拜见程世才,将军感慨张口就问:郭道士还好吗?

中顾委委员程世才

1988年10月13日北京

“我们像孙悟空斗牛魔王,从老虎豹子的嘴巴里杀进去,180天后,又从它的尾巴尖上杀出来!我们虽然付出了代价,但也把这个牛魔王搅了个天翻地覆!”豪迈地说这番话的人是安西人民记忆中那位难忘的红军“程军长”——程世才。

在那漫漫长夜,对于长期遭受蒋马匪帮残酷统治下的安西人民,“程军长”是划过他们心头的一道闪电。就是通过这个名字,穷苦人民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一支专为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流血打仗的军队。他们第一次见到了一支纪律严明,爱护百姓,作战勇敢的仁义之师。从此,老百姓心头亮起了一盏灯。从此“程军长”的名字在安西县妇孺皆知,直到今天。

让我们的思绪和记忆仍然回到5D多年前:1937年4月24日,与敌人激战,与风雪搏斗,与饥饿抗争40多天的红军左支队,扛着被战火熏烤得残缺不全的战旗,终于走出祁连山,进入安西县境内。于一天傍晚,部队来到榆林窟(当时名叫万佛峡),这支疲弱之师看到这里是一方佛门土地时,首长传下命令,马不松缓,人不入户,在山崖边、大树下露营,不许去惊扰寺院。

万佛峡道士郭元亨和他的弟子们拂晓起床念经时,见到门前沙滩上睡卧着一群群身穿破衣烂衫,脚裹破毡片的军人,十分惊诧。当他们了解了这支叫“中国工农红军”的宗旨和来历后,大为感动。郭元亨亲自安排红军入庙休歇,还倾其所有,支援了粮食、清油、牛羊和一匹骡子,雪中送炭,解了红军急需。

1988,安西县代表拜见程世才,将军感慨张口就问:郭道士还好吗?

三十军军长程世才亲手给郭元亨先生写了一张欠条,并对郭道士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一定成功,革命胜利后再报答你的帮助,这张欠条请妥加保管,将后如数归还!”

第二天清晨,红军踩着春雪离开万佛峡,走向去新疆之途。57岁的郭道士一生历经多少人世沧桑,第一次见到了这样好的军队,感慨万千。他站在高坡上,看着红军的队伍远去,双手合掌,祝愿程军长及其将士此去前程顺利。之后,他向过往人和周围群众讲述红军为穷人打天一下,启发了不少人的觉悟,掩护和帮助了不少红军流散人员。

解放后,郭元亨先生因支援红军有功,被安西县各界群众选为县、省人民代表,还是县人民委员会的委员。他时常惦记着程军长一行,但想到革命已经成功,就不去打扰他们了。何况佛门弟子本来就信奉积德行善、救助弱者,不求回报。1961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的程世才将军和装甲兵政治部分别写信给安西县人民政府和郭元亨先生,赞扬他在危难中支持红军的高尚情操。郭元亨十分欣慰。

1976年7月,郭元亨去世,享年80岁。80年代以来,每年清明节时,有当地村小学的学生们为其扫墓和简朴的祭奠。郭元亨的坟墓在今安西县祁连乡榆林窟村。

“程军长”和安西人民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人民怀念着他,他一也惦记着安西人民。

1988,安西县代表拜见程世才,将军感慨张口就问:郭道士还好吗?

1988年4月,安西红西路军纪念塔已基本竣工。全县人民翘首以望,等待揭幕的前夕,县委、县政府又一次触摸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决定派员上北京拜会程世才将军等老前辈,并向徐向前、李先念汇报安西社会主义建设和修建烈士纪念塔情况。

北京最迷人的5月。安西县7万人民的代表姜荣治、张长江、秦安平3人在西郊装甲兵司令部3楼的一间会议室里见到了程世才将军。

这位统率大军叱咤风云,征战半生的“猛将”,一生以威严背硬著称于三军。他是我军中著名的铁血将军,在解放战争中,在东北战场上曾敢与林彪辩理。而此时,他见到远道而来的安西县人民的使者时,眼睛里跳动着火花,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话语中充满着温情与慨叹:

“万佛峡那个郭道士还好吗?家里怎么样?这位老人在我军最困难的时候帮了大忙,我们吃了他的牛羊,我写了欠条给他。他可是对革命有功的人。我们共产党人是讲革命情义的,对革命做过贡献的任何人可不能忘记啊!”

“我们走出祁连山时。队伍非常疲乏,路径不熟,敌情也不明。有不少安西群众给我们带路。用自己的口粮支援我们,难能可贵啊!河西地区的人民为支援红军,掩护红军,吃了不少苦,要多向后代讲述这些事情。”

1988,安西县代表拜见程世才,将军感慨张口就问:郭道士还好吗?

程世才将军听了姜荣治等人的汇报后。激情所至,挺身舒臂,挥笔为安西红西路军纪念陵园题写下两幅题词:

其一:安西之战,击败敌人进攻,我军胜利西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同志们功绩长存。

其二:浩气贯祁连,高风亮后人。

透过散发着墨香的题词,将军那博大的胸怀和对后来人的殷切希望跃然纸上。安西县的3位代表倍受鼓舞,仿佛感觉到西路军先烈正在与全县人民共同开始新的长征,建设着祁连山区美好的未来。

“程军长”不忘安西人民,安西人民也惦记着“程军长”。1989年秋天,程世才将军患病住院的消息传到安西,县委派人赴北京探望,送去了治病急需的“甘肃拘祀”和安西蜜瓜等,让他亲口品尝了这改革、开放中结出来的甜果。

1990年夏天,程世才将军在京病逝,终年73岁。安西县委、县政府发去唁电,深表哀痛怀念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