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内蒙古林西县东街村:文明乡村多福乐

作者:中国县域经济报

皓月当空,休闲厅里村民赏月品茶、笑语晏晏;溪水淙淙,鹅卵小道孩童追逐嬉戏、雀跃玩耍;华灯初上,文化广场上音乐飞扬、舞影翩翩……走进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城北街道东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幸福生活的图景。

近年来,东街村坚持强生态保护,抓环境治理,培养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取得明显成效。

村规民约“树”新风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走进城北街道东街村,传来孩童稚嫩、清润的声音,孩子们正在朗诵新出台的“东街十条”。经过反复修订,“东街十条”涉及道德约束、遵纪守法、村容村貌、红白喜事等,基本涵盖了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人情减负方面,规定“喜事新办、丧事从简”,帮助群众极大减轻了人情往来上的负担。

“以前过年前后是办喜事的高峰期,自从村规民约出台后,鞭炮的声音比以前少了,大家伙也不再大操大办了,既省钱,又不破坏环境,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村民白喜瑞说。

内蒙古林西县东街村:文明乡村多福乐

东街村村规民约——东街十条(李晓川 摄)

为了让“东街十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东街村还特别设置了“人情新风”红黑榜,遵守村规民约的上“红榜”,给予奖励。对拒不遵守相关制度且影响较坏的上“黑榜”,并视情节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取消享受或暂缓享受优惠待遇等处罚。

此外,“东街十条”一改以往形式单一、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条条款款都是依据村民的实际需求制定,并用宣传栏、地插、墙绘等形式生动活泼地体现出来。如今,村规民约不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融入了村民心里,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下,乡村文明新风悄然吹进了东街村的角角落落。

草原书屋“育”人才

“自从有了‘草原书屋’,大家在空闲的时候都会来这里翻阅书籍,不仅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还解决了很多种植、养殖方面的问题。”东街村党支部书记胡振军说。

东街村草原书屋现有各类书籍1500多册,不仅有农区居民的精神食粮,也是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草原书屋内的书籍紧密结合农时、农情、种养、技术等内容,成为农区居民增收致富的“科学书屋”。借助各种书报刊,东街村将党和国家的惠农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村民,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养成读书习惯,使更多的村民能够成长为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现代新型农民。

内蒙古林西县东街村:文明乡村多福乐

东街村民在草原书屋学习(李晓川 摄)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草原书屋还设置了党史知识和红色故事书籍专区,让村民们更好地了解党的风雨历程。东街村还利用“草原书屋”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草原书屋打造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阵地,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阅读党史书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志愿服务“强”幸福

“作为一名志愿者,就要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决心和意志,不怕繁琐工作,更不计较付出后的回报。”获得林西县“最美志愿者”称号的李晓静说,“我将继续用一颗温暖、关爱、赤诚之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李晓静是东街村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覆盖面也在持续扩大,一个个“红马甲”活跃在各个角落,如关注留守儿童、医疗服务、志愿帮扶、清洁家园等。

内蒙古林西县东街村:文明乡村多福乐

文明和谐、干净整洁的东街村与志愿服务息息相关。(李晓川 摄)

东街村先后组建了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队,定期为辖区居民开展义诊,进校园、进公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精准“认领”困难家庭,定制帮扶举措。此外,组织志愿者开展清理道路、法律宣讲、环境整治、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

“打造优秀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城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田富说。(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杨玉婷 李晓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