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作者:大潮汕湾视点

仙窟聚祖祠,又称国合祠,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东丰村委会仙窟村,坐东偏南向西偏北,面阔5间 19.56米,二进深26.418 米,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16.7平方米,建于同治元年壬戌年(1862 ) ,1985 年重修。正门匾:“聚祖公祠”,堂名“笃庆堂”。拜亭楣右侧有 《 访友图 》 ,落款:时在于壬戌年春月仿海上画法,紫云居士玩华写意”。又祠内 1988 年六代孙记事文说:“笃庆堂建于清末同治间,是我聚祖七秩晋一生祠。七子四十孙,宾友如云,极一时之盛。”这是有关建祠年代等的记载。聚祖祠主祀仙窟林氏先祖林茂聚,列钱坑林氏十八世。该祠建构较独特,天井两侧南北厅,南北厅两侧再设二间隔板房间,祠左右设二前侧门,入门为走廊、天井,并可转入祠内。该祠文物保护较好,祠内木雕、石雕几乎完好无损,石雕主要集中于前门楼,木雕主要见于拜亭。该祠拜亭为双拜亭。整个祠堂犹如一个木雕、石雕的宝库,在揭西地区,是工艺美术技艺数一数二的祠堂建筑,也是近现代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建筑,有比较高的建筑工艺价值和文物价值。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仙窟聚祖祠左侧门额书:“蹈德”,右侧门额书:“咏仁”。祠前有一古井,井围栏由四石围成,周围井面也用三圈弧形石铺成一大圆很是美观。此祠除了有精良的木雕、石雕以外,也不乏传统的祠堂文化,前门楼壁肚有刻文:“告大众听闻:今日做人儿孙,他年即人宗祖。落叶归根,本为自家留地步。是尔曹责任,先当举其大纲,后则详其细目,筑祠致祭,远期奕禩荐馨香。陈廷杰。”此陈廷杰未知是否即民国初年至民国九年之间曾任四川省民政长、裁的著名书法家陈廷杰。巡按使及蒙藏院副总裁的著名书法家陈廷杰。

仙窟聚祖祠地处凤江镇南部 ,东距榕江南河仅1公里多 ,东侧隔榕江南河为普宁市地界。有乡镇公路经过 仙 窟村,连接省道237。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窟聚祖公祠

仙窟林茂聚的世系是:南山一东湖一棉岗一湖洋一秀峰一俊伟一安庆一乐围一沙泉一钦斋一云台一在中一 君植一道凝一友邦一勇上一位权一茂聚,茂聚列十八世 ,有七子:高合、芳发、芳菲、 芳乾、芳道、 盛合、 芳大。 七子又有40孙 。正是如此众多的后嗣,其族至今极盛。在揭西地区的祠堂里面,罕见有像这个祠堂一样 ,即使在平时也有不少人聚于祠内的。祠内1988年六代孙记事文记旧建祠内有屏序:“翁为同纶公之第三子,世居阳夏里,为揭邑望族, 仁厚绅耆。”又记“公寿终九十有三岁。"

2011年12月19日确定为揭西县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

文字来源:广东省揭西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摄影:揭西信息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