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作者:大潮汕灣視點

仙窟聚祖祠,又稱國合祠,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鳳江鎮東豐村委會仙窟村,坐東偏南向西偏北,面闊5間 19.56米,二進深26.418 米,硬山頂土木結構,建築面積516.7平方米,建于同治元年壬戌年(1862 ) ,1985 年重修。正門匾:“聚祖公祠”,堂名“笃慶堂”。拜亭楣右側有 《 訪友圖 》 ,落款:時在于壬戌年春月仿海上畫法,紫雲居士玩華寫意”。又祠内 1988 年六代孫記事文說:“笃慶堂建于清末同治間,是我聚祖七秩晉一生祠。七子四十孫,賓友如雲,極一時之盛。”這是有關建祠年代等的記載。聚祖祠主祀仙窟林氏先祖林茂聚,列錢坑林氏十八世。該祠建構較獨特,天井兩側南北廳,南北廳兩側再設二間隔闆房間,祠左右設二前側門,入門為走廊、天井,并可轉入祠内。該祠文物保護較好,祠内木雕、石雕幾乎完好無損,石雕主要集中于前門樓,木雕主要見于拜亭。該祠拜亭為雙拜亭。整個祠堂猶如一個木雕、石雕的寶庫,在揭西地區,是工藝美術技藝數一數二的祠堂建築,也是近現代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性建築,有比較高的建築工藝價值和文物價值。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仙窟聚祖祠左側門額書:“蹈德”,右側門額書:“詠仁”。祠前有一古井,井圍欄由四石圍成,周圍井面也用三圈弧形石鋪成一大圓很是美觀。此祠除了有精良的木雕、石雕以外,也不乏傳統的祠堂文化,前門樓壁肚有刻文:“告大衆聽聞:今日做人兒孫,他年即人宗祖。落葉歸根,本為自家留地步。是爾曹責任,先當舉其大綱,後則詳其細目,築祠緻祭,遠期奕禩薦馨香。陳廷傑。”此陳廷傑未知是否即民國初年至民國九年之間曾任四川省民政長、裁的著名書法家陳廷傑。巡按使及蒙藏院副總裁的著名書法家陳廷傑。

仙窟聚祖祠地處鳳江鎮南部 ,東距榕江南河僅1公裡多 ,東側隔榕江南河為普甯市地界。有鄉鎮公路經過 仙 窟村,連接配接省道237。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揭西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仙窟聚祖公祠

仙窟林茂聚的世系是:南山一東湖一棉崗一湖洋一秀峰一俊偉一安慶一樂圍一沙泉一欽齋一雲台一在中一 君植一道凝一友邦一勇上一位權一茂聚,茂聚列十八世 ,有七子:高合、芳發、芳菲、 芳乾、芳道、 盛合、 芳大。 七子又有40孫 。正是如此衆多的後嗣,其族至今極盛。在揭西地區的祠堂裡面,罕見有像這個祠堂一樣 ,即使在平時也有不少人聚于祠内的。祠内1988年六代孫記事文記舊建祠内有屏序:“翁為同綸公之第三子,世居陽夏裡,為揭邑望族, 仁厚紳耆。”又記“公壽終九十有三歲。"

2011年12月19日确定為揭西縣第九批文物保護機關 。

文字來源:廣東省揭西縣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攝影:揭西資訊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