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濱正金銀行牛莊支店
北韓銀行營口支店
華俄道勝銀行營口支行早期建築
照片左側為華俄道勝銀行後期建築,右側是正金銀行
來源:營口日報 作者:閻 海
在營口遼河廣場道西,有一棟日本辰野式孟莎屋頂的紅磚小樓,現為營口交通銀行遼河支行,門前的文物保護标志碑上寫着“正隆銀行營口支行舊址”,這是目前我市唯一儲存下來的近代外國銀行建築,彌足珍貴。在正隆銀行的周圍,曆史上還曾有過3家更具實力的外國銀行,分别是:日本的正金銀行、北韓銀行以及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它們都是日俄侵略者攫取中國東北利益的金融工具,它們發行的鈔票與營口本地的過爐銀競相争雄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營口開埠之後的前40年(1861—1901年),依靠獨特的爐銀和過爐銀體制,統一标準貨币,友善信貸周轉,使營口長期居于東北金融中心的地位。1900年以後,沙俄和日本先後武裝占領營口,社會局勢動蕩,營口幾大知名銀爐陸續破産倒閉,引發了營口的金融風暴。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為執行其殖民政策,有計劃地在中國東北設立金融機構,營口的正金銀行就是日本最早設立在中國東北的金融機構。
正金銀行全名是橫濱正金銀行,創立于1880年,總部在日本橫濱,其宗旨是發展日本的海外貿易,以國際彙兌為主要業務,股票僅限于日本國民持有。在中國各大商埠設有支行,凡中國對日本的一切借款、賠款等都由該行經營。1900年1月在營口設立橫濱正金銀行牛莊支店,地點位于山海新關南鄰(今海通證券營業部位置),經營日本與中國東北之間的貿易彙兌事項。1902年,發行“一見即付”的橫濱正金銀行票,在中國東北全境流通。1904年日俄戰争爆發後,為了給日軍經管軍費,又在大連和沈陽設立了分行,發行日本軍用手票。尤其是占領營口後,強令軍用手票與中國銀元、爐銀等價流通,導緻營口白銀外流。1906年9月,日本政府授權該銀行發行銀圓券,作為中國東北日本僑民的法定貨币,在日本勢力範圍内強行流通,是以正金銀行一度具有日本在中國東北“中央銀行”的地位,代理日本國庫事宜。
1910年6月,随着大連港地位的上升和營口港的衰退,正金銀行大連支店取代營口支店成為正金銀行在中國東北的總店。1913年由于市場銀價暴跌,正金銀行的銀圓券也随之貶值,正金銀行于是又發行金圓券。在中國東北,正金銀行發行的鈔票利用東北秋冬季節農産品交易高峰期資金北流和夏季南方絲茶出口旺季資金南下的契機發行和回收鈔票,通過差價獲利巨大。1917年,日本寺毅内閣整頓中國東北日僑的金融制度,取消了正金銀行金券發行權和代理國庫權,轉而授予日本操控的北韓銀行。正金銀行從此失去東北中央銀行地位,回歸到原來的國際彙兌業務。1934年,改名為橫濱正金銀行營口支店,1945年日本投降後倒閉。
北韓銀行原為北韓國的中央銀行,創設于1909年,總部在北韓漢城,由日本政府特頒法令組建而成。第二年,日本正式吞滅北韓,北韓銀行也就完全成為日本操控的金融機構。北韓銀行最早進入中國東北是1913年,首先在大連、沈陽、長春這三個滿鐵重要站點城市設立,1916年9月在營口設立北韓銀行營口支店(1926年以後遷入原牛莊郵便局,即今紅十字運動起源地紀念館)。北韓銀行最初以收買出口彙票為主,以達到用東北出超的債權來抵消北韓入超的債務。北韓銀行發行的金票(也稱行券,俗稱“老頭票”),隻在北韓和中國東北境内流通,當時東北币制複雜,中國商家也大多用金票借北韓銀行做彙兌,在東北的日本人幾乎全部用北韓銀行金票作為周轉。由于北韓銀行屬于發行銀行,又在統一整理北韓币制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是以日本寺毅内閣在1917年提出北韓和中國東北經濟統一政策,授權北韓銀行兼領中國東北發行事務,将原正金銀行的發行金圓券和代理國庫權全部轉交授給北韓銀行,進而使北韓銀行迅速取代正金銀行成為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中央銀行。
在日本野心勃勃企圖掌控中國東北金融市場之際,沙俄已捷足先登,于1897年在營口設立了華俄道勝銀行營口支行,早期位于雙橋裡,為磚木帶回廊的二層建築,1907年遷入三義廟街,為二層水泥建築(位于正金銀行的道東,今遼河廣場西部)。華俄道勝銀行是沙俄政府出面争奪中國經濟權益的産物,總部設在聖彼得堡。中日甲午戰争後,沙俄自持“三國幹涉還遼”有功,于1896年與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密約,獲得了中東鐵路的修建權。中東鐵路合同的第一條款就規定,所有建造、管理一切事宜均由華俄道勝銀行承辦。是以,華俄道勝銀行自誕生之日起,其主要任務就是在金融上支援沙俄攫取中東鐵路的權利。當時中國東北北部地區既缺現金又無紙币,加之币制混亂,華俄道勝銀行趁機大量發行俄國盧布(俗稱羌帖),在中東鐵路沿線極力推行,為當地一般商民所通用。
1900年,沙俄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鎮壓義和團,武裝占領營口,此後的四年内,華俄道勝銀行成為俄軍的金庫,攫取營口海關稅款484萬兩關平銀,一時間在營口大有翻雲覆雨之勢,營口本地的一些商号都紛紛與其建立金融往來。由于當時中國東北與歐洲之間的貨币金銀本位不同,互相貿易需要複雜的彙兌和繁瑣的手續,華俄道勝銀行的盧布流通後,便成為中國東北與歐洲貿易結算的樞紐和媒介。然而好景不長,日俄戰争之後,沙俄戰敗,勢力範圍退出東北南部,華俄道勝銀行營口支行的業務也随之大幅縮減。1907年,在該行借款80萬盧布的營口巨商東盛合破産倒閉,華俄道勝銀行營口分行受到其影響更加一蹶不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盧布泛濫貶值,營口及哈爾濱等地商民損失慘重,華俄道勝銀行也于1926年被迫停業,退出了曆史舞台。1929年牛莊郵政局遷入原華俄道勝銀行營口支行大樓辦公,解放戰争時期,該建築毀于戰火。
在上個世紀初的十幾年間,營口的金融界基本就是日本、沙俄的銀行與中國民族金融三方勢力争霸的時代,據1931年出版的《東三省金融概論》一書評論說,華俄道勝銀行的盧布、日本正金銀行的銀鈔、營口的過爐銀,三者同為東北資金周轉的利器,“盧布司歐亞間資金運轉,正鈔(正金銀行銀鈔)介日滿間貿易彙兌,東北與南方銀錢來往,多由爐銀居中轉緻。而道勝、正金以其在歐日滿間的餘金,轉做滬銀,以便在東北賣出南彙,與爐銀一争雄長。”百餘年後,當年雄立于遼河岸畔的這些金融機構早已湮沒于曆史的塵埃,隻留下兩座建築舊址作為曆史見證,訴說着那些風雲詭谲的金融往事。
(作者系營口市博物館研究員、市曆史學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