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銀壺解答:日本茶道具的收藏價值怎麼樣?

随着中國的飲茶文化和茶道具的流傳,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師在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後,首次将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此後,日本人結合自己的文化特征将之發展成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如果說現今中國的茶文化在于品茗,那麼日本茶道很好的吸收和繼承了中國唐宋茶道的遺風,将唐宋飲茶文化注重茶之載體的特點很好的保留下來,堪稱美學宗教。

日本“茶道具”一詞産生于室町時代中晚期,與“茶道”一詞相生相伴。日本茶道相信喝茶是一件樸素的事情,其茶道具正如交友與生活,沒有華麗的外表,卻有着精湛低調的細心工藝。其中如:壺、爐、水指、建水、蓋置、水竹、茶五德、茶壺、罐、茶托、茶入、茶碗、茶刀、茶則香爐、花插等等,每一器件都精美至極,實為追崇者收藏賞鑒之佳品,更是中日茶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日本銀壺解答:日本茶道具的收藏價值怎麼樣?

在精美的日本茶道具中,金質、銀質、鐵質茶壺集使用功能、審美性、收藏性為一體,堪稱茶道重器和收藏佳品,近兩年來正被越來越多收藏愛好者的追崇,其身價也是與日俱增。

一把好的日本老壺,具有集雕塑、繪畫、書法、鑲嵌工藝等于一身的完美。由于受中國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在諸多日本老鐵壺中都有着中國書法繪畫和茶文化的影子,很多老壺的壺身上都鑄有漢字詩詞或漢字名言。在衆多以表現山水花鳥題材的鐵壺壺身上的圖案,俨然就是用浮雕形式來展現演釋的中國畫。而壺身或壺蓋上的堂号和釜師标志也都用漢字來落款。

日本老壺的材質一般采用生鐵鑄造,但多數鐵壺的壺蓋卻是銅質的,因為壺的鐵蓋一經沸水的蒸汽熏蒸較易生鏽,早期壺蓋材質中有一種由七種金屬熔鑄車制的壺蓋,通稱“七寶銅蓋”,這種銅蓋看上去有紫銅、黃銅等好幾種有色金屬的顔色,且有的還有凹凸肌理很是漂亮。鐵壺的蓋子是很講究的,一把好壺一定是原壺配原蓋,特别是名釜師的壺蓋,都是與壺身完美結合,渾然一體的。是以,在日本老鐵壺中各個堂号各個釜師的壺與蓋都是各有其獨到的風格。特别是蓋子上的摘鈕,更是别具匠心,花、鳥、魚、蟲、龍、龜、蛇、獸;梅、蘭、竹、菊、松果等等皆為所用。壺蓋的鈕座也同樣是别出心裁,花樣百出。在日本茶道的壺中也有很多形制各異的銀壺、銅壺,甚至更為精美的純金制壺。銀壺和金壺本身就是貴重金屬所制,特别是純金制壺每把壺用金量多達幾百克,并且它們都是手工鍛打制造,所耗工時也很長,往往要月餘。這樣奢侈的器物,必是貴族階層才能使用,如今更是成為收藏賞鑒的精品。

中國唐宋時代的茶具多為金、銀、銅、鐵等金屬制器,達官顯貴甚至推崇以“金銀為優”,這樣繁複精緻的茶器具,把中國的茶文化發展引向頂盛。日本茶道相信喝茶從水源開始,因為使用金、銀、鐵壺煮過的水因為含有二價鐵離子,是以會出現山泉水效應,口感較圓潤、甘甜,可有效提升茶品口感,非常适合沖煮各式茶飲。其中,鐵壺之水渾厚滑順、韻味醇厚;銀壺之水清甜細緻、香氣輕揚;金壺之水在喉韻與香氣之間取得絕佳平衡。是以日本茶道具很好的保留了中國唐宋茶道具中的煮水器——金質、銀質、鐵質茶壺,并發揚光大。

日本老鐵壺的曆史在日本長達三四百年,經曆了日本的戰亂及經濟複興,每一個能在曆史上留名的堂号,背後必定都有幾個成功的釜師,靠着他們精湛的手藝,為各個堂号留下傳世的鐵壺。每把壺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這不僅僅是段曆史記載錄,更代表釜師的心境。從壺身的結橫和文路欣賞釜師的功力與細膩。從每一個小細節品味釜師創作時的心境,仿佛代表釜師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隻要細細觀察,将能探索壺中的千言萬語。

以金銀壺為代表的日本茶道具,以其精良的工藝和東方文化一脈傳承的曆史底蘊,近年來備受藏家關注。尤其随着茶文化愛好者的增多,及日本金銀壺産量減少,國寶級斧師的奇缺,精品保有量銳減,出現了“好壺難求”的情況。

收藏日本老壺,“堂号”和堂口裡的釜師是離不開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名釜師。所謂“堂”号就是相當于今天作坊或是公司,堂主相當于今天公司的董事長,名釜師也就相當于我們中國的紫砂壺的名家。日本老鐵壺的堂号百餘個,尤以京都地區的老堂号為主流。例如龍文堂、龜文堂、金龍堂、金壽堂、光玉堂、祥雲堂、晴壽堂、精金堂、湖嚴堂、松榮堂、雲色堂、保壽堂等等。著名的釜師有藏六、中川淨益、真鍋靜良、石黑光南等。目前廣為讨論的釜師,莫過于龍文堂的安之介、龜文堂的波多野正平、金壽堂的宗兵衛、雲色堂的和田美之助與光王堂的佐藤堤等多位釜師。此外,藏六釜師沒有建立自己的鐵壺堂号,後來所見到他造的壺體上一般有“藏六居造”、“藏六二世”、“三世”、“四世”、“藏六造”等章款,這可能與他被天皇召為宮廷禦用釜師有關。

分享一些珠寶玉石知識;珠寶玉石鑒定知識

玉石收藏微信公衆号:

yssc178

↑↑↑↑↑↑長按可複制到微信添加關注,對珠寶玉石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