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蛋黃果在潮汕地區的适應性及栽培技術

作者:青錢柳

蛋黃果在潮汕地區的适應性及栽培技術

丁澤川

蛋黃果 ( Lucuma nervosa A.DC.) 原産于古巴和南美洲熱帶地區,屬山榄科蛋黃果屬植物,别名仙桃、桃榄、蛋果、獅頭果等 。 20 世紀 30 年代引入我國,海南、廣東、福建、廣西及雲南等地區有零星種植。 廣東省是我國适宜栽培蛋黃果面積最大的省份, 除了粵北部分地區因氣候條件所限不宜種植外,其餘地區均可種植 。 蛋黃果樹姿美麗,果形美觀,營養豐富,其果肉除鮮食外,可加工制成果醬、飲料和果酒等 。

1 試驗地概況

潮汕地區位于廣東省東南沿海, 北靠蓮花山脈,南瀕南海,西至海豐縣,東至饒平縣,與台灣隔海相望,屬典型南亞熱帶區域,北回歸線穿過全境,陽光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 21~22 ℃ ,年日照 1 900~2 400 小時,年降雨量 1 400~2 400 mm , 年均相對濕度 78%~83% 。春季日照較少,空氣潮濕,災害天氣為低溫陰雨和倒春寒;夏季雨量大,高溫酷暑,平均氣溫高達 35 ℃ ,常受熱帶低壓、熱帶風暴或台風襲擊;秋季天氣多為晴朗,涼爽幹燥,常寒露風引起顯著降溫,危害農作物生産;冬季天氣溫和,降水少, 強冷空氣入侵時低溫霜凍, 極端低溫 -0.5℃ 。 土壤類型有黃壤、紅壤、赤紅壤、沖積土、水稻土等,适宜多種熱帶亞熱帶果樹生長。 盛産潮州柑、青梅、橄榄、荔枝、龍眼、香蕉、百香果、餘甘等果品。

2 生物學特性

植物學特性:蛋黃果為多年生常綠小喬木,樹勢中等,株高達 6 m ,樹冠半圓形、圓錐形、開心形等;枝幹灰褐色,樹皮縱裂,新梢黃褐色具短絨毛,發生于老熟枝葉腋處或枝梢頂端;樹體枝、葉、花、果等各個器官能分泌白色乳狀汁液;葉片互生呈螺旋狀排列,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厚紙質,葉緣微淺波狀,葉片先端漸尖,葉片中脈凸起,基部楔形。 蛋黃果花屬雙被兩性花, 1~4朵聚生于新梢葉腋或新梢上,自花授粉,花萼屬離萼,萼片 5~6 裂,萼片宿存,花萼黃綠色;鐘狀花冠,裂片數為 5~7 裂,直徑 6.5~7.5 mm ,花冠花瓣單瓣下部合生, 為白綠色, 雄蕊數為 5~7枚,部分退化,雌蕊花柱短,子房圓錐形, 5 室;蛋黃果有桃形、倒卵形、球形、扁圓形和紡錘形等形狀,果蒂微凹,果頂凸或尖,未成熟時綠色,成熟時黃色,種子 1~6 粒,長橢圓形,褐色有光澤,蛋黃果食用部分為中果皮,肉質疏松細膩,品質風味佳。

物候期: 蛋黃果抽出新梢的同時常抽出花蕾,其抽梢受樹齡、樹勢及氣候環境等影響。 在潮汕地區,蛋黃果一年抽發 4 次梢,春梢抽發 1次,在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夏梢抽發 2 次,在 5月中旬至 8 月中旬;秋梢抽發 1 次或 2 次,在 8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冬梢抽發較少,在 11 月中旬左右。 正造果花蕾在抽出春梢時抽出,初花期為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末花期為 6 月下旬至 7月上旬, 小果期為 7 月中下旬開始, 果實在 12月至第二年 1 — 3 月成熟。 夏秋梢抽出時常有花蕾抽出,尤其是正造果着果率低的植株。 蛋黃果四季均可結果,而以第二年 1 — 3 月成熟的果實品質最好。

早期豐産性:蛋黃果實生樹一般種植 5 年後開始投産,嫁接苗種植 3 年後開始投産,大樹高接換種 2 年後開始投産。 産量逐年提高,開始結果株産約 5 kg ,第五年穩産樹平均株産可達 15 kg 。

适應性及抗逆性:經長期觀察,蛋黃果适合在潮汕地區生長。 蛋黃果耐寒性較強,在氣溫 5℃ 情況下未發現寒害, 0 ℃ 以下葉片輕度凍傷,轉為紫紅色或黑色;樹枝較脆,抗機械力或自然風力較弱, 夏季熱帶氣旋、 冬季強冷空氣入侵前,需做好樹體抗風的防護措施;抗旱能力強,夏季 35 ℃ 高溫幹旱、無灌溉條件下,正常生長發育;耐濕力強,在濕潤的土壤上生長良好;耐貧瘠能力強,适合砂壤土、紅壤和赤紅壤等多種土壤類型。 蛋黃果抗病蟲能力強,未發現嚴重的病蟲害,偶見金龜子啃食嫩梢葉片,少量介殼蟲輕微為害,輕微煤煙病。 防治措施有:種植前加強苗木檢疫,在園地邊緣使用燈光誘殺金龜子,保護天敵昆蟲如瓢蟲、 寄生蜂等生物防治介殼蟲為害,剪除為害枝葉、刮樹皮或刷除等,做好修剪、 中耕除草, 多雨季節注意排水等果園管理,防治煤煙病。

3 栽培技術

蛋黃果适宜于廣東潮汕地區栽培, 為潮汕地區綠色、 有機果品生産可供選擇的熱帶果樹種類。 通過圈枝、嫁接等方式推廣優良蛋黃果品種及配套優質栽培技術, 可促進蛋黃果在潮汕地區的種植推廣。

育苗:常用種子繁殖、圈枝和嫁接等方式繁育苗木。 種子繁殖常在春季,選擇飽滿成熟的種子經砂藏處理,催芽露白後播種,覆寫大概 2 cm厚的育苗基質,澆水後做好園地遮蔭。 圈枝繁殖常在 3 — 5 月進行,選擇枝條粗 2~3 cm 左右,環剝寬度大概 4 cm ,晾曬 1 周,用紅壤土、椰糠或泥炭苔藓等發根基質混和萘乙酸( NAA )或吲哚丁酸( IBA ) 50 mg/kg ,混勻基質以枝條環剝口為中心環繞為橢圓形,并用薄膜包緊,待兩個月左右,當白色根系大量長出,可鋸下枝條假植。 嫁接一般使用多芽切接法, 常在 3 — 4 月進行,此時接穗組織充實,芽體飽滿,氣候條件适宜。 嫁接時,以生長健壯、樹皮光滑的 1~2 年生以上實生苗為砧木, 在優良株系上剪取粗度與砧木相近,帶 3 個飽滿芽眼,長 4 cm 左右的健壯枝條為接穗,削去砧木頂端後快速切接,包紮嫁接薄膜時,芽眼處僅包單層,使接穗萌芽自動破膜,15 天左右接穗萌芽,及時抹除砧木上的不定芽。

蛋黃果在潮汕地區的适應性及栽培技術

仙桃 正宗蛋黃果苗 獅頭果 雞蛋果 果樹苗可盆栽地載庭院種植 ¥19.9 購買

定植:定植苗選擇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檢疫性病蟲害的嫁接出圃苗、圈枝出圃苗或實生袋苗(供定植後嫁接),園地以生态良好、排灌、交通友善等為宜。 一般在 3 — 5 月種植,種植密度可為4 m × 4 m 或 4 m × 5 m , 先按照園地規劃挖80 cm × 80 cm × 80 cm 的定植穴, 施入有機肥(如豬牛糞、土雜肥、綠肥、豆餅等) 8 kg 和适量石灰做基肥,混勻原土施入,待一個月左右,有機肥發酵充分後進行定植。 定植前根據苗木情況可剪去部分嫩枝嫩葉,定植後淋定根水,用稭稈、樹葉或雜草等覆寫樹盤,起保濕抗旱作用。

肥水管理: 幼齡樹結合整形修剪, 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整理樹盤,每次抽梢前可株施複合肥( 18-4-18 ) 50 g 左右,年施肥 4 次;根據樹體生長情況,可每 2 個月輕微追施水肥一次(可為 3%~5% 漚制腐熟豆餅水或 0.2% 根多施腐植酸水溶肥 +0.2% 複合肥 18-4-18 ), 加速培養豐産樹冠。 結果樹則根據樹勢和結果量情況施抽蕾肥、保果肥、壯果肥等,可每次株施尿素 0.3~1 kg ,複合肥( 15-15-15 ) 0.2~0.5 kg ,過磷酸鈣0.3 kg ,每年春季 3 月株施有機肥料 10 kg (如腐熟羊糞 7.5 kg 、花生餅肥 2.5 kg )、尿素 0.5 kg 、鈣鎂磷肥 0.5 kg ,按環狀溝淺施。潮汕地區 5 — 6 月屬多雨季節,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防止果園積水, 7 — 8 月常高溫酷暑,若遇幹旱,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

整形修剪:幼齡樹定植後,注重培養分布合理的主枝及各級側枝, 側枝長度 以 30 cm 左右為宜,幼齡樹 3 年内以營養生長為主。 修剪時注意少疏、多留、輕截,疏去樹體内膛過密枝條。 結果樹以春剪為主,夏剪為輔,春季修剪一般在采果後 1 個月進行,主要對上一年枝條留 30 cm 左右進行短截,剪除枯枝、 病蟲枝、 交叉枝等, 夏季修剪為夏梢長到30 cm 後打頂并對過密枝進行疏剪,使枝葉比例合理,枝條長度中庸,光照分布适宜。

花果管理:花蕾期管理,蛋黃果花量大,落果率高,在現蕾、開花期根據樹體情況,對投産樹做好控梢保花保果工作,抹除旺長夏梢,剪除樹冠内過多過密過弱的枝組,使樹勢保持中庸,提高着果率。 花蕾期為壯花及提高授粉率,可噴施 1~2 次 0.2% 磷酸二氫鉀、 0.2% 硼砂、 0.3% 尿素、 2,4-D 或赤黴素 5~10 mg/L 。 果期管理,生理落果後,根據結果枝狀态每枝可留 1~3 個果,疏去畸形果、病斑果和過密小果。 為防止果實壓斷枝條, 對下垂的果枝可搭架支撐或用彈力繩捆綁枝幹固定果枝。

果實套袋及采收: 當果實達雞蛋相似大小時, 可選用透氣紙袋或透明塑膠袋内加泡沫網套袋,以減少日灼、防止病蟲害,提高果品外觀品質。 蛋黃果因成熟期不同采收批次不一緻,果實轉為黃色時可以采收。 采收過程宜小心,防止果實機械損傷, 果實經 7~14 天可達自然後熟。為防止果實過熟腐爛,宜每日檢查果實,當果皮轉為橙黃色、果肉松軟時可食用。

蛋黃果在潮汕地區的适應性及栽培技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