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毅軒:地方政府也應該願意降低地價

作者:王振英自己的地方
袁毅軒:地方政府也應該願意降低地價

溫/袁一軒

土地價格是不可分割的。土地市場是整個房地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市場的活動是房地産市場的折射。

研究院9月23日釋出的統計資料顯示,上周,40個大中城市土地市場整體供需環比上升,住宅用地成交量翻了一番,土地流轉總額也逐月增加。

土地市場走出冷淡了嗎?

中指研究所引用了廣州和長春的兩個例子。9月18日,廣州以超過114億元人民币的起價挂牌9個地塊上市,9月19日,廣州又售出3套房源(其中2套是流媒體)。連續兩天已經轉讓土地,比較集中。

長春上周出售了117億美元的土地,是一周内二線城市的最高紀錄。其中,僅在9月16日,一次性售出的14個包裹(必須合在一起)就達90.9億美元。這張圖檔更像是向萬達集團(北影資本)的定向轉移,沒有可比性。

然而,這種每周一周監測土地交易在短時間内,看不到土地市場的趨勢。它有很大的随機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一個城市的一次性土地集中,或市中心的大片土地,可以在短時間内推動土地周轉。現有資料并不能證明土地市場的反彈,甚至沒有顯示出變暖的趨勢。

土地交易不僅關系到地方政府的土地供應,也關系到住房企業征地的意願。8月份土地交易量的下降與土地供應不足有很大關系。但房企不想拿地,你推出更多的土地,那就沒用了。是以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真正顯示土地市場繁榮的是溢價率和流的數量。據中原房地産研究中心統計,截至19日,自9月以來,交易價格超過10億塊地塊的52例,其中22宗是底價交易,隻有20個地塊的溢價率超過10%。這筆交易的情況顯然很輕。

前面提到的兩個城市,長春90.9億元的土地幾乎是定向轉讓,是以底價交易是毋庸置疑的;

土地市場的短期波動并不能證明或僞證整個房地産市場的繁榮。目前,從銷售市場回報來看,沒有證據表明房地産市場已經反彈。降價促銷,也在價格促銷;多位房企業内從業者表示,完成業績的壓力非常大,金九銀十不料,但希望未來兩個月的去噪率能有所提高。

我早就呼籲房企勇于降價降價、降價、降價,但大多數房企還是猶豫不決。不敢觀望。現在看來,市場情況已經比較明朗,應該摒棄不切實際的幻想,高負債率,轉讓股權對公司要約;

然而,現實情況是,一些項目幾乎沒有利潤。一開始,拿地時是拍賣報價(地價達到政府部門的期望),到賣出就是限價;

是以,我在這裡呼籲适當降低土地轉讓價格。原因有二:一是土地賣得不好,地方财政(政府基金)收入對當年的投資也會有一定影響,降價會增加成交的機會;

有兩個前提,第一個是地方政府應該願意。土地市場蕭條,不願意有路,或者不得不跌倒,就會有企業願意報價。所謂降價,就是降價,底價。同時,降低期望。

其次,住房企業有購買土地的意願。房地産市場走勢不容樂觀,營商環境不高,房企不投資土地會高。相反,如果繁榮回升,銷售轉好,即使你的起拍價很低,如果十幾家房企來搶,你很快就會把溢價率提高到30%以上的高位。

既然土地價格最終在市場上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那麼地方政府降低土地出讓起步價、底價,又有什麼作用呢?一些。更不用說降價可以促進交易,土地出賣的機率大大降低,而政府要表現出誠意,激活市場,或許一次性轉讓土地會減少積分收入,但整個市場向上,受益的政府(收入)包括主要當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