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作者:國際藝術書畫

王翚(1632-1717)清代畫家。字石谷,号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蘇常熟人。出身繪畫世家,幼承家學,初學畫于張珂,後又得到王鑒、王時敏指點。擅山水,初摹黃公望,後廣泛師法唐宋元明諸家,轉益多師,加以發展變化,形成個人風貌。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于摹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調明快。在四王中比較突出。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诏繪制《康熙南巡圖》,3年完成,得到皇帝的褒獎,被視為畫之正宗,追随者甚衆,因他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後人将其稱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圖》(與楊晉等人合作)、《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等傳世。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山水圖卷》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冬景》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談道圖》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青綠山水圖》

他是清初傑出的山水畫家,少時見賞于王鑒,被收為弟子;後轉師王時敏,臨摹不少宋、元名迹,并與恽壽平切磋畫藝。整理總結宋、元山水畫技法,梢研各家,冶為一爐。作品雖多仿古,卻具清麗深秀風緻,功力深厚,但有時過于圓熟或刻露。晚年脫落,轉有蒼茫之緻。從學弟子甚衆,稱"虞山派"。和當時王時敏、王鑒、王原祁、恽格、吳曆齊名,世稱“四王吳恽”又稱“清六家”。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村居圖》

王翚出身于繪畫世家。曾祖王伯臣,善畫花鳥,祖父王載仕,擅長山水、人物、花卉;父親王雲客也善畫山水。他們三人的畫名,在《海虞畫苑略》中均有記載。順治七年(1650)王翚十九歲,王鑒見石谷畫已甚有根底,收為弟子,帶回太倉。先命他學書法數月,臨古人名迹稿本,學藝大進。爾後,王鑒将赴遠任,為了培養王翠的畫業,便介紹給王時敏,王時敏是當時山水畫的領袖。王時敏每觀其作畫,即驚歎道:“你是來做煙客(王時敏的号)的老師,還是來做煙客的學生?”.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王翚在名家的指導下,40歲左右已成為一代大家,時人稱為“畫聖”、“海内第一”。60歲時,他由王原祁推薦,被康熙召幸,作《南巡圖》。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康熙南巡圖》(局部)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康熙南巡圖卷》共十二大卷,堪稱王翚創作畫中的钜制,畫面自京城永定門開始,至紹興大禹廟,再經金陵回京城,沿途城鄉風光、社會生活、山川景色以及康熙南巡時的盛況,安排得井然有序,又富于穿插變化,場面之浩繁,内容之豐富,筆墨之多樣,實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可以看出王翚駕馭場景的高超能力。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王翚因作此畫而名聲日隆,一時求畫者擠破門。此後王翚作畫就不象以前認真了,應付之畫甚多。後人學他風格者很多,形成“虞山派”。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石磴林泉圖軸 》

王翚将黃公望、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巨然、範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華滋渾厚、氣勢勃發的山水畫風格。因而他所畫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靈動。王翚作畫喜好幹筆、濕筆并用,而且多以細筆皴擦,畫面效果比較繁密。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仿李成山水圖》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仿巨然山水軸》

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傾向蒼茫渾厚。章法富于變化,水墨與淺绛渲染得法。也有評者指出王翚用筆過于圓熟,某些畫則顯得刻露,墨法少有變化,構圖略感壅塞。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于摹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調明快。在四王中比較突出。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被視為畫之正宗,追随者甚衆,因他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後人将其稱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圖》(與楊晉等人合作)、《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等傳世。着有《清晖畫跋》。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秋樹昏鴉圖》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廬山聽瀑圖軸》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虞山楓林圖》

王翚山水畫,有早、中、晚三期的變化,25歲以前為早期,主要摹仿古畫, 筆墨尚未成熟,顯得有些幼稚,35歲到60歲為中期,這時期他廣泛吸取前人優良技法,融彙南北諸家之長,作畫又專心精意,不肯苟簡,是以,這一時期作品最為精彩,技法精巧,清麗工秀。《康熙南巡圖卷》就屬這一時期的作品。 60歲以後是他的晚期,由于求畫者甚多,作品多為應酬之作,難免粗制濫造, 還出現了不少代筆畫。由于技法純熟,形成了一定格式,下筆也往往帶有習氣, 不及中期生動英姿,但晚年也有一些傑作。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溪山紅樹圖》

清王翚繪畫作品欣賞

《青綠山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