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超是誰?時到今日,或許不是所有人都對她感到熟悉,但要說起周恩來的妻子,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知曉。鄧穎超身為女性,是是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可惜後因身患疾病,于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離世,享年88歲。
認識她的人都知道,鄧大姐的生活素來一向簡樸,在她逝世的那天,還穿着十幾年前送别丈夫周恩來的舊衣物,就連自己的骨灰盒也是很早就預備好的。在她這大半輩子的革命生涯裡,鄧大姐一直勤勤勉勉,晚年還拖着病體為國操勞,繼續服務于黨和人民。

這樣無私奉獻的她,可以說一輩子幾乎對組織未曾有過任何要求,直到她臨死前才在自己的遺願裡提出了要求。可沒想到的是,這唯一的要求卻讓在場人員沒有一個願意答應的。她提出的要求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沒人願意答應她呢?
在進入今天的正題之前,新進來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不錯過未來精彩内容,又可回顧往期視訊。
鄧穎超原名“鄧文淑”,河南省光山縣人,1904年出生在廣西南甯。其父鄧延忠是廣西省的一名軍區司令,母親楊振德則出身官宦世家。本是可以過着衣食無憂和安定生活的她,不料卻在三歲那年,父親因得罪上司而遭到陷害,後流放于新疆地區不甘離世。
這突襲而來的家庭變故,讓年幼喪父的鄧穎超,不得不過上了颠沛流離的日子。她跟随母親為了生活,先後輾轉廣東、上海等地,後才來到天津落腳。母親楊振邦期間主要以行醫和家教為生,收入甚微。母女兩人苦命相依,過着節衣縮食的日子。可面對生活給予的磨難,并未使堅強的她們喪失希望,相反在那時還很年幼的鄧穎超心中,早早就萌生出了保家衛國的宏偉志願。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已進入天津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的鄧穎超,在新式教育的積極影響下,與同伴們參與了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她夾雜在遊行的隊伍中激動地舉旗呐喊着:“外争主權,内除國賊。誓死力争,還我青島。甯肯玉碎,勿為瓦全。”當時遊行的學生衆多,其中她日後的丈夫周恩來先生也在裡面,當然那個時候他們還互不相識,彼此尚未生出情愫。
直到後來随着形勢的發展,這群遊行的愛國學生成立了革命團體“覺悟社”,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反封建、反帝國主義侵略,立志于挽救危在旦夕的祖國。在這個僅有20名成員的嶄新社團裡,鄧穎超和周恩來同樣位列其中,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一般,讓這對擁有共同使命感的兩人初次有了結緣。
很快,志同道合的他們就迅速相熟,之間配合得非常有默契。為了鬥争需要,社團的成員均以号取名,作為通信代号和發表文章的筆名,如周恩來為5号,鄧穎超為1号。他們竭盡全力通過各種形式宣揚先進思想,并深刻吸收李大钊同志給出的教導建議。
終在1920年1月20日那天,由周恩來主編的《覺悟》雜志一經出版便不同凡響,受到了各界的熱烈歡迎。為了有更好的發展,周恩來在之後去了法國求學,但和鄧穎超之間仍保持着書信來往。
鄧穎超的心目中,從未放下過對于愛國主義事業的熱情,在她成為了京師國立高等學校附屬國小的教師後,更是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思想,這樣的工作她一做就是五年。
在此期間,她還積極參與婦女解放運動,并且提出了讓婦女擁有參政議政的權利。正當她為了男女平權,而奔波忙碌的底朝天時,突然聽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消息,那就是她的女師同學張嗣婧,在婚後竟被丈夫虐待緻死。這個事件的發生,讓鄧穎超着實受到了不小的刺激,她從此下定決心,要發奮地加快解放婦女的步伐。
說幹就幹,鄧穎超先是與意氣相投的朋友們成立了“女星社”,創辦周刊,從思想的根本上去拯救被壓迫的婦女。當時的女星報紙确實啟發了一衆封建女性,使她們逐漸有了覺悟,與革命鬥争精神。但這些還遠遠不夠,鄧穎超認為,如果想讓女子更好的得到解放,就必須先讓她們具備知識和生活技能。
于是,在1923年8月,她再次帶領一批先進成員,共同建立了天津女星第一補習學校,後又緊接着創辦了《婦女日報》,是繼女星周刊後,婦女解放運動的進一步拓展。她的思想得到了廣泛認同,受其影響的人數衆多,其中不乏像趙一曼這般,為國犧牲的共産主義戰士。
之後,鄧穎超在婦女解放運動的工作上,規模越來越大,她青年時期為社會所做的一切貢獻,都成為了日後的寶貴的經驗。與此同時,遠在法國的周恩來也是終日奮鬥不息,不過每當他稍作休息,便會關切鄧穎超在國内的情況,是以長久以來便對她萌生出了一種獨特的想念。他們之間的情誼,并沒有因為相隔遙遠而淡化,反而随着時間的積累越加濃厚。
終于,在1923年,遠在法國的周恩來突然給鄧穎超,漂洋過海寄了一張明信片。那張明信片上印着卡爾·李蔔克内西和羅莎·盧森堡的畫像。上面灑滿了周恩來先生寫下的深情字迹。他對鄧穎超表示:“希望我們兩個人将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頭台。”收到這樣婉轉而真摯地告白,鄧穎超内心十分觸動,她經過幾番謹慎的思考之後,最終确立了兩人的戀愛關系。
就這樣,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對經曆了漫長異國之戀的情侶,在1925年8月8日周恩來回國不久之後,便在廣州正式結為了夫婦。在他們看來,彼此的結合不僅僅是同一屋檐下的愛侶,更是共同革命的最佳戰友。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們結完婚沒多久鄧穎超就懷孕了,這本是一樁好事,但鄧穎超擔心影響到革命事業,加之當時國内形勢嚴峻,是以就瞞着丈夫周恩來悄悄打掉了。據說後來周恩來得知此事以後非常生氣,但他更加了解和心疼妻子,就沒有過多責怪。一年之後,鄧穎超重新懷孕,遺憾的是她這次遭遇了難産,孩子剛生下就不幸夭折。
更加可恨的是,當時國民黨派突然對我黨發動了攻擊,大肆捕殺。這讓産後未愈的鄧穎超,拖着病體四處周折,吃盡了苦頭。從此,使得身體方面更加孱弱,也許正是這個緣故,才導緻了她和周恩來一直沒有後代。當然他們在後期,也收養了許多中共革命烈士的子女。
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便轉移戰略,踏上了艱難險阻的長征之路。鄧穎超此時已經身患肺結核,在那拮據的環境之下,又無法得到專業有效的治療。不想為組織添麻煩的她,便主動要求留守陣地,但被駁回。
由于鄧穎超身體虛弱至極,在過草地的第一天便遭遇危險。她的馬兒受驚後掉進了沼澤,将她也摔落下來雙腳陷進泥地無法動彈,直到後面的人趕上發現,将她及時救出才逃過一劫。此後她便高燒不斷,黨中央特批她坐擔架随軍,穿雪山、跨草地;雖是如此,但條件還是過于惡劣,幾乎沒有任何醫療輔助裝置,有的隻是身邊的新鮮空氣可以稍微緩解病情。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導緻我國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在激烈的抗戰中,戰士們英勇犧牲,使得大批孩子們流離失所。在此緊要關頭,鄧穎超等人為了保護這些難童,四處奔走動員各界人士,共同組建了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之後更是請人說動宋美齡,為救濟兒童的活動争取到了國民政府的支援,極大限度地挽救了我國的下一代。
在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後的第一個兒童節,鄧穎超在《新華日報》兒童節特刊上發表題詞“保育兒童,是豐富偉大的事業,不僅要救濟與教育兒童,尤其要以堅毅的精神,培養兒童,成為建設新中國的主人。”在之後的七年裡,鄧穎超繼續帶領創辦了53所保育院,收容的難童數量近3萬人。
她不僅為這些孩子提供生活條件,還讓他們獲得了先進教育,使這些孩子在日後成長為中國的新生力量。這點充分證明了婦女能夠在抗日戰争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和對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鄧穎超并沒有擔任政府職務,而是退居下來做周恩來的賢内助。她将家裡的收入抽出一部分接濟親戚,且不允許親戚搞任何特殊化。隻要是她能辦到的事情,就絕不去麻煩組織。
直到周總理于1976年逝世以後,鄧大姐獨自面對悲傷的現實,心中難免郁結。在此後的歲月裡,身子骨本就不硬朗的她體質越來越差,甚至已經為自己籌劃好了後事。
不想麻煩組織的鄧大姐交代了自己的助理,說如果自己離世就将遺體直接火化,不必專門辦追悼會;所有财産上交給國家,不用搞紀念館。至于她和周恩來的個人檔案,全部交由中央文獻研究室酌情儲存清理。除了這些,還不忘将家中的藏書交給共青團中央,讓他們酌情分給青少年閱讀,最後才留下了兩份自己的遺囑。
第一份遺囑是特地交代幾位和她關系匪淺的人,如楊德中、李琦、趙玮等人,請他們在自己病危和過世後全權處理各項事宜。并且專門交代,當她患病無救時,不需要采取搶救措施,她不想将病患的痛苦延長,更不想給組織和相關人員添加太多負擔。
第二條遺囑則是更為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觀念,面對生死鄧大姐的态度豁達,她再次強調在自己病危時,不用去搶救,因為這樣的搶救非常沒有意義,即便大費周折搶救過來了,無非也就是多延長幾天的壽命,并且還使得病人和治療人員都感到煎熬。
最後,鄧大姐更是明确提到,她曾在報紙上看到的關于美國安樂死的醫院,認為人活一世想辦的事都辦完了,如果能毫無痛苦的安詳死去,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從她的這兩份遺囑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不僅僅是對自己後事的安排,更是彰顯了共産黨人的革命本色和高風亮節。
她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的服務的宗旨從未改變,但當鄧大姐真到了病危那天,又有誰敢出面負責照她的遺囑去處理後事呢?沒有,當時任何人都不願出面依照她的遺囑去做。鄧穎超為了革命事業奮鬥終身,犧牲了太多。不管是在人道主義還是責任使然,都要極大限度地延續她的寶貴生命。
終于到了1991年7月27日那天,鄧大姐因為高燒肺炎住進了北京醫院。生命垂危的她要求不要再繼續搶救,但沒有任何一位上司和醫生願意将她放棄治療。先不說鄧大姐曾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就算是名普通百姓在病危之時,也不能放任不管眼睜睜看她死去。
負責她病情的主治醫生,是曾為周恩來做過多次手術的外科專家吳蔚然大夫,對于搶救鄧大姐的生命,他抱有極大信心。他提出為她“造一個胃漏”,意思就是在胃上打一個口,這樣就能保證為她延續一至兩年以上的生命,中央政治局贊同了他的這個治療方案。
果然,鄧穎超鄧大姐在1991年8月1日下午,由吳蔚然大夫主刀,實行了“胃漏”手術之後,成功又延續了一年多的時間。但在此之後病情又再度告危,任專家們想盡辦法也無力回天了。
鄧大姐就這樣在所有人的哀歎與不舍中離去,雖然她的第二份遺囑,直到生命的盡頭也未能實作。但按照與周恩來的約定,組織将她的骨灰盛放在曾經裝過周恩來骨灰的盒子裡,然後撒向江河大海,與周恩來重新融為一體化身江河,川流不息,永遠保衛着我們共同的中國。
本期的視訊就到此結束了,歡迎新老朋友們,在評論區積極點評,留下你獨特的見解。如果覺得本期還不錯的朋友,可以點一下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