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哲學源流史》中國秦漢時期哲學之八:桓譚

作者:麟劍的人類史

中國秦漢時期哲學之八:桓譚

桓譚,字君山,沛國相人,約生于公元前40年,死于公元32年,是西漢末年東漢初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天文學家,著有《新論》29篇。現全書不存,僅有輯本。

《世界哲學源流史》中國秦漢時期哲學之八:桓譚

桓譚在哲學上比較突出的貢獻是對形神關系作了唯物主義的分析,批判了精神不死的迷信思想。當時,統治階級中的許多人都有得道成仙和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桓譚以燭與火比喻肉體與精神,尖銳指出,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更沒有離開肉體而獨立存在的精神。他說:" 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燃燭矣。……燭滅,火亦不能獨行于虛空。" 人之老死," 如火燭之俱盡矣。"

桓譚與揚雄是同時代的人,好朋友。在有生有死這個問題上他們是一緻的。他們都認為" 生之有長,長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時之代謝矣。" 以燭人之喻,論證形死神滅,桓譚是第一人,對後世無神論的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但是他對形神關系的論述還僅是初步的,後來經過王充、到範缜才得到真正解決。

桓譚的另一大貢獻就是對谶緯迷信的批判。兩漢之際,社會危機加深統治者企圖用谶緯迷信來欺騙人民,維護自己的統治,谶緯流行起來。王莽更利用制造谶語為奪取政權服務。後漢光武帝劉秀也制造一些谶語作為自己推翻莽新恢複漢室、加強統治的工具。桓譚對此進行抵制和批判。他多次上書提出反對意見,一次一次不見回音,他仍" 冒死複陳。" 他指出" 觀先王之所記述,鹹以仁義正道為本,非有奇怪虛誕之事。……今諸巧慧、小才、伎數之人,增益圖書,矯稱谶記,以欺惑貪邪,诖誤人主,焉可不抑遠之哉。" 他指出當時的所謂圖谶都是那投機取巧的小人編造出來騙人的,不可憑信。

即使在光武帝劉秀面前,桓譚仍" 極言谶之非經" ,光武帝大怒,說他" 非聖無法" ,差點兒殺了他的頭。他從此" 忽忽不樂" ,不久就死了。

和揚雄一樣,他反對将孔子和儒家典籍神秘化的思潮。他指出:" 谶出河圖、洛書,但有兆朕而不可知。後人妄複加增依托,稱是孔丘,誤之甚也。" (《新論、啟寤》)他對神學目的論也進行了批判,指出自然界某些植物、動物彼此傷害,并不是上天有目的制造出來的," 譬若巴豆毒魚,礬石賊鼠,桂害獺,杏核殺豬,天非故為作也。" 有些毒藥能殺人,這并不是天有意安排的。桓譚對天人感應的天譴說也提出了批評,認為" 災異變怪者,天下所常有無世而不然。" 不應恐懼。

桓譚沒有完全擺脫天人感應說的影響,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提出的唯物主義形神論觀點和對谶緯迷信、宗教神學的批判是富有戰鬥性的,對後世唯物主義哲學的發展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号“世界民族與文明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