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亂世出英傑,尤其是三國,英雄輩出的同時也是英雄凋落的時代,其中的曹操、呂布、劉歇業等無一不讓人感慨和敬佩,既是時勢成就了英雄,也是英雄造就了時勢。

如今三國的英雄早已不在,隻能在人們的談笑中再現當年的英雄風采,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拼的是家庭背景和經濟實力,生活在戰亂年代的人們,全憑本事活命,亂世,才是英雄嶄露頭角的舞台。
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濫竽充數之輩,打腫臉充胖子,作為謀士卻沒有真本事,表現更是讓人大跌眼鏡,魏蜀吳各有一人。
郭嘉,生于東漢末年謀士,今河南禹州人,先後在袁紹、曹操手下為政,對于他這個人,大家各執一詞,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甚至評價他“奉孝不死,卧龍不出”。
其實,這些資料美化了他的存在,不能否認,郭嘉确實在也有自己的見地,但是比諸葛亮還是有差距的。正所謂君子用人所長,郭嘉身上必有可取之處,不然不會深得曹心。
大家都知道,謀士大體分兩種,一類是能謀,比如二荀,二類是善斷,比如郭嘉,據正史記錄,曹操手下有很多謀士,其中荀攸和郭嘉最受重視,均位于五大謀士之列,而曹操背後的謀主其實是荀攸,并非郭嘉。
郭嘉27歲投誠曹操,在其手下擔任軍師祭酒職務,說白了就是沒有實權的參謀。
郭嘉一生最著名的三大計謀,其一是他的“十戰十敗”論對諸葛亮的“隆中對”。官渡之戰開戰在即,荀攸随即拿出了詳盡的作戰部署和戰略分析,明确我軍作戰優劣勢,最終指明戰略發展方向,做出了充足的預判和缜密的規劃。
到了郭嘉這邊,他不急不慢擺出了他的一套理論,所謂曹操能赢得十個理由:道、義、德、仁、文、武明、謀、智、度,大體意思就是戰前打油詩。
順帶誇一遍曹公好,方方面面都比袁紹強,曹操聽到都不好意思低下了頭。雖然不是什麼戰略規劃,可是曹操聽了心裡爽,雞湯喝完心裡暖暖的,看到曹操的精氣神,全軍将士深受鼓舞,士氣大漲,在決戰時刻,郭嘉跟随曹操打敗了袁紹。
二是荀攸郭嘉獻計泗水淹邳城。當時呂布戰敗退居邳城,曹操帶領衆謀士商讨對策,遲遲未有結果,此時郭嘉說他有一計,曹操追問,他又不答。
在衆人疑惑時,荀攸說:是決堤泗水淹邳下嗎?郭嘉聽後,立馬點頭,說:對,就是這個。現在看來,這個計策應該是荀攸的,他借此分了一杯羹。
三是遺計定遼東。郭嘉随曹操出戰烏桓,途中不幸身染惡疾,生命垂危之際,他給曹操留下一計,要他輕裝上陣,不要對袁兵緊追不舍,對遼東圍而不攻,城主孫康自會出城相見。不出郭嘉所料,不日,孫康自覺提着袁兵将領的頭顱前來。
曹操在不動一刀一刃情況下就将袁紹殘餘勢力全部清除,郭嘉這個計謀确實比前兩個要高明些,曹操赢得更體面,其實不論經過如何,最終都會是這個結局。
綜上,郭嘉在曹操身邊的表現其實不如荀攸,他更像是曹操的心理咨詢師,往往能在曹操最需要的時候給他一針強心劑。
三國中,最為著名的戰役要屬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麼重要的戰役,并不是周瑜一個人的功勞,其中龐統也可謂功不可沒。
龐統,生于古荊州,現湖北襄陽人,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齊名,卧龍鳳雛形容的就是2人,但他不像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才請來。
龐統先去東吳找孫權,孫權因為此人長相粗鄙看不上他,後才輾轉到劉備軍中投誠,因為這段經曆,使他身價降了一級,盡管謀略不輸諸葛亮,但是在軍中威信遠遠不如他。
龐統一直活在諸葛亮的光輝下,在産生分歧時,劉備首先會采納諸葛亮的建議,可以說,龐統不能完全獲得劉備信任。
建安十九年,劉備帶領衆人攻打雒城,龐統率衆攻城時,不幸被亂箭射中當場斃命,時年36歲,劉備深感惋惜。
在衆多謀士中,龐統的死法最别緻,真正厲害的謀士,卻不知道在戰場中如何存活,實在讓人唏噓不已。綜上,龐統的一生坎坷悲慘,不過是曆史中的一個跳梁小醜罷了。
都知道諸葛亮一人輔佐兩代君王,有不世之功,其實三國時期還有一個大臣,也是承擔托孤重擔,接連輔佐兩代主公,這個人就是張昭,一個常被大家忽略的角色。
張昭,生于東漢末年,今江蘇徐州人,是吳國重臣,孫策謀士,年少博學,是當地出名的大學士,曾多次受徐州知府征召,但一直都沒有應召,後曹操帶兵攻克徐州,他随流民到揚州避難,後孫策起兵,到其手下做了謀士。
在職期間,因出衆的才智,深受孫策重用,他的一生,對吳國有蓋世之功,孫家起兵初期,竭力輔佐孫策,在江東一戰做出重要貢獻,孫策稱他為自己的“管仲”,營地幾乎大小事情都由張昭手經辦,對他十分信任,以至于孫策臨死前将弟弟孫權托付給他。
孫權掌權初期,根基不穩,很多人私下勾結意圖謀反,孫權悲憤卻無能為力,是張昭親自扶他上馬,輔佐其安撫百姓,重用人才,衆人才信服了他,每次孫權出兵,都會命張昭城中留守。
但是他與孫權關系卻很一般,2人就像師生,一個不服氣,一個不服管,再加上性格差異,張昭深知自身肩負的重擔,不免對孫權再三叮囑,孫權年輕氣盛,面對喋喋不休地叨擾麻煩得不行,他也不如孫策大度,是以吵架如同家常便飯,孫策是既煩他又怕他。
赤壁一戰中,曹操揮師南下,孫權起兵反抗,張昭給的建議卻是投降,不僅讓孫權對他的态度到達了冰點,也讓後人為之诟病,甚至否定了他之前做的一切,一代謀士,沒想到竟是一個軟骨頭,真是人越老膽子越小,作為謀士,完全高估了他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