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乱世出英杰,尤其是三国,英雄辈出的同时也是英雄凋落的时代,其中的曹操、吕布、刘关张等无一不让人感慨和敬佩,既是时势成就了英雄,也是英雄造就了时势。

如今三国的英雄早已不在,只能在人们的谈笑中再现当年的英雄风采,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拼的是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生活在战乱年代的人们,全凭本事活命,乱世,才是英雄崭露头角的舞台。
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滥竽充数之辈,打肿脸充胖子,作为谋士却没有真本事,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魏蜀吴各有一人。
郭嘉,生于东汉末年谋士,今河南禹州人,先后在袁绍、曹操手下为政,对于他这个人,大家各执一词,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甚至评价他“奉孝不死,卧龙不出”。
其实,这些资料美化了他的存在,不能否认,郭嘉确实在也有自己的见地,但是比诸葛亮还是有差距的。正所谓君子用人所长,郭嘉身上必有可取之处,不然不会深得曹心。
大家都知道,谋士大体分两种,一类是能谋,比如二荀,二类是善断,比如郭嘉,据正史记录,曹操手下有很多谋士,其中荀攸和郭嘉最受重视,均位于五大谋士之列,而曹操背后的谋主其实是荀攸,并非郭嘉。
郭嘉27岁投诚曹操,在其手下担任军师祭酒职务,说白了就是没有实权的参谋。
郭嘉一生最著名的三大计谋,其一是他的“十战十败”论对诸葛亮的“隆中对”。官渡之战开战在即,荀攸随即拿出了详尽的作战部署和战略分析,明确我军作战优劣势,最终指明战略发展方向,做出了充足的预判和缜密的规划。
到了郭嘉这边,他不急不慢摆出了他的一套理论,所谓曹操能赢得十个理由:道、义、德、仁、文、武明、谋、智、度,大体意思就是战前打油诗。
顺带夸一遍曹公好,方方面面都比袁绍强,曹操听到都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虽然不是什么战略规划,可是曹操听了心里爽,鸡汤喝完心里暖暖的,看到曹操的精气神,全军将士深受鼓舞,士气大涨,在决战时刻,郭嘉跟随曹操打败了袁绍。
二是荀攸郭嘉献计泗水淹邳城。当时吕布战败退居邳城,曹操带领众谋士商讨对策,迟迟未有结果,此时郭嘉说他有一计,曹操追问,他又不答。
在众人疑惑时,荀攸说:是决堤泗水淹邳下吗?郭嘉听后,立马点头,说:对,就是这个。现在看来,这个计策应该是荀攸的,他借此分了一杯羹。
三是遗计定辽东。郭嘉随曹操出战乌桓,途中不幸身染恶疾,生命垂危之际,他给曹操留下一计,要他轻装上阵,不要对袁兵紧追不舍,对辽东围而不攻,城主孙康自会出城相见。不出郭嘉所料,不日,孙康自觉提着袁兵将领的头颅前来。
曹操在不动一刀一刃情况下就将袁绍残余势力全部清除,郭嘉这个计谋确实比前两个要高明些,曹操赢得更体面,其实不论经过如何,最终都会是这个结局。
综上,郭嘉在曹操身边的表现其实不如荀攸,他更像是曹操的心理咨询师,往往能在曹操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一针强心剂。
三国中,最为著名的战役要属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么重要的战役,并不是周瑜一个人的功劳,其中庞统也可谓功不可没。
庞统,生于古荆州,现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齐名,卧龙凤雏形容的就是2人,但他不像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
庞统先去东吴找孙权,孙权因为此人长相粗鄙看不上他,后才辗转到刘备军中投诚,因为这段经历,使他身价降了一级,尽管谋略不输诸葛亮,但是在军中威信远远不如他。
庞统一直活在诸葛亮的光辉下,在产生分歧时,刘备首先会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可以说,庞统不能完全获得刘备信任。
建安十九年,刘备带领众人攻打雒城,庞统率众攻城时,不幸被乱箭射中当场毙命,时年36岁,刘备深感惋惜。
在众多谋士中,庞统的死法最别致,真正厉害的谋士,却不知道在战场中如何存活,实在让人唏嘘不已。综上,庞统的一生坎坷悲惨,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跳梁小丑罢了。
都知道诸葛亮一人辅佐两代君王,有不世之功,其实三国时期还有一个大臣,也是承担托孤重担,接连辅佐两代主公,这个人就是张昭,一个常被大家忽略的角色。
张昭,生于东汉末年,今江苏徐州人,是吴国重臣,孙策谋士,年少博学,是当地出名的大学士,曾多次受徐州知府征召,但一直都没有应召,后曹操带兵攻克徐州,他随流民到扬州避难,后孙策起兵,到其手下做了谋士。
在职期间,因出众的才智,深受孙策重用,他的一生,对吴国有盖世之功,孙家起兵初期,竭力辅佐孙策,在江东一战做出重要贡献,孙策称他为自己的“管仲”,营地几乎大小事情都由张昭手经办,对他十分信任,以至于孙策临死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他。
孙权掌权初期,根基不稳,很多人私下勾结意图谋反,孙权悲愤却无能为力,是张昭亲自扶他上马,辅佐其安抚百姓,重用人才,众人才信服了他,每次孙权出兵,都会命张昭城中留守。
但是他与孙权关系却很一般,2人就像师生,一个不服气,一个不服管,再加上性格差异,张昭深知自身肩负的重担,不免对孙权再三叮嘱,孙权年轻气盛,面对喋喋不休地叨扰麻烦得不行,他也不如孙策大度,所以吵架如同家常便饭,孙策是既烦他又怕他。
赤壁一战中,曹操挥师南下,孙权起兵反抗,张昭给的建议却是投降,不仅让孙权对他的态度到达了冰点,也让后人为之诟病,甚至否定了他之前做的一切,一代谋士,没想到竟是一个软骨头,真是人越老胆子越小,作为谋士,完全高估了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