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西赣州于都县岭背镇,秋色艳艳,柿叶满庭红果秋

作者:征途见闻

江西赣州市于都县岭背镇,位于该县中北部,距县城13公里,这里阳光充足,土地肥沃、湿润,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很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生产。该镇的长富村,是江西省著名的“柿子之乡”。

江西赣州于都县岭背镇,秋色艳艳,柿叶满庭红果秋

时下,秋色艳艳,行走在岭背镇乡村山坡或村中的房前屋后,一棵棵柿子树果实累累,一颗颗红艳艳、黄澄澄的柿果高悬枝头,鲜艳夺目,十分可人。正如苏东坡所说的“柿叶满庭红果秋”,杜甫所说的“正值万株红叶满”了。

江西赣州于都县岭背镇,秋色艳艳,柿叶满庭红果秋

柿树是柿树科落叶乔木,树干直立,树高6~14米,树冠庞大,盛夏浓荫如盖,金秋叶红如丹,树姿婆娑美观。

江西赣州于都县岭背镇,秋色艳艳,柿叶满庭红果秋

柿树的故乡是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人们已经知道食用柿了。《礼记》一书中,将柿同栗、枣、榛、瓜、桃、梅、李、杏等,都列为食用果品。汉武帝时,柿树同许多花木一起被选中,进入陕西省韩城县扶荔宫内栽种。宋代以后,柿树就有了广泛种植,并被用来备荒。

江西赣州于都县岭背镇,秋色艳艳,柿叶满庭红果秋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说,“今三晋泽沁间多柿,细民干之以当粮,中州齐鲁亦然”,由此可见,柿是一种“木本粮食”,一次种活,就可百年收成,被誉为“备荒之宝”。

唐代《酉阳杂俎》称柿树有七绝:一长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这七点都是柿树兼有的,是其他树所不及的。正因为落叶肥大,古代曾有人利用它来练字。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郑虔,年幼时家贫,学书而苦于没有纸张,因慈恩寺有大柿树,树叶可布满几间屋子,他就借了僧房住下,天天取柿叶来写字,一年间几乎把整株树上的叶片全部写遍了;他的书法终于大有成就,他还能诗,善画山水,所以他在柿叶上的作品,一时称为“郑虔三绝”。

江西赣州于都县岭背镇,秋色艳艳,柿叶满庭红果秋

柿子,果肉软滑多汁,甜而不腻,脱涩后作水果用,老幼皆宜,可储存数月,也可加工制成柿饼,将柿饼上的白霜扫下,可作白糖的代用品。柿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和钙、磷、铁等矿物质。

我国栽培的柿树约有800种,比较著名的有华北各地的大盖柿、陕西三原的鸡心黄柿、青岛的金瓶柿、杭州的铜盘柿等。陕西富平的尖柿,味甘蜜;陕西临潼的火晶柿,皮薄多汁;河北易县的甜心柿,味甜如蜜。此外,湖南隆同的腰带柿,广东和广西的牛心柿、大红柿和江西于都大盒柿等也是佳品。

江西赣州于都县岭背镇,秋色艳艳,柿叶满庭红果秋

柿子可以分甜柿和涩柿两大类,熟的甜柿子从树上采下来就可以吃;涩柿采收后,因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宁质(鞣酸),要经过脱涩处理才能吃食。

柿子好吃,但食用不宜过量。《名医别录》中说,“生柿性冷,底心柿尤不可食”。民间有一种说法,柿子不能跟蟹同食。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蟹肉中富含蛋白质,而柿子内含单宁质较多,两者同时吃了,单宁会使蛋白质在胃里结成凝固的硬块,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胃痛,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柿结石症。此外,未成熟柿子含鞣质,味道不佳,最好熟透了再吃,糖尿病患者禁食。

江西赣州于都县岭背镇,秋色艳艳,柿叶满庭红果秋

柿子还可入药,止血润便,缓和痔疾肿痛,降血压。柿蒂可治打嗝儿等症;柿饼炙炭,可治便血;柿霜可治喉痛、咳嗽等病。生柿能提炼柿漆,是涂漆雨伞、渔网、填补船缝和作建筑材料的防腐剂等。木材可作纺织木梭、线轴、家具、箱盒、提琴的指板和弦轴。柿叶中含有维生素c、芦丁、胆碱、黄酮甙等,有稳定血压、清血消炎、软化血管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地方还常用柿叶制成茶,或同茶叶混合饮用,叫做“柿时茶”。

江西赣州于都县岭背镇,秋色艳艳,柿叶满庭红果秋

如今,于都县岭背镇党委、政府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科学发展,在整合柿产品种植和加工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重点培植大盒柿、脐橙、奶牛、商品鱼、蔬菜瓜果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正沿着“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贸活镇、开发强镇”的发展思路,向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