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摩尼教的草庵

作者:悠闲老马讲故事

草庵

泉州从宋朝起就被政府定为对外贸易口岸,设置市舶司,因此它自古代以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至今有“宗教博物馆”之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广泛传播的宗教道场遍布城市自不待说,连摩尼教这种已绝传的宗教教堂泉州都还完整保有一座,这就是草庵。

摩尼教的草庵
摩尼教的草庵

草菴坐落于泉州华表山南麓,背靠山崖,面向南坡草坪,是一处风水绝佳地。此庵最著名的便是庵内供奉的“摩尼”造像,它是一座摩崖石刻,庵堂临崖而建,其整体用石料建成,计四架椽、面阔三开间。摩尼像被保护在一圆形浅龛内,此摩尼光佛巧妙利用岩石天然颜色雕琢而成,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尺寸与真人大小相仿,跌坐在莲花坛上,散发披肩,面相圆润,身着宽袖长衣,胸襟打结,衣褶简洁流畅,双手相叠,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庵堂隔壁是两层居室建筑,整座建筑精致、古朴,令人观之心生喜悦。现在有一名尼姑驻守,接受信众香火,周围群众称造像为“摩尼公”,当其为佛教菩萨。

摩尼教的草庵
摩尼教的草庵

但摩尼教的起源实与佛教无涉,摩尼教可视为“诺斯替主义”与波斯的原始拜火教相结合而生成。什么是诺斯替主义呢?诺斯替主义又称“灵智派”,于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流行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它主张二元论,即明与暗、善与恶,强调人类获救的条件在于取得“诺斯”(灵智)。认为物质世界并非神所创,而是一名灵智的“宇宙总设计师”所造。

拜火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最早流行于古代亚述、巴比伦,它认为“安拉-马兹达”(“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宇宙的设计师,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七世纪波斯先知琐罗亚斯德将该教发挥光大,教义认为是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该教把拜火作为信徒的神圣职责。拜火教相信世界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善神马兹达掌控的光明力量,另一种由恶神阿里曼控制的黑暗力量,这两种力量是彼此独立绝不妥协。后拜火教广泛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中国史也称其为索罗亚斯德教、祆教、拜火教。

而摩尼教的创教者摩尼生于公元216年,他于公元242年在巴比伦布道,后被罗马当局作为异教徒钉于十字架。摩尼教综合了“诺斯替主义”理论与拜火教的教义,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传统。其教义认为,现实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世界,即光明与黑暗。初际,光明与黑暗对峙,各不相犯;中际时,黑暗侵入光明,二者发生大战,世界因此破灭;后际时,恢复到初际,但黑暗被永久囚禁。

中国关于摩尼教的最早记录是唐玄奘的《西域记》,“(波斯)天祠甚多,提那跋外道之徒,为所宗也。”这是他去印度取经时所见所闻。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各类经卷中,有属于摩尼教的,其中有帕提亚语经文:

“我们呼唤您,拥有美妙名号的神和庄严的王者,大德摩尼!(哦)您,光明的赐予者,我们大声赞美您!”

“我主摩尼将从天堂降临。哦,主啊,当您降临,请让我们免受轮回之苦。哦,摩尼,弥勒佛,您降临了请拯救我。”

从经文中我们可知摩尼教相信轮回、崇拜光明。

摩尼教传入中国是通过中亚地区,起先仅在民间流传,直到武周延载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诞来朝并献上《二宗经》,算是得到官方承认。摩尼教传播者主要是通过粟特人,他们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的古代民族,属于伊朗族裔。他们分散生活在一些绿洲上,成为若干独立王国,如以撒马尔干为中心的康国,以布哈拉为中心的安国,以塔什干为中心的石国等等,在中国史籍还有史、何、米、曹、穆、毕等国。这些国家的人来华后,往往用自己国家的名字为姓,汉文史籍中统称之为“昭武九姓”或“九姓胡”。粟特人是一个商业民族,在公元3至8世纪之间,他们大批东来,兴商贩贸,在丝绸之路沿线建立了一系列聚落。后来由于粟特本土受到阿拉伯势力的侵袭,大批粟特人就在西域(今新疆)和中原地区居留下来,有的继续经商,有的则入仕中国中央政府或各级地方政府,粟特人的大量入华,不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商品,也带来了他们自身的音乐舞蹈等文化,还传播了起源于西亚的宗教,其中就包括摩尼教。

此处做个旁白,当年粟特人传入中国的宗教除摩尼教外,还有拜火教与景教。由于教义相类,在中国摩尼教常被与景教、拜火教相混淆。拜火教前面已有介绍,那么景教又是怎么会事呢?唐贞观九年(635年)景教(基督教的聂斯脱里派)传教团到达长安。那时,唐太宗命唐朝宰相房玄龄到长安西郊迎接传教团的团长阿罗本,并召见阿罗本,这件事被记录在西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中。三年后的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唐朝同意景教在中国传教,由唐朝政府资助在长安义宁坊修建寺院(教堂),当时被称为“波斯寺”。以后唐朝人把景教的寺院和摩尼教、拜火教(祅教)的寺院统称为三夷之寺。

我们再说回摩尼教,起先摩尼教只在民间流传,到开元七年(719年)摩尼教东方教区的高级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后又有摩尼高僧于开元十九年(731)译出《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从此摩尼教在中国迅速传播。然而好景不长,开元二十年(732年)唐朝政府就下令 “严加禁断”摩尼教,只许信教粟特人自己奉行,不许在中原民间流传。不过唐朝的“安史之乱”给摩尼教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

在西域有个民族叫回纥,它本是铁勒十五部之一,至隋朝时称韦纥,臣于突厥。回纥首领世袭,姓药罗葛,部落由九个氏族(姓)组成,也被称为回纥九姓。隋唐之际,回纥部落居于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和其他铁勒诸部一道隶属于突厥。762年唐玄宗、唐肃宗先后驾崩,暴发安史之乱,回鹘的牟羽可汗带兵南下进入中原,帮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次年(763年)二月返回漠北时,他从中原携摩尼高僧四人返回漠北,并定摩尼教为国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回鹘一心想摆脱突厥的控制,而突厥是信奉拜火教的,于是他们改信摩尼教,以此来凝聚自己的部族情感。

当摩尼教成为回鹘国教后,他们借回鹘的政治势力返回中原内地,说服唐朝政府允许建立名为“大云光明寺”的摩尼教寺院,此时为大历三年(768年)。初期只许在长安、洛阳二地,三年后逐渐蔓延到各地。

此后回鹘国力日强,向唐朝请婚,元和八年(813年)五月“回鹘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旧唐书》卷一九五)。这也是摩尼教在中土传播的黄金时期,后来随着回鹘的衰落,摩尼教在中国也被禁止,会昌三年(843年)“有司收摩尼书若象,烧于道,产赀入之宫”。(《新唐书》卷二一七),全国摩尼寺被罢废,大批教徒被杀害。自此摩尼教在中原几乎禁绝,但在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尚有少量遗存,此外新疆地区存在少量信众。到了13世纪西北地区为回教所统治,摩尼教便销声匿迹了,也许有个别寄存于佛教与道教中,也未可知了。

中原地区摩尼教被政府禁绝,但民间尚有秘密流传的,后来演变成一种秘密教会,历史上五代时期的陈州“母乙叛乱”与宋朝“方腊叛乱”都与摩尼教有关。元末农民起义军中,韩山童以白莲会的名义聚众造反,宣扬“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韩山童被官府捕杀后,刘福通等拥立其子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为元兵所败后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将其营救安置在滁州。后来朱元璋命大将廖永忠迎奉韩林儿乘船沿长江去应天,在瓜步凿沉了座船,韩林儿卒,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登基即位,定国号为明。此历史被金庸在其小说《笑傲江湖》中大加演绎,故事精彩纷呈,那么明朝的是否得力于摩尼教呢?不得而知,但明朝成立后,对摩尼教大加打压是史实。“白莲教、明尊教、白云宗、巫觋、扶鸾、祷圣、书符、咒水诸术,并加禁止。”(《洪武实录》),“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师婆,及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扇惑人民:为首者绞,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大明律集解附例》卷十一)这里的明尊教(原文注为“牟尼尊明教”)即摩尼教。

此后史书便不再有关于摩尼教的记录了,但能确定的是,很多摩尼教经典被收容到佛、道二教的经文中,比如《二宗经》、《三际经》、《老子化胡经》都存在于《道藏》中,而自唐朝禁断摩尼教之后,其教众便常常伪托在佛教之下,其经文也假托释教之名来传播。

当今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没有了摩尼教的踪迹了,而唯有泉州尚存一座教堂——草庵,这不是偶然的,历史上摩尼教一直在福建秘密流传,教众甚多,

洪迈所作《夷坚志》云:“吃菜事魔,三山(福州)尤炽。为首者紫帽宽衫,妇人黑冠白服。称为明教会。所事佛衣白,引经中所谓白佛,言世尊,取《金刚经》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以为第五佛。又名末摩尼,采《化胡经》乘自然光明道气,飞入西那玉界苏邻国中,降诞玉宫为太子,出家称末摩尼,以自表证。其经名二宗、三际:二宗者,明与暗也;三际者,过去未来现在也。”

陆游著《老学庵笔记》中记记载,“闽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他还有一文《渭南文集》中说,“自古盗贼之兴……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明教尤甚。”

上述种种可见摩尼教在福建有很强的民众基础,因此留下了仅存之遗迹——草庵与摩尼造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