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颂为日本的释迦摩尼——圣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一.导语

作者:余年寄秋水

圣德太子是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推古天皇十二年(公元604年),据《日本书纪》记载"夏四月丙寅朔戊辰,皇太子(圣德太子)亲肇作撰《宪法十七条》"的记录,其第一条第一句曰"以和为贵"。此文可谓日本扬弃《论语》之滥觞。敏达天皇三年(公元574年),圣德太子出生,是用明天皇的次子,其圣母则是穴穗部间人皇后。虽然他未能成为下一任天皇,但是掌管日本最高权力,为适应国内外动荡的的新局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被尊为日本的佛教天皇、神圣之王、伟人。

被颂为日本的释迦摩尼——圣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一.导语

即使在今天,他的头像还印在 5 干日元和 1 万日元的钞票上,在日本人民心目中仍占重要地位,关于圣德太子的出生就有许多奇异的传说。据说他的母亲因为一个金身小和尚跳人口中而怀孕,当她走在马厩旁边时,忽然生下了圣德太子,因此圣德太子被取名为厩户皇子。有趣的是,圣德太子生在马厩的传说,与西方耶稣诞生在马厩中的传说十分相像。圣德太子生下来时,浑身散发出香气,院子里闪散发着光芒。

二.打出来的师生关系

1.开始的分庭抗礼

公元607年,日本使节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向隋炀帝递交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的国书。当隋朝君臣看到国书的开头时大吃一惊,竟然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这是要翻天啊!此前,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节,多是为了获赐政权的正统性,故而国书的言辞都十分恭谨。而这次与此前相异,圣德太子居然在国书中一改前风,丝毫不提"属国"云云,明确提出与中国平起平坐。看到这样的国书,朝中君臣心里无一不恼火,但天子没发威,只好默默地忍耐,面子上总要过得去,毕竟我们泱泱大国是有气度的。

被颂为日本的释迦摩尼——圣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一.导语

并非是小野妹子要与中国分庭抗礼,而是推古天皇这个日本最早女帝的一厢情愿。

推古天皇是日本天皇第一系的最后一任君主。中国《隋书》中存在相关记载,"天皇"这一称号首次出现。她生于公元554年(钦明天皇十一年),卒于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三十六年)。自公元593年起,女天皇在位的36年间,极力巩固皇权地位,限制其他贵族势力,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绩尤为显赫,至今仍被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2.官方版的"以华为师"

推古天皇的主要政绩有四项:第一,强化对佛教的支持,使得佛教在日本列岛上开始大兴;第二,创建一种新的官制——官位十二阶制(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之十二阶);第三,持续与中国学习交流的热情,试图和中国在外交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第四,在推古天皇的支持下,圣德太子按照中国儒、佛、法各家思想制定了《十七条宪法》,成为日本最早的管理国家的道德标准。

被颂为日本的释迦摩尼——圣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一.导语

遣隋使小野妹子的作为,其实不像其名字那样搞笑。他在隋朝的外交工作还是有成效的。609年,他第二次出使的时候,就带上了一批留学生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开启了日本人大规模留学中国的风潮。在他的努力斡旋之下,隋朝派裴世清为使节,回访了日本。

三.圣德太子的改革背景

1.圣德太子推行新改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文明不断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589南统中国后,对日本发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中国的生产技术随着移民传入日本以外,封建国家的上层建筑和政治经济制度也传入日本。如儒家的"天无二主"的思想,追求来世幸福,讲求忍而服从的佛教思想等也由移民传入日本,而日本从四、五世纪大和朝廷统全国后, 由原来氏族贵族演变来的氏姓贵族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几个大氏姓贵族,控制了大和朝廷的实权,如物部氏、大伴氏管理军事政务,中臣氏主持祭祀,苏我氏则掌管财政。大氏姓贵族之间,王室和贵族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部民,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

被颂为日本的释迦摩尼——圣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一.导语

2.矛盾斗争激烈

随着中国先进文化的不断输入和影响的加强,日本王室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就在如何对待大陆传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宗教问题上产生了。以王室与苏我氏为代表的革新势力结成联盟,主张接受大陆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宗教;而以物部氏和大伴氏为代表的守旧贵族则反对接受,特别是反对佛教的传入,从而演成了激烈的崇佛排佛斗争。王 室和苏我氏力图借助佛教从思想上加强和巩固中央国家政权,稳固自己的统治;而物部氏、大伴氏等坚决排佛,坚持日本旧有的宗教,即后来的所谓"神道"。"神道"由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发展而来,也敬祖先,同时也维护旧的王室与贵族不分高下、平等相处的制度。所以这一斗争反映了旧有大小贵族联合的国家制度和皇权至上制度之间的矛盾。

587年用明天皇死,因此以争夺王权为中心,双方斗争愈演愈烈,爆发了苏我马子与物部守屋之间的战争。物部氏企图拥立的穴穗部皇子被征讨,苏我氏更战胜和杀死了物部守屋。圣德太子当年14岁,以皇子身份参加了苏我马子的队伍,给马子以很大支持。苏我马子继其父苏我稻目袭任朝廷最高官大臣之职是572年,直到625年止,将近半个世纪,在此期间他掌握了朝廷大权,成为敏达、用明、崇峻和推古等四代天皇时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被颂为日本的释迦摩尼——圣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一.导语

四.追随伟人典范

1.皈依佛门

圣德太子积极地推行了一整套以浓厚的佛教理念为基础的国策。

圣德太子在其摄政的近三十年间,主持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及《十七条宪法》等规章法律制度,派遣外交使节与隋朝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圣德太子亲自主持制定的日本第一部成文法规《十七条宪法》中,融汇了儒教、佛教和法家思想,称佛教为"四生之终归,万国之极宗"。其第二条规定须"笃敬三宝",即要求在家信徒必须皈依佛、法及传法的僧侣,受持五戒。第十条还指出:"人共为凡夫",凡夫的自觉源于对佛法的皈依及人类平等的思想。

《十七条宪法》贯穿和体现的思想理念,标志着日本佛教已经从东渐初期的追求"现实利益"的"祈祷咒术"阶段,上升过渡为思想和教理研究及运用的阶段。佛教理念作为"以和为贵"及一君万民的治国理想之本,堂堂正正地进入了大和王朝。

被颂为日本的释迦摩尼——圣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一.导语

《十七条宪法》的第一条"以和为贵"是外来文化与大和民族固有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圣德太子施政治国的根本理念。"以和为贵"所包含的佛教精神超越时空、超越种族、超越地区,成为终结异民族之间互相排斥、互相残杀的历史,实现大和民族的统一乃至大和王朝发展的根本理念。圣德太子的不朽业绩在日本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闪烁发光,万古长青。

2.日本的释迦摩尼

圣德太子从幼年时就笃信佛法,经常亲自抄经,身体力行地弘扬佛法。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地抄写经文,需要以极大的毅力集中精神。当年,圣德太子抄写经文当然出于笃敬三宝和弘扬佛法这一善愿,但是我认为圣德太子也有可能通过抄经,来锻炼克制和调节自身精神力量的能力。

说到抄经,我在这里插上几句闲话,用金泥抄写在深蓝色纸张上的《藏青金泥经》,或者用金字抄写在紫色纸张上的《紫纸金字经》,使用的原材料都非常昂贵,抄写经文时,如果稍有疏忽,哪怕只抄错了一个字,也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从"如是我闻"抄起,然后一直保持相同的运笔姿势而一气呵成。从古至今,抄经者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令人无比钦佩。抄经这一行为所体现出来的虔诚信仰和美好善愿值得尊崇。

被颂为日本的释迦摩尼——圣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一.导语

抄经是亲近佛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既可以培养虔诚的宗教感情,也可以磨炼坚强的毅力。当年,圣德太子可能就是通过抄经培养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吧。 

五.圣德太子改革的意义

圣德太子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氏姓贵族的势力,在贵族中间打下了皇权思想的烙印,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并通过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给中小贵族授与冠位等形式,培养了人才,所以说圣德太子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的准备和先声。但圣德太子的改革是极不彻底的。官位制是在没有废除氏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仅在畿内及其周边地区的中下级贵族中实行。17条宪法作为训诫,只能起到教化作用,没有更大的约束力。更主要的是没有触动当时社会症结的部民制,所以削弱氏姓贵族势力,提高皇权是极为有限的,更不可能解决国内的阶级矛盾,挽救社会危机。

被颂为日本的释迦摩尼——圣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一.导语

总而言之,圣德太子以其顽强的意志和强有力的统治手段,创造了极为辉煌的业绩,而且他还提高了当时日本的国际地位,同隋朝建立了友好邦交的关系。派遣留学生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为随后的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借鉴,并对推动日本历史的进程发挥了极为深远的作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