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冯丽丽下乡养儿记 成长之路不是独木桥

作者:中吴网
冯丽丽下乡养儿记 成长之路不是独木桥

cbs新媒体讯 “从前我对她悉心照顾,但是她没有力量。现在我放她一人在家,她不仅照顾好自己,还照顾了整个家。”

《下乡养儿》中,主人公天天的改变是偶然的个例还是值得推广的范本?3月26日上午9:00,作者冯丽丽以“天天妈”的身份登上“常州公开课”讲坛,为您讲述“孩子就该是一棵自由生长的树”,分享陪伴孩子在乡下蜕变成长的经历。

公开课一开始,冯丽丽老师就讲述下乡养儿的起因,“孩子连续换了五家幼儿园,越换越好,可是对学校的恐惧却与日俱增。好不容易熬到小学,以为会好点,没想到第一天就哭着回来,不愿意再去,最终只好退学。作为新手母亲的我,很焦虑,怎么办呢?”

偶然的机会,天天一家结识了家庭教育指导师乔老师,为了女儿已经辞去全职工作的天天爸妈,从此踏上了四年的下乡养儿之路。没想到一次无奈的选择,却为孩子的成长找到另一个天地。

乡下自由、开放的环境让孩子的力量得到了释放,从做饭、养小动物开始,天天爸妈和乔老师一步步引导,天天开放了自己的性格,可以独立做饭,可以交到许多好朋友,这样的改变让天天爸妈欣喜若狂,原来我们的孩子不是不可以!而是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契机让她发生改变。

冯丽丽下乡养儿记 成长之路不是独木桥

每个人今天教养子女的方式,都藏着自己原本家庭和童年经历的影响,与曾经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密切相关。

在下乡养儿的后来,天天不愿意再做饭,天天妈再次变得焦虑,担心天天的不坚持使她再也没有责任心,担心她再也回不到学校,她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父亲去世时痛苦的童年”……

那些困扰我们的育儿问题,本质上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答案只能在自己身上找。乡下开放自由的环境最终安抚了天天妈,她在菜园里顿悟“不要担心,是黄瓜就会结黄瓜,是豆角就会结豆角。”

孩子身上对学习的焦虑、对人际交往的不自信,其实都来自家庭的影响,都与父母的处理方式息息相关。有观众课下问道,“冯老师,天天有叛逆的青春期吗?你们会怎么处理?也由她决定,不强求吗?”冯老师说:“哪个孩子没有青春期,但我们处理的很好。因为天天知道父母是爱她的,不会因为忽略她的想法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背叛她。那她感受到这个力量自然愿意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天天的青春期也在很平稳的度过。”

本次公开课的现场,一位十几岁的男孩抒发由衷的感慨:“我真希望我父母也能像冯老师这么民主,让我有自由的权利,不在我做完学校的作业后还不断布置其他作业……”

孩子的自述让人唏嘘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家对为人父母的审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许父母和孩子要聊的话题,不仅仅局限在成绩的好坏、班级的名次,更多的应该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分担。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优秀,在他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父母要做好倾听者和陪伴者,跟孩子的心保持零距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自己的力量,那很多事情都能解决。让我们卸掉身上那层厚厚的家长架子,享受互相陪伴的美好时光。

你看,这么“菜”的家长,这么“弱”的孩子,最后都能过上正常的生活,那其他家庭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呢?把弯路走直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是豁达的,因为可以多看几道风景。成长之路不是独木桥,放弃固执,打开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文:徐梦霞 图:岳春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