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德州用立法破解“德州扒鸡”成长中的“烦恼”

作者: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1日讯12月21日,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介绍德州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制定的《德州市扒鸡保护与发展条例》。这是2020年继《德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德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发布会后召开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这部条例也是德州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中4部审议类法规中的第三部。

德州用立法破解“德州扒鸡”成长中的“烦恼”

扒鸡发展至今已经有320多年历史,是德州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2014年“德州扒鸡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00多年来,经过一代代扒鸡传人的传承与创新,扒鸡的制作加工工艺日臻完美,扒鸡已逐步由一种小吃,发展为名吃,又转变成一种饮食理念和文化,德州扒鸡不仅仅代表一种美食,还蕴涵着淳朴的民风民俗,展现着个性化的地域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扒鸡在传统技艺传承、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日益显现。

为破解难题,突破瓶颈,为扒鸡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和供给。2019年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将该项目纳入立法计划,经过德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起草完成条例草案,市司法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进入人大审议阶段后,先后以座谈会、论证会、网上公开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实地调研走访扒鸡生产企业,充分了解立法诉求。今年9月28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条例,11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予以批准。

德州用立法破解“德州扒鸡”成长中的“烦恼”

条例明确扒鸡定义。通过实地考察和与非遗传承人、扒鸡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经营者充分讨论,条例第二条定义了扒鸡的概念,规定“本条例所称扒鸡是指始创并根植于德州,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以鸡为原料,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辅料,通过洗理造型、蜂蜜(糖浆)涂喷、油炸上色和煮、煨、焖等传统技艺制作,具有独特地方风味和品质的整鸡熟肉制品。”界定了扒鸡产品的边界,将扒鸡与目前市场上采用非传统工艺制作的鸡熟肉制品进行了区分,从法律上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条例明确保护与发展原则。根据扒鸡立法目的和初衷,紧密结合我市扒鸡产业现状,条例第三条明确扒鸡保护与发展应当依法落实生产经营者责任,坚持政府扶持、行业促进、社会参与的原则,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条例明确保护重点。一是强化扒鸡食品安全保护。食品安全既是民生问题,也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条例第九条对从事扒鸡生产作出详细规定,从原料鸡的来源到辅料的安全标准,从生产工艺流程、加工场所及环境到产品包装和标识进行了全过程规范,确保产品的原料安全、生产过程安全、出厂成品安全。同时根据《商标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扒鸡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条例第十条明确九种禁止行为,从正反两方面细化扒鸡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的相应规定,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结合工作实际,条例第十一条还将扒鸡产品追溯体系以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化,形成覆盖饲养、生产、销售等环节,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的信息追溯链。

二是厘清扒鸡非遗职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需要明确不同保护主体的保护责任,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为此,条例第十三条分别规定市、县两级政府、文旅部门、扒鸡制作技艺保护单位以及代表性传承人在扒鸡技艺保护中应履行的义务,有力推动扒鸡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三是做实扒鸡文化保护。德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饮食文化,酝酿产生了德州扒鸡这一地方特色产品,已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扒鸡文化。但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扒鸡文化逐渐流失,为此条例第十二条对扒鸡文化进行细化规范,要求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扒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涉及扒鸡的传统制作技艺、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故事传说等文化遗产进行搜集、研究和整理,并合理开发利用。同时鼓励扒鸡生产经营者或者其他组织设立扒鸡文化展示场所,收藏展示扒鸡历史、技艺、传承等相关实物、资料,宣传弘扬扒鸡文化。从而使扒鸡真正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浓缩地域精神、提升城市形象的代表。

四是做强扒鸡品牌保护。在现代经济中,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强势品牌,是企业保持战略领先性的关键。我市扒鸡品牌众多,既有德州扒鸡集团有限公司依法注册的“德州扒鸡”,也有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永盛斋、倚品、乡盛、韩记、李记、崔记等品牌。为此,依据《商标法》,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依法平等保护扒鸡生产经营者知识产权。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相关部门应当引导扒鸡生产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依法注册商标、域名和申请专利。”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品牌新格局。

德州用立法破解“德州扒鸡”成长中的“烦恼”

条例明确发展方向。德州扒鸡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价值在“老”,但出路却在“新”,作为市场主体的扒鸡生产企业,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政府的引领和扶持下,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继承与创新并举,实现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条例围绕这一发展方向,结合扒鸡产业实际,规定了一系列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一是发挥政府的引领推动作用。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条例第十五条首先规定“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扒鸡产业发展实际,引导扒鸡产业聚集,壮大产业规模,规划建设扒鸡产业园区,培育建设扒鸡特色小镇。”力求通过产业集群发展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同时,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措施,对扒鸡生产经营者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电子商务、品牌创建、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资金上,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扒鸡生产经营者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条例第十九条要求文旅部门要组织开发扒鸡文化旅游项目,鼓励支持扒鸡生产企业加强与文旅企业的合作,发展工业旅游,壮大文化产业,增强扒鸡文化影响力。

二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促进扒鸡生产企业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强管理,提质增效,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推动建立以扒鸡生产经营者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促进扒鸡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支持扒鸡生产经营者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快技术改造,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核心,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针对当前我国正处在消费变革关键时期,条例还鼓励扒鸡生产经营者将传统经营方式与现代服务手段相结合,巩固发展连锁经营、直营、加盟等营销模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适应消费领域出现的提质扩容、方式创新、市场重塑等崭新变化。

记者:张予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