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齐威王、汉宣帝、唐太宗、汉高祖等大佬心里的人才定位,啥样

作者:蔡驷问好

人才在领导者心里的定位不同,事业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此看看历史上的大人物,如齐威王、汉宣帝、唐太宗、汉高祖等大佬心里的人才定位都是啥样!不比不知道,一比挺有趣。

齐威王、汉宣帝、唐太宗、汉高祖等大佬心里的人才定位,啥样

首先出场的是齐威王,他的人才观是与魏惠王的宝贝观碰撞出来的火花,牛气得很,两千三百多年了,依然闪闪发光,同时也透出了一个真王、一个假王的感觉,对比强烈。二位大佬在郊野约会狩猎中,玩得兴起,魏惠王想炫耀自己的财富,于是问齐威王说:“齐国也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吗?”

齐威王说:“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样。比如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有位盼子,派他驻守高唐,赵国人怕得不敢向东,连到黄河边打鱼都不敢。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派他驻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相随来投奔的多达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还有位是种首,让他防备盗贼,治安工作搞得很棒,全国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

这正是一个国家没有人才是可悲的,有了人才却不知道去珍惜和任用就更加悲催了。齐威王的一席话,把魏惠王羞得面无人色,十分狼狈。

要揽瓷器活,先得有金刚钻。我们再看汉宣帝,他听说王褒很有才干,于是急忙召见他,要他写一篇文章看看。王褒在《圣主得贤臣颂》文章说:“贤,是国家的工具。任用的官吏贤能,办事进退简易,又能普遍获得良好的功效;使用的工具锋利,花费很少的力量就能取得很多的成果。贤人、君子,也正是圣明的君王易于治理天下的工具。”汉宣帝读了非常欣赏,将王褒视为不可多得的“金刚钻”。

齐威王、汉宣帝、唐太宗、汉高祖等大佬心里的人才定位,啥样

唐太宗选拨和使用人才,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有很多佳话。唐太宗曾对魏徵说:“因官职而去选择人才,不可仓促行事。任用一位君子则众位君子都会来到;任用一位小人,则其他小人竞相引进。”魏徵答道:“是这样。天下未平定时,则对于一个人专取其才能,并不看重和考察其德行;动乱平定后,则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不能使用。”魏徵的话,在唐太宗心里还是有点分量的。

病急乱投医,不可取;没病的时候,心中就应该有一杆秤了。人才的使用和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处理和驾驭他们,是一门艺术。人才济济之时,金刚钻也会磕磕碰碰的,一碗水端平,不易。这儿,汉高祖的猎人猎狗论最幽默且管用,倒是有点水萝卜就酒——嘎嘣脆的豪气。

草根刘邦得天下,贵在善于用人。同时也说明天下人才是不分贵贱的,民间藏龙卧虎,高手辈出。当然,高手们的政治素质是有差别的,三教九流,如手伸五指,长短不齐。汉高祖得了天下,分封手下人就遇到了麻烦,尤其是对萧何的分封,很多人不服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一攀比,更了得。这些高手们便叽叽喳喳,愤愤不平。

汉高祖见这帮人,心里是又气又好笑,于是发表了著名的猎人猎狗论。他说:“打猎的时候,去追杀野兽的是谁?是猎狗,而发现野兽派猎狗追杀野兽的是猎人。你们这些人啊!只不过是因为能猎取野兽而有功的猎狗。”

齐威王、汉宣帝、唐太宗、汉高祖等大佬心里的人才定位,啥样

将人才划分为猎人与猎狗,话虽粗糙了点,但道理是恰当得很。汉高祖的高论,此时并没有被手下人所理解,于是他顿了顿接着说:“至于说道萧何,他虽然不像猎狗那样的去亲自追逐猎物,但他却是既能发现猎物又能指点猎狗的人啊!他就是猎人。再有,你们这些人只是单身一人跟随我,而萧何可是率全家数十人追随我的,你们说他的这些功劳我能忘记吗? ”

不好比,也不能忘。汉高祖这一通近似狡辩的猎人猎狗论一阐述了,大家立刻变得老老实实,没有人再敢说三道四了,大汉初的这一碗水,就这样端平了。(文/蔡驷)(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