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齊威王、漢宣帝、唐太宗、漢高祖等大佬心裡的人才定位,啥樣

作者:蔡驷問好

人才在上司者心裡的定位不同,事業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此看看曆史上的大人物,如齊威王、漢宣帝、唐太宗、漢高祖等大佬心裡的人才定位都是啥樣!不比不知道,一比挺有趣。

齊威王、漢宣帝、唐太宗、漢高祖等大佬心裡的人才定位,啥樣

首先出場的是齊威王,他的人才觀是與魏惠王的寶貝觀碰撞出來的火花,牛氣得很,兩千三百多年了,依然閃閃發光,同時也透出了一個真王、一個假王的感覺,對比強烈。二位大佬在郊野約會狩獵中,玩得興起,魏惠王想炫耀自己的财富,于是問齊威王說:“齊國也有什麼寶貝嗎?”齊威王說:“沒有。”魏惠王說:“我的國家雖小,尚有十顆直徑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車子的大珍珠。以齊國之大,難道能沒有寶貝嗎?”

齊威王說:“我對寶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樣。比如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鎮守南城,楚國不敢來犯,泗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國都來朝賀。我的大臣中有位盼子,派他駐守高唐,趙國人怕得不敢向東,連到黃河邊打魚都不敢。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派他駐守徐州,燕國人在北門、趙國人在西門望空禮拜求福,相随來投奔的多達七千餘家。我的大臣中還有位是種首,讓他防備盜賊,治安工作搞得很棒,全國出現了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這四位大臣,光照千裡,豈止是十二乘車子呢!”

這正是一個國家沒有人才是可悲的,有了人才卻不知道去珍惜和任用就更加悲催了。齊威王的一席話,把魏惠王羞得面無人色,十分狼狽。

要攬瓷器活,先得有金剛鑽。我們再看漢宣帝,他聽說王褒很有才幹,于是急忙召見他,要他寫一篇文章看看。王褒在《聖主得賢臣頌》文章說:“賢,是國家的工具。任用的官吏賢能,辦事進退簡易,又能普遍獲得良好的功效;使用的工具鋒利,花費很少的力量就能取得很多的成果。賢人、君子,也正是聖明的君王易于治理天下的工具。”漢宣帝讀了非常欣賞,将王褒視為不可多得的“金剛鑽”。

齊威王、漢宣帝、唐太宗、漢高祖等大佬心裡的人才定位,啥樣

唐太宗選撥和使用人才,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有很多佳話。唐太宗曾對魏徵說:“因官職而去選擇人才,不可倉促行事。任用一位君子則衆位君子都會來到;任用一位小人,則其他小人競相引進。”魏徵答道:“是這樣。天下未平定時,則對于一個人專取其才能,并不看重和考察其德行;動亂平定後,則不是德才兼備的人才不能使用。”魏徵的話,在唐太宗心裡還是有點分量的。

病急亂投醫,不可取;沒病的時候,心中就應該有一杆秤了。人才的使用和要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如何處理和駕馭他們,是一門藝術。人才濟濟之時,金剛鑽也會磕磕碰碰的,一碗水端平,不易。這兒,漢高祖的獵人獵狗論最幽默且管用,倒是有點水蘿蔔就酒——嘎嘣脆的豪氣。

草根劉邦得天下,貴在善于用人。同時也說明天下人才是不分貴賤的,民間藏龍卧虎,高手輩出。當然,高手們的政治素質是有差别的,三教九流,如手伸五指,長短不齊。漢高祖得了天下,分封手下人就遇到了麻煩,尤其是對蕭何的分封,很多人不服氣。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一攀比,更了得。這些高手們便叽叽喳喳,憤憤不平。

漢高祖見這幫人,心裡是又氣又好笑,于是發表了著名的獵人獵狗論。他說:“打獵的時候,去追殺野獸的是誰?是獵狗,而發現野獸派獵狗追殺野獸的是獵人。你們這些人啊!隻不過是因為能獵取野獸而有功的獵狗。”

齊威王、漢宣帝、唐太宗、漢高祖等大佬心裡的人才定位,啥樣

将人才劃分為獵人與獵狗,話雖粗糙了點,但道理是恰當得很。漢高祖的高論,此時并沒有被手下人所了解,于是他頓了頓接着說:“至于說道蕭何,他雖然不像獵狗那樣的去親自追逐獵物,但他卻是既能發現獵物又能指點獵狗的人啊!他就是獵人。再有,你們這些人隻是單身一人跟随我,而蕭何可是率全家數十人追随我的,你們說他的這些功勞我能忘記嗎? ”

不好比,也不能忘。漢高祖這一通近似狡辯的獵人獵狗論一闡述了,大家立刻變得老老實實,沒有人再敢說三道四了,大漢初的這一碗水,就這樣端平了。(文/蔡驷)(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