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石敬瑭养子石重贵,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亡国之君

作者:更多有罪

五代梁唐晋汉周中的后晋,只有两代皇帝,一个是开国石敬瑭、一个是亡国石重贵。在了解石重贵之前,需要三言两语明白石敬瑭,因为两者的前后因果关系太密切。

石敬瑭与后唐皇帝都出自沙陀,本是后唐奠基人李克用手下大将,后来反叛后唐末帝,为了取胜不惜许诺给契丹燕云十六州,且对契丹主耶律德光自称"儿"。

石敬瑭养子石重贵,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亡国之君

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看石重贵,他不是石敬瑭的儿子,而是石敬瑭兄长的儿子,由于兄长亡故,石敬瑭将其收为养子。后来石敬瑭五个儿子又先后夭折,只剩一个幼子又太小,为了后晋的稳固,石敬瑭只好选择传位于养子。

后世对石重贵其人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质朴纯厚。对于其在位期间的表现,有人用八个字来形容为能力不足、骨气有余。他在位仅有四年时间,又是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所以很难指望他在内政方面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围绕石重贵的话题,几乎都集中在他坚持不愿对契丹称臣上。

石敬瑭养子石重贵,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亡国之君

这也就是为什么先介绍石敬瑭的原因,你会发现"称臣"、"称儿"、"十六州"这三个关键标签,深重的影响力石重贵。如果说"称儿"属于一种个人行为,虽然身为皇帝有失体面,但石敬瑭是在每当皇帝前任的"干爹",当皇帝以后如果遇到因为感觉羞耻,而不愿意替他出使契丹的大臣,也无可厚非,石敬瑭也不会将其杀掉。但"称臣"就事关国体了,就意味着一国是另一国的藩属,承认了对方的宗主国地位,那再让谁去出使也好、朝贡也罢,在法统上就都是理所当然的了。

石敬瑭养子石重贵,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亡国之君

但是中原连年战乱,内耗严重,后晋刚刚立国不久,石重贵深知可能打不过契丹军队。所以他做了这样一个决定,或者叫姿态,石敬瑭自称"儿",从个人角度石重贵同意自称"孙",但绝不称臣。要知道燕云十六州割出去以后,北方几乎无险可守,契丹军队南下一马平川,非常适合骑兵作战。

石敬瑭养子石重贵,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亡国之君

石重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很可能是寄希望于耶律德光能看在他已经自称"孙"的面子上不要来打他,这样的话,石重贵在后晋百官乃至百姓面前就会因不称臣而威望大增。避免石敬瑭时期那种,契丹史臣来了,身为皇帝却要赶紧跑去别殿"听旨",正殿等候的文武百官为之羞耻的尴尬局面。

石敬瑭养子石重贵,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亡国之君

但事实证明耶律德光早有南下之意,正愁逮不着合适的机会和理由。公元94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石重贵此时并不像开始时那样坚定有骨气,而是为了避祸主动选择书信修好。但是耶律德光南下之意已决,不会因为一封变了口径的信就停止干戈。群臣簇拥下石重贵亲征,当时不仅他本人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就连军中也没有太出色的大将可用。但哪怕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家要对付的是契丹,所以军民同心异常团结,还是抵挡住了契丹五万骑兵。

石敬瑭养子石重贵,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亡国之君

得到没想到的胜利以后,石重贵这下可算是得意了,回到宫中便开始享受起了生活。声色犬马中他最喜欢前两个,听音乐都听出"品味"来了,打赏宫廷戏子的时候花钱如尿裤一般。"色"方面只举一个例子即可,他纳石敬瑭遗孀为妃子。

此间并非太平之年,契丹以南下多次占尽了先机,石重贵却依然浑浑噩噩,这样下去军民合力也保不住他了。公元947年,契丹军队攻破开封,石重贵被掳北上,后晋自此灭亡,石重贵在辽国又生活了二十七年后去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