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儿皇帝”石敬瑭,一代枭雄,是如何让出燕云十六州的?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中,既有终结大唐的枭雄朱温,也有建立后唐基业的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郭威和柴荣更是一世英雄。但早说历史知名度,千古第一儿皇帝石敬瑭绝不能被忽视。

“儿皇帝”石敬瑭,一代枭雄,是如何让出燕云十六州的?

他也五代十国中被后世诟病最多的人物,儿皇帝这个称呼伴随的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更是中原王朝的灾难。他这个称呼到底从何而来呢?

其实石敬瑭不是汉人,是沙陀人。据新五代史载,“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自朱邪归唐。”朱邪一支后被赐姓李,所以在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养子李嗣源与后梁征战时,石敬瑭就在其帐下为将。

他平时沉默寡言,作战时骁勇异常,深受李嗣源器重,后成为其女婿。公元916年,李存勖出兵太原,一度被敌军击破阵线,身陷重围,石敬瑭带十余亲兵来回冲杀,硬生生把李存勖救了出来。

翌年唐军兵进山东时,李嗣源不甚中伏,又是靠石敬瑭亲冒弓矢殿后掩护,才逃出生天,可见他早年还是个比较纯粹沙陀族武将。

“儿皇帝”石敬瑭,一代枭雄,是如何让出燕云十六州的?

事情很快出现变化,后唐同光四年,李嗣源在外出平叛途中遭遇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但他似乎没有决意造反,甚至想回去向李存勖陈情。

这时候,一向寡言的石敬瑭跳了出来说:岂有兵变于外,上将独无事者乎?一句话断了李嗣源的退路。

衷心地看,石敬瑭可能是意识到若李嗣源不造反,要么会被手下兵将干掉,要么被李存勖猜忌诛杀。而他和李嗣源是翁婿,自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也就绝不能接受这种后果。

他请愿率300骑兵进攻汴州,结果一举成功,李嗣源称帝,是为后唐明宗。靠着这份奇功,石敬瑭陡然升任保义军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被赐“竭忠建策心腹功臣”称号。

“儿皇帝”石敬瑭,一代枭雄,是如何让出燕云十六州的?

他也没辜负期望,积极整肃贪污不法的属下,“为政以廉闻”,所以很快又升任宣武军节度使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成为后唐政权最具实权的将领。

若明宗李嗣源寿数延长,石敬瑭还能被压得住,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长兴四年12月,一生英雄的李嗣源被兵变吓死,如同昔年侯景之于高欢、冉闵之于石虎,恩主的离世,就是放飞自我的开始。

翌年,李思源三子李从厚即位,养子李从珂不服发动政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区别只在于石敬瑭参与了这次政变,扶植了李从珂登上皇位,先后拥立二敌帝,其地位可谓绝伦。

但也因为这地位,李从珂对他百般猜忌,石敬瑭求生欲极强,他一边让自己的妻子去向曹太后求情,一边把那些对他山呼万岁或者想搞事情的部下杀了灭口。

饶是如此,他依然内心忐忑,由此心生一计。他假意上书,辞去兵马总管一职,自行调任别地,若李从珂挽留,说明已放下猜忌,若他同意说明很想把他逐出核心,进而下手。

结果李从珂很快答应,先是给石敬瑭一堆虚名封号,然后催他赴郓州任节度使。此举严重刺激了石敬瑭,让他明白早晚要撕破脸。

“儿皇帝”石敬瑭,一代枭雄,是如何让出燕云十六州的?

可自身实力不够,必须求外援,环视还室内外他把目光投向了敌人的敌人契丹。公元936年,石敬瑭向契丹求援,辽太宗耶律德光正愁无处安放南下的野望,机会送上门来,自然不会客气。

他让比自己大十岁的石敬瑭管自己叫爹,索取每年进贡布帛30万匹,更重要的是趁机割走战略要地燕云16州。

契丹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李松珂却如咸鱼般失去梦想,不敢出战,带着玉玺和亲眷登上城头自焚而亡。

石敬瑭由此登上皇位,改国号晋,史称后晋。自古靠认爹得国的,可能他是第一个了,但不是所有人都肯跟着当儿子的。

“儿皇帝”石敬瑭,一代枭雄,是如何让出燕云十六州的?

比如大同节度使吴娈拒不受命,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怒斥,天雄节度使范廷光甚至干脆造反,这使得石敬瑭愈发不相信大臣,转而让宦官掌权,朝局陷入混乱。

天福七年,他怀揣满心忧惧,撒手人寰。他死后,侄子石重贵继位,契丹人当年立石敬瑭就图个入寇方便,现在儿皇帝死了,就没必要再来个孙皇帝了。

开运元年(944年)正月,辽人长驱直入,石重贵想要议和,根本得不到回应,只好硬着头皮顶上。好在契丹人准备不周全,后晋军队赢了两场,石重贵就此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开始耽溺享乐。

所以当辽人再次南下他姑父元帅杜重威前线投敌,他自个儿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汴梁城破阖家沦为俘虏,然后被整整齐齐地送往建州去种地。

“儿皇帝”石敬瑭,一代枭雄,是如何让出燕云十六州的?

从民族角度看,不乏谴责石敬瑭的声音,但历史研究不等于道德审判,我们需要认清的是两个事实,其一,石敬瑭联系契丹是沙陀族建立的后唐政权内部权力博弈的结果,其二,作为中原屏障的燕云十六州从此易手,接下来的政权持续性处在北方异族的兵锋之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