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撤编的四野43军、47军,如能仿效54军先例,合为一个军,堪称王牌

四野王牌部队有很多,如38军、39军、40军都是其中的佼佼者,43军也是四野响当当的主力。为何这么说呢?仅举一例,“万岁军”军长梁兴初从朝鲜回国后职务发生了变化,去了哪儿?就是转任43军军长。

在梁兴初之前担任43军军长的就是固守塔山的东野四纵(41军)司令员吴克华,接替梁兴初的是在朝鲜打出了威风的42军军长吴瑞林,38军、41军、42军的军长“升官”都升到了43军,可见43军军长一职的含金量,也从侧面印证了43军在军中的地位。

但笔者有一段时间颇为想不通,像43军这样的主力雄狮,在多次裁军中却令人遗憾的都没有留下,127师和128师也天各一方,连军警种都不一样了。

撤编的四野43军、47军,如能仿效54军先例,合为一个军,堪称王牌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麾下的两大主力16师、17师改称127师、128师。

43军和38军、39军、40军、41军一样,是东野最早组建的五个纵队之一,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底子,是“朱毛红军”的重要传人,仅这一点地位上就比其他兄弟部队“高出一头”。六纵首任司令员是115师代师长陈光,43军首任军长为“六星上将”洪学智。

四野的七个头等主力师,43军独占其二(127师、128师),只有东野老大哥38军(112师、113师)可以匹敌,另外三个被39军(116师)、40军(118师)、41军(121师)瓜分。

127师(东野16师)根正苗红,堪称人民解放军的“贵族”,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北伐战争时的叶挺独立团。后来经过多次整编,番号相继为红2师红4团、八路军685团、教导第1旅、新四军第3师第7旅,几十年如一日都是我军的绝对主力和功勋王牌,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都是他们打出来的;八路军出征抗战最先打头阵,皖南事变后南下支援新四军,也都是这支部队,真不愧是全军开路先锋,至今仍被称之为“铁军”。

撤编的四野43军、47军,如能仿效54军先例,合为一个军,堪称王牌

128师(东野17师)历史可追溯到八路军山东军区7师。熟悉军史的人都知道,冀热辽军区的曾克林率部第一个突破山海关抵达东北,成为“闯关第一军”;但最早与国民党军交战,保卫山海关的就是这个山东7师,他们也被称为“守关第一军”。

山东7师闯关东后番号改为20旅,1946年10月改称17师。他们利用部队里有众多煤矿工人的独特优势,将爆破战法发扬到极致,独创了“四组一队”、一个营包打一条街等战术原则。17师的战绩无需多说,东野每次大战的开战命令上每每列有“17师为预备队”的一笔交代,军内也流传着在攻打四平、锦州、天津时,“林总三调17师”的传奇故事,东野不管去哪儿攻城掠地,都要带着17师这只“攻坚老虎”。

四野机关对128师的评价是:“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为头等主力师。”

43军的另一个师129师,此前称之为21旅、热河纵队第1旅,其前身是山东渤海军区的3个团,由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刘其人率队进军东北,与128师同样出自山东渤海军区。

撤编的四野43军、47军,如能仿效54军先例,合为一个军,堪称王牌

43军不但全程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大军进关后又参加天津市区攻坚作战,后来又担纲先遣兵团南下进军,长驱千里,猛追猛打,解放鄂南和赣北广大地区,随即兵锋横扫两广,解放羊城。最后跨越胜利琼州海峡,涌现出了“渡海先锋营”等英雄部队,为解放海南岛立下大功,是真正的从白山黑水打到了天涯海角。

为了保卫本土,43军全程缺席了抗美援朝战争,这对43军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重大遗憾。

1961年,43军的番号第一次被撤销。有一种说法是,撤销43军的原因是当时的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四野原首长希望将127师、128师直接作为全军战略预备队使用,因此才撤销了43军建制。

但仅仅7年后,43军就再次重建。可43军番号虽然是老的,人员组成却是全新的,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这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43军军史的完整性,好在127师、128师都回家归建。

撤编的四野43军、47军,如能仿效54军先例,合为一个军,堪称王牌

打完对越自卫反击战后,43军进行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但在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43军相比同在河南的20军、54军,军部最新,于是在这场博弈中再次不幸出局,43军番号从此撤销消失,两大主力之一的127师去了54集团军,128师则直接换装成了武警。

2017年的新一轮军改后,127师缩编为127旅,转隶82集团军;武警128师则成了机动八支队。

这样拆散重组,对于这样一支大名鼎鼎的功勋部队来说,我是颇为感到遗憾的,不仅仅是因为43军被撤销番号,也是因为两个头等主力师跟“祖上没有什么渊源”的部队重新捏合到一起,连“娘家”都换了。

43军被撤编,是诸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作者想说的是,其实可以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让43军得到传承。

四野43军后代

熟悉军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出征朝鲜前,同样来自四野的44军、45军整编为一个军,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新的部队各取两军番号的尾数,命名为54军,这样既传承了两支部队的传统、血脉,也最大程度保持了主力部队的完整性。

43军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与渊源较近的兄弟部队共同组成一个新部队呢?

当年43军未撤编之前,驻防在河南洛阳附近,在它西面近旁的就是驻扎在陕西、同样出自四野的47军,前身是东野十纵。这个47军也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抗美援朝罗盛教烈士所在的部队。

47军属于“军中新贵”,组建虽晚但后发制人,征战黑土地,坚守黑山、大虎山,阻击廖耀湘兵团;在抗美援朝中两战临津江,大战美军骑1师,在战场上交出了漂亮的考卷。

回国后,47军驻地经过几次调整,后来进驻陕西,直至在新一轮军改中,47集团军军部被撤销。

李延年时任志愿军第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指导员

我军王牌部队太多了,连43军、47军都被撤销,令人感到可惜。但作者有时会想,如果仿效44军、45军合并为54军的先例,把43军、47军这样两支源出四野的部队合并成一个部队,番号各取两军的尾数命名为73军,或许我军又能诞生一支传承了红色基因、致胜基因的“常胜军”!

这样的一支新部队,可以说是又老又新,麾下的部队有同样的战斗经历、组建经历,从战史的关联性、部队的融合性上来说,都不失为一种可行性选择。

这样的一支73军如果能够组建,无论在哪个军区,都将是无敌的存在。

撤编的四野43军、47军,如能仿效54军先例,合为一个军,堪称王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