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1990年2月的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在亲属的陪同下,从黑龙江来到了河北保定的38军驻地。见有人来访,门口的警卫过来询问老人家有什么事情,老人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对警卫说他得见一下领导。警卫觉得老人家应该是有正事,就把老人带进了接待室,叫来了部队的谢干事。看到主事的人过来,老人的表情变得激动起来,颤颤巍巍上前,紧紧拉住谢干事的手然后说:“我是来核对身份的,我是40年前的烈士!”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这时老人又从随身携带的布兜里掏出一本残疾证和一册教材,指着教材上一篇课文说:“这上边说的就是我!”谢干事接过残疾证和课本,仔细一看大惊失色,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回握住老人的手问:“所有人都以为您在战场上牺牲了,这么些年您去哪儿了?”这位老人到底是谁?已经被写入教科书的烈士怎么又奇迹般地“复活”了?他经历什么?他又为什么必须从黑龙江远道而来呢?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李玉安

点关注不迷路,新来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既可观看往期内容,也不错过下期精彩。

“我叫李玉安,是335团3连的李玉安。”

老人家是一位“牺牲”了40年的烈士,名叫李玉安。而这一切的故事,都是源于那场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战争。当年魏巍那一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

入选教科书,

文章的主人公的正是包括李玉安在内的13位志愿军烈士,

他们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伟大事迹,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松骨峰激战

李玉安的老家是在河南台前,家里世代种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大地多个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他们到处烧杀抢掠,百姓民不聊生。田种不下去了,

16岁的李玉安开始到东北打工。

后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日本人撤出东北,李玉安以为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安心种田了,没想到

国民党方面意图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和共产党展开了内战。

为了实现国家的和平稳定,让自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李玉安加入了中国解放军,

开始跟随部队四处作战。解放战争中,李玉安先后参加了四平会战、辽西会战以及渡江战役和平津战役等多次战役,从冰天雪地的东北一直打到之前从来没去过的广西,表现勇猛,立下了不少战功。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之后,朝鲜爆发内战,西方列强为了给自身谋取利益,组建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到朝鲜半岛“搅局”,朝鲜内忧外患之下无力抵抗,向大陆发起求援。虽然当时的中国也是刚刚稳定下来,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但唇亡齿寒的道理连老祖宗都懂,更不用说身经百战的共产党部队了。中央早就看出了侵略者潜藏在皮囊之下的巨大野心,知道如果不让他们知道中国已经发生完全的改变,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宰割的软弱国家了,下一个被这样无端侵略的必然是和朝鲜接壤的大陆。因此

国家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组建中国志愿军前往朝鲜战场,和联合国军进行作战。李玉安也跟随部队踏上了异国征程,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到达朝鲜仅仅一个多月,他就遭遇了一场激战,险些命丧黄泉。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

志愿军38军

因为在第一次战役中作战不利,被指挥官骂了个狗血淋头,于是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奋发图强,在第二次战役一开始的时候,靠着超乎常人的体力和意志力,

只用了差不多14个小时的时间,就急行军72.5公里,抢占了平壤公路上的三所里地区,

将对面的美军赶进了志愿军提前划定好的包围圈,还炸掉了三所里背后的大同江大桥,成功阻断了美军和南部援军汇合的路线。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抗美援朝志愿军冲锋

战斗结束后,38军一雪前耻,众将士们开始高声呼喊“

第38军万岁

”,这支部队也有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外号“万岁军”。

李玉安就在这“万岁军”中,他是38军112师335团一营三连的一位副班长。

335团是38军的精锐部队,11月初刚刚在第一次战役的“飞虎山狙击战”中大放异彩,面对联合国军一万多人的武装部队也丝毫不惧,直接消灭对方1800多人,俘虏几百人,逼得联合国军撤退,成为一支功勋部队。

1950年11月30日,李玉安的部队接到命令,前往松骨峰一带,截住美军第2师第九团,阻止他们向南边的联合国军大本营溃逃。

正值寒冬腊月,38军刚刚用极短的时间翻过雪山,渡过冰冷的青川江,到达指定地点进行休整,包括李玉安在内的所有人都是疲惫不堪。但为了拦住撤退的敌军,他们还是打起精神,和面前装备精良的美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李玉安所在的三连驻守的

松骨峰,虽然只是朝鲜北部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包,却位于平壤公路南部的咽喉之处,是美军向南边撤退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刚刚到达合适地点,三连这边还没来得及挖战壕,修建防御工事,就和匆匆逃到这边的美军打了照面。看到驻扎在松骨峰的志愿军这边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装备还很落后,美军毫不犹豫地展开了攻势,数不清的汽车、坦克和步兵向李玉安他们冲过来。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志愿军狙击

三连只有一百多人,人数对比悬殊,好在还有一些机枪、火炮和火箭筒,被连长统统拉上阵地,剩下的战士们就用手中的武器瞄准一个个冲上来的美军,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进行狙击。靠着这样的办法,他们在

短短四个小时之内就击退了美军发起的四次冲锋,消灭了三百多个敌军。

但没有防御工事,三连自己也损失惨重,四次战斗过后阵地上到处是战友的尸体,剩下的人也都成了伤员,身上都是大大小小的伤口。

但是这个时候在松骨峰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三连这边是损伤过半,对面的美军却还有不少的有生力量和重型武器。三连战士们还在苦苦支撑,急着撤退的美军却是准备速战速决了,毕竟他们害怕再拖下去志愿军的大部队会前来支援。美军开始调集重型武器,很快,30多架飞机、18辆辆坦克和数十门榴弹炮就被迅速运到松骨峰,一声令下,

美军开始对这一片地区进行地毯式的狂轰滥炸,甚至还为了全歼志愿军使用了汽油弹。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松骨峰狙击战(油画)

汽油在阵地上熊熊燃烧起来,整个松骨峰变成了一片火海。但是飞溅的弹片和炙热的烈火并没有让三连战士们放弃,他们依旧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在火海中和敌人顽强地进行着战斗。时间又过去四个小时,美军还是没有拿下松骨峰,但三连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子弹打光了,炮弹也用尽了,阵地上尸横遍野,

整个连队能站起来的只有李玉安、副连长、通讯员和其他几个战士,总共6人,剩下的不是已经牺牲就是伤势过重。

看到志愿军所剩无几,美军再一次向松骨峰发起冲锋,已经没有武器可用的

三连战士开始用枪托、用刺刀,和敌人开展“白刃战”,殊死搏斗。刺刀也卷了刃,就用石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敌人贴身肉搏。

就这样,在三连将士们的拼死坚守下,对面的美军一直没能从松骨峰突破,大部队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作战时间,将撤退的美军一一追上歼灭。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等到魏巍等人带着支援的部队赶到松骨峰,阵地上已经看不到一位活着的士兵了,有的三连战士冷硬的身躯甚至还保持着临死时候的战斗状态,死死地掐着美军的脖子。这悲壮惨烈的一幕让人落泪不已,

魏巍在相关资料中寻找三连战士们的名字,但是只找到了十三位,

他将包括李玉安在内的这十三位英雄的名字记录下来,撰写了一篇纪念散文,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后来这篇文章被选入语文课本,直到2001年才撤下,这些战士们的姓名也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和赞颂,

李玉安也成了所有人印象中的“烈士”。

李玉安幸存

但是文章开头我们知道了,李玉安本人是活得好好的,那这个大乌龙是怎么造成的呢?这背后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来呢是因为当时松骨峰一战非常惨烈,在美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很多志愿军战士都是断腿断脚的,后来汽油弹爆炸之后,不少三连战士葬身火海,尸体也被烧得面目全非,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是和周围的灰烬、碎石、弹片等纠缠冻结在一起,打扫战场的士兵根本无法进行整理和辨认,只能将他们就地掩埋。

李玉安之前受伤非常严重,他的胸部被子弹打穿,头也在轰炸中被石头砸伤,失血过多加上头疼,导致他在战场上昏迷过去。

后续战士们可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就将他和战友的尸体整理到一起,还立了个碑。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松骨峰狙击战

但是李玉安着实是福大命大,七八个小时之后他竟然慢慢醒了过来。在求生欲的驱使之下,李玉安靠着强大的毅力爬出了土堆,拖着受伤的身体跌跌撞撞地走下松骨峰。到了山下,李玉安实在撑不住了,再次昏倒在路边,不过幸运的是因为这里距离平壤公路很近,刚好有一队朝鲜士兵经过,他们救起了李玉安,把他带了回去,等他清醒了又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志愿军驻地。

因为伤势实在是过于严重,志愿军的战地医院条件有限,无能为力,就用飞机把他送回了国内的医院。

回到国内的李玉安先进了一家普通医院,但是没想到因为时间拖得太久,他胸口的枪伤感染严重,病情急剧恶化,这家医院的大夫也束手无策。但是部队还是不肯放弃这位好不容易在战场上捡回一条命的英雄,于是又把他转移到了

中南军区的第一陆军医院

进行专家会诊。

专家仔细检查过后表示李玉安现在很危险,再晚些时候他的枪伤可能就会引发败血症,第一陆军医院的医护人员赶紧对李玉安进行手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他从鬼门关上抢了回来。后来

李玉安在陆军医院休养了三个月,前前后后做了八次手术,病情才逐渐好转。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志愿军战士接受救治

第二个原因就是之后李玉安的做法了。住院的时候

李玉安没有跟人提起过自己的功绩,也一直没有向医院表明自己的身份,他们只知道他是个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

伤好之后李玉安想要再次回到朝鲜战场上去,不过被医生阻止了,医生说他的身体已经落下了不少的病根,不适合再进行激烈的战斗了。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胜利,三连没剩下几个人了,志愿军部队都陆陆续续回国进行整改,李玉安不知道该怎么去联系之前的战友,也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已经大不如前,就算

再回到部队上也是添麻烦,索性就直接领了《残疾证》在当地转业了。

也正是因为一直在医院修养,后来直接退役,他不知道战场上后续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自己被魏巍写进文章里,成了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

不过当时的李玉安不知道情有可原,可难道40年来他一直都丝毫不知情吗?参与过松骨峰战役的战友们随着课文和报道成了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李玉安也读到了课文,为什么直到现在才站出来呢?是因为闷头种地,消息闭塞吗?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李玉安和战友

其实不是的,

李玉安早在1964年就已经知道自己成为“英雄烈士”这件事情了。

那一年他来县城办事,竟

意外遇见了曾经一起在前线战斗过的战友王久海,

两人见面都惊喜于对方还活着,当年的铁血军人抱头痛哭起来。哭了一会儿,王久海又破涕为笑,告诉他自己和其他人一直以为他牺牲了,当年还参加过部队给他举办的追悼会,他被追封为战斗英雄,还被写进了教科书里。

得知这件事情,李玉安从县城回来之后就找到还在上学的女儿,让她给自己念一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听着课文里记述的名字、地点和战斗场景,李玉安确定了上边描写的那个人就是自己。年幼的女儿读完文章,十分好奇地问自己的父亲:“爸爸,这里边写的那个英雄李玉安是你吗?”李玉安沉默片刻,摸着女儿的头说:“

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多的是,不是我。

”但其实他的心中早已一片酸软,转过头去就流下两行热泪。

当着家人的面他都没有承认,更不用说其他时候了。街坊四邻都知道他当过兵,但

每当有人问起他是不是抗美援朝里的那个英雄李玉安,他从来都是摇头否认,只说是恰好重名罢了。

地方上让写情况报告,他也从来只是写小时候家里贫困,后来参了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具体的功绩只字不提。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李玉安和魏巍见面

为什么他会选择这样做?自己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立下战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不是吗?后来有记者曾经问过李玉安原因,他也回答了: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

比起其他死在松骨岭,永远把尸身留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他已经足够幸运,

从部队退下来以后就想过点平静的生活,和家人安度余生,不想麻烦国家,也不想被打搅;至于得到的那些

荣誉、名声什么的,都是过去挣下的,离开了部队再拿以前的事情出来说,是倚老卖老“吃老本”,他张不开这个口。

知道了国家没有忘记自己,还把事迹宣传至今,他已经很知足了,抗美援朝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有的甚至比他更小,比他做出的贡献更大,自己只是因为运气好被人记录下来,和其他的烈士相比已经是占了便宜。

李玉安出山

从医院离开之后,李玉安去了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因为他年少时候曾在黑龙江打工“讨生活”,对这里比较熟悉。之后他一直在粮库工作,做过警卫、监装员、保管员、加工员和检斤员等等职位。其中检斤员是最辛苦的,他负责监管一台大地秤,每年过手的粮食有上亿斤。但这也是他做得最久的一份工作,足足干了20年,因为他一直兢兢业业,从不偏袒任何人,也从不浑水摸鱼占国家的便宜。有人送他烟酒财物贿赂他,他从不为所动,

当地百姓都称赞他为“公平秤”。因为工作认真,他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李玉安称粮食

不过在这期间,李玉安还是没告诉过任何人自己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那个“烈士”李玉安,没有跟政府要过一针一线。即使他家里条件一般,

子女6人一开始全靠他50多元的工资养活,生活不能说艰苦,但也绝不富裕。

那为什么40多年过去了,隐姓埋名这么久的李玉安却在一大把年纪的时候选择来到河北保定的38军驻地,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呢?难道老英雄遇到了什么困难?

时间线调回文章的开篇,谢干事赶紧将李玉安的情况汇报给了上级领导,领导亲自过来接待了李玉安。之后经过仔细的核实审查,他们确定了眼见的这个老人家就是原38军112师335团一营三连的副班长李玉安,

是已经牺牲了40年的中国志愿军“烈士”!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李玉安和38军领导

之后再经过询问才得知,

老人家此次前来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原来李玉安的小儿子从小听着父亲讲述军队里的各种事情,也想要像父亲当年一样参军报国、保护人民群众。但是每个地方入伍的名额都是有限的,李玉安的小儿子条件虽然达标,但算不上是最优秀的,报名了几年也没被选上。眼看着马上年龄就要超过要求了,一家人急得不行,李玉安也终于没办法了,打算打破自己坚持了四十年的原则,回到自己的老部队38军寻求帮助,最好是可以

让自己的儿子也到38军服役,父子两一脉相承。

看着李玉安老英雄的一颗爱子之心,和他小儿子对国家的一腔热血,38军的将士们也是感慨万千,最终同意了让这位从小立志参军的英雄后裔以特殊情况进入38军的部队。

牺牲的战斗英雄“死而复生”,好消息传遍全国上下,这一刻李玉安的小儿子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印象中普通勤勉但是有些抠门的父亲,竟然就是那个在朝鲜的松骨峰为国家和人民出生入死的战斗英雄李玉安。之后李玉安成了全国的焦点,各种记者和组织找上门来,鲜花和荣誉也都向他倾泻而来,但年迈的

老人依旧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朴素和清醒,儿子入伍之后,他再没有向部队和国家要求过什么,所有的资助和关照也都拒之门外

,即使是部队邀请他去作报告,他也是轻轻松松地去,干干净净地回。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李玉安回到老部队

1997年1月10日,李玉安真的离开了,他在遗书中写道:“

把我的荣誉都还给国家吧,那是属于所有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的。

结语

谁是最可爱的人?不是娇美可爱的姑娘,不是风华绝代的明星,是像李玉安一样坚强又伟大的军人,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为国家的安危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不仅是战争年代最可爱的人,也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必定不缺少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有无数的先锋。我们要铭记英雄的无私奉献,传承他们的精神,勇做先锋,为祖国光芒万丈的未来奋斗!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李玉安雕像

视频链接:

他是松骨峰战斗英雄,四十年后“死而复生”,只为让儿子参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