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作者:华夏往昔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不已的伤心中。毛主席逝世后,中央政治局开始着手准备毛主席的追悼会和悼词。

9月16日下午3时,由华国锋主持的悼词讨论会,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开会。当时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周启才率先站起来提意见:“汪东兴同志让我带话,一定要加上一项重要指示。”

听完他的话,在场的政治局成员都陷入沉思,就连华国锋也沉默不语,会场一片寂静。见长时间没有人说话,华国锋带头作出决定,拍案定板道:“我赞成加上指示!”

那么,汪东兴到底提出了什么意见?华国锋又为什么会同意把它加在毛主席的悼词里呢?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华国锋

自从周总理去世后,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就越来越不好了。身边的朋友、战友一个个相继离世,使他的心情一直处于沉闷状态,平日里几乎没有任何笑容。

1976年1月30日,这是毛主席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只有这一天,主席才显得高兴一点。毛主席家里既没有来客人庆祝,也没有自己的家人陪伴,身边只有几个照顾他的工作人员在默默地照顾着他。

临近年夜饭,工作人员把主席往日最爱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端到床前,主席已经没有力气自己端饭吃饭了,只能侧卧在病榻上,靠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口一口地喂。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刚吃了几口,主席就摆摆手,示意自己不吃了。负责照顾他的工作人员张玉凤很是心疼,劝主席再吃几口,但主席却摇摇头说:“我要去客厅上坐一会儿。”

张玉凤小心翼翼地把主席搀扶起来,送到客厅。他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闭着眼睛静静地坐在那里。屋内没有人说话,一片寂静,但屋外却传来隐隐约约的鞭炮声。

入夜,不远处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主席看着这几位日夜陪伴着他的工作人员,使他想起从前过年时燃放鞭炮的热闹情景。主席用略有嘶哑的声音对张玉凤说:“放点炮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要有过年的气氛啊。”

张玉凤点点头,然后叫上几名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在院子里准备好了几挂鞭炮。随着过年钟声的敲响,院子里的鞭炮也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毛主席与张玉凤合影

直到这时,主席疲惫、瘦弱的脸上才勉强露出一点笑容。但几位工作人员并没有感到高兴,因为他们都明白,主席这一丝难得的笑容是在宽慰陪伴他的工作人员。

人越老就越想念从小生长的地方,毛主席也不例外。他出生在湖南的韶山,对那里有着浓浓的情感。新中国建立后,他虽然因为公事长期留在北京,但依然留恋着那片养育他的土地,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热爱。

毛主席很想落叶归根,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埋在家乡,于是在春节过去没多久就向中央政治局提出提出了这样一个心愿:回到故乡韶山休养就在那里终老一生。

但中央并没有同意主席的这一请求。首先,他的身体状况已是不容乐观了,任何短距离的移动都可能对他的生命造成威胁,更何况是从北京到韶山那近1500公里的遥远路程呢。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毛主席故居

其次,中央的高层领导几乎都居住在北京,若是他们有事情需要请示毛主席也比较方便,如果他回到韶山休养就不大方便了。

当中央政治局把这一意见告诉毛主席时,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沉默良久后还是同意了这一结果。

1969年夏天,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主席已经很少见客了,就连亡妻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特意来北京见他,医生也不建议他去。

渐渐地,这位83岁的老人开始喜欢回忆往事了。他在与身边工作人员的接触中,常常在不经意间谈起从前的事,参加革命、入党、起义、抗日、解放中国,过往的事情如电影般一幕幕在他眼前播放,主席还总是和张玉凤谈论起当年求学时和闹革命时与周恩来、董必武相处的事情。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毛主席

尽管当时主席说话已经含糊不清了,但只要回忆起从前的事,他的脸上就会出现少有的光彩。他经常谈起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事情,愿意看拍摄这些内容的电影。一次,电影播放到人民解放军整队攻克某城市,受到沿途百姓热烈欢迎的画面时,毛主席感情激动,不禁失声大哭。

主席让工作人员把当年的一些旧照片全部翻了出来,拿在手上轻轻地擦拭。其中,他年轻时在延安给师干部做报告的照片和他骑马转战陕北的照片,是毛主席百看不厌最喜爱的。

原本主席的身体就不太好,唐山大地震的冲击又给这位垂暮老人重重一击。这时的毛主席大多数时间都是介于昏迷、半昏迷的状态,靠鼻饲生活,但他的头脑依然是清醒的。

唐山大地震后,主席每天都让工作人员送来地震情况的材料,有时他握不住报纸或者看不清字的时候,就请工作人员代读。当他得知唐山地震造成极其惨重损失后,主席难过地哭了。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他叫来秘书亲自交待要党中央、国务院紧急调集解放军部队、医疗队、工程技术人员日夜兼程赶赴唐山抢险救灾。

到了9月7日,主席感知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但仍然在病危状态下坚持看书、听工作人员读文件。

他让工作人员拿来一本书,可由于声音微弱、吐字不清,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地判断主席的想法。毛主席有些着急了,用颤抖的手握着笔写下了一个歪歪扭扭的“三”字,然后费劲地抬起另一只手敲敲木制的床头。

工作人员灵光一闪,想到了日本首相三木武夫,便询问主席是不是想看他的书,主席面露满意地点点头。但没看几分钟,主席就又陷入昏迷状态。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毛主席爱看书

到了第二天,主席才清醒没多久,就又要看书、看文件。此刻的毛主席正处于抢救状态,上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身体情况已是十分危急了。张玉凤担心他的身体,在主席耳旁轻声劝到:“您还是多休息吧!”

但主席缓慢地摇了摇头,张玉凤知道主席心意已定,也不再劝了。把书和文件带到他身边,用双手托到他眼前。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主席看书时间长达30分钟,期间多次昏迷。

那天晚上,华国锋正在热闹的人民大会堂里,为外宾举办辞行晚宴。突然,警卫员慌张地跑到华国锋跟前,轻声说:“医生那边下紧急病危通知书了,主席快要不行了......”

华国锋立马放下酒杯,向外国来宾表示歉意,然后火速乘车赶往中南海。一下车,他就拔腿往毛主席的住处“202”号跑。但让遗憾的是,他终究还是错过了与毛主席最后见面的的机会。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毛主席与华国锋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带着人民的敬仰永远地离开了他奋斗一生的革命事业。那一刻,华国锋悲痛欲绝。

毛主席逝世后,中央政治局决定在怀仁堂召开一个会议,专门讨论毛主席悼词文稿。

下午两点多,汪东兴把周启才叫到置办在人民大会堂的临时办公室里,郑重对他说:“有两件事你代我报告国锋同志:一是今天下午的讨论会我不能去参加,要留在这里保护毛主席的遗体,你替我向国锋同志请假;二是,我认真审查过悼词文稿了,认为基本可用,但要在适当的地方加上主席讲的‘三要三不要’。”

“三要三不要”是毛主席提出的重要指示,内容则是: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 ;要团结,不要分裂 ;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这条指示意在团结人民,凝聚力量,也为中国的前进指明了方向。

周启才也认为可以加上,便说到:“好,我一定转达给国锋同志。”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汪东兴与毛主席

临近三点,参加会议的政治局成员陆陆续续抵达会场,华国锋宣布开会。周启才立刻站起来传达汪东兴的意见,引起了在场人的思考,大多数人都非常认可这个意见。

华国锋思考良久后点点头,指着会议上的悼词修改人姚文元说:“没人提出不同意见,那就把主席这条重要指示加到悼词适当的地方。”

就这样,“三要三不要”指示被加到毛主席的悼词里。

1976年9月18日下午,“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主会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中央的毛主席巨像笼上了一层黑纱,城楼前面,筑起了一座红色高台,上面摆列着党和领导人敬献的花圈。东西两侧陈放着各个省、市、自治区送来的花圈,诺大的天安门广场充斥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广播、电视、报纸都对主席的追悼会进行报道,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

首都的无数群众自发来到追悼会现场,他们手臂上系着黑纱,胸前佩戴白花。送行队伍从天安门广场一直延续到东单、西单。

吊唁人群从毛主席遗体两侧缓缓走过,瞻仰着最敬爱的领袖,他的面容是那样亲切和蔼,仿佛只是睡着了,并没有离开热爱他的人民。大家都抑制不住心头的极大悲哀,失声痛哭,许多人高喊着:“毛主席呀毛主席,我们永远怀念您......”恸哭之声整日不绝,泪水沾满衣襟,久久不忍离去。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许多年过花甲甚至古稀的老同志,都孩子似的痛哭起来:“几十年来,只要有毛主席在前面指路,我们就不会迷路。现在一下失去了他,我们真像忽然都成了‘孤儿’……”

身患重病的罗瑞卿是坐着轮椅来到天安门,不顾家人的劝阻一定要站起来向主席鞠躬,痛不欲生。郭沫若早早便来到水晶棺旁瞻仰了毛泽东遗容,又在身体极其虚弱的状态下勉力为主席守灵。高智的眼泪不断地砸到地面上,守着主席不肯离开。

下午三时整,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同志宣布追悼大会开始。全场百万人庄严肃立,集体为主席默哀三分钟。500名军乐团成员奏起悲壮的哀乐,悲怆的乐声响彻在人们心头。

大会实况通过广播和电视传到了全国各地,所有人都声泪俱下地伫立在原地,为人民最敬爱的毛主席送行。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建议在悼词加上“三要三不要”,华国锋:赞成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主席病逝,华国锋遗憾未见他最后一面华国锋:加上“三要三不要”

1976年9月18日,华国锋在毛泽东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致悼词。在这过程中,华国锋几度哽咽流泪,身体向前一歪差一点失去了平衡,最终还是强忍下心头的悲痛将悼词念完,然后他带着全体人员向毛主席行三鞠躬礼,送别了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