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西安航展期间,创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陈默将回到西安,与母校西部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产学研方面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并向母校捐赠当年在学校成功研制的第一架自制飞机, 从而激励更多有航空梦想的青年学生加入航空领域,实现蓝天梦。
早在2010年,有航空梦想的陈默就被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系录取,2000年。"一个农民自己的飞机飞向天空"在早期,这样的消息在陈默心中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农民可以造飞机,他们仍然学习飞机制造工程专业,为什么做不到呢?
于是,2011年8月底,陈墨的飞机制造项目启动。一架自制飞机,仅材料就要花费10万元。对于来自冷淡背景并以国家学生贷款支付学费的陈墨来说,这笔钱是天文数字。工作、摊位和粘贴手机贴膜,自制软件开展手机充值业务,承揽校内便利店......陈默极力积累原始资金,从国外购买相关技术资料和图纸。学校还大力支持学生的创新实践,为陈默提供了超过100平方米的工作室。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陈不仅面对数百页的英文图纸、材料和5000多个飞机零件,还有家人、朋友、同学不理解和质疑。陈默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只有坚持,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第二年,陈默在学校提供的工作室里,几乎完全手工、一点一点地完成了这架小型飞机。
2012年12月26日,在西安南郊一条未加注整的道路上,陈墨亲手搭造的飞机停在路边,在试飞前做最后的调试工作。国内众多飞机爱好者了解到,陈墨自制飞机将试飞,也自发地从全国各地来到西安,协助陈默开展此次试飞活动。
"在飞机试飞的那天,我仔细地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起建造飞机的每一个细节,两次,发现它没有错,没有什么不对,可以放心。终于,飞机划破了长长的天空,承载着陈墨的梦想,飞进了蓝天。试飞成功,实现了陈墨的飞行梦想,他也成为第一架中国大学生自制飞机。
"我总觉得,通过我的双手,我把成堆的原材料变成飞机上的零件,然后组装成飞机,最终,飞机带着梦想飞进了蓝天。这个过程的美丽可能其他人感觉不到,但它确实吸引了我。"说到个人追梦之旅,"陈坦言。
西安航展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一直致力于普及航空知识,传播航空文化,展示航空成就,弘扬航空精神,为像陈默这样的年轻人提供广阔的梦想空间。航展期间将继续开展多元化的经济交流合作活动,为航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搭建桥梁,大力推动航海技术成果的实施,帮助更多有抱负的年轻人实现航海梦想。

(西安报全媒体记者 黄晓轩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