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胸科医院的马丁团队确定了小细胞肺癌的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北京胸科医院

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研究中心马腾教授团队在分子肿瘤学期刊《分子肿瘤学》上在线发表题为《小细胞癌中DNA损伤和修复方式的分析揭示i-过程》的文章。研究论文(IF:27.4)。研究发现,DNA修复蛋白RAD51在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微脑畸形中起重要作用。抑制RAD51介导的同源DNA配对和链交换可以增加患者免疫检查点相关分子的表达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迁移,进一步证明了DNA损伤修复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潜力。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学研究中心的研究生金仁静和刘斌是合著者,马腾教授是该通讯的作者。

北京胸科医院的马丁团队确定了小细胞肺癌的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小细胞肺癌是最致命的病理类型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20%,是一种侵袭性高水平神经内分泌肿瘤,其特点是倍增时间短,生长迅速,转移早,5年生存率很低。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基于铂类的化疗和放疗,但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耐药性。虽然免疫疗法已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但其益处并不高,效果略高于10%。小细胞肺癌的抑制性免疫微能量是阻碍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原因,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北京胸科医院的马丁团队确定了小细胞肺癌的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有证据表明,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DNA损伤会修复异常的基因表达。治疗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DNA损伤修复途径突变增加。异常的DNA损伤修复途径与肿瘤突变负荷密切相关。全外显子测序表明,胚胎系突变的小细胞肺癌亚型对靶向DNA修复的治疗有效。PARP抑制剂等可以通过干扰素激活基因STRING来激活人体固有的免疫系统,而PD-1/PD-L1免疫测定法又可以杀死肿瘤。本研究团队系统探讨了DNA损伤修复与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的关系,发现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中的同源DNA配对和链交换环节与小细胞肺癌免疫微脑畸形环境呈负相关。抑制RAD51介导的DNA配对和链交换,导致DNA损伤后细胞质ds DNA释放增加,进而激活cGAS-STING固有的免疫信号通路,促进患者免疫检查点相关分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迁移的表达,或可在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该项目由北京市卫健委肺癌专项(2020-2022)资助。

北京胸科医院的马丁团队确定了小细胞肺癌的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马腾,北京市胸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结核病胸肿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DNA损伤修复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期项目,入选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和北京市特聘专家。首次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分子细胞,细胞死亡和选择,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等期刊上发表了几篇高级论文。他还是《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杂志的客座编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