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我也不打算查询历史数据来对两者做详细的比较,但随便反复无常的想法,感觉好像挺有意思的。
两人都是外国人,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加拿大人。一个是士兵,另一个是医生。两人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来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帮助中国。不同的是,史迪威帮助了国民党远征军,白求恩帮助了八路军共产党。
两个人的地位应该说有点不同。
史蒂夫是将军,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来到中国已经是一名60岁的退役三星中将,应该说在美国也是一次成功。1942年被罗斯福总统任命到中国,历任中国盟军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驻印度中国陆军司令,晋升为四星上将。但在我们国家,能知道这个名字的人恐怕不多,知道它具体事迹的人更是疥疮。
白求恩是来自加拿大的胸部外科医生,原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1938年来到中国参加抗日运动,1939年因病去世。他在中国一年半的工作,即便是努力,也就是为挽救一些伤员,应该说,实际的作用和贡献是很有限的。但在他去世后,毛泽东以一篇题为"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为他赢得了名声。毛泽东称赞白求恩: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低品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莫说的这五个评价是要一个人,也就是要五个人,要上千人,每个人都会愿意死,虽然我去的几千万人。后来,该文本被选入中文教科书,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白求恩的名字和事迹也广为人知,受到十多亿中国人的喜爱和颂扬,堪比雷锋。可以说是悲痛的终极!
为什么两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区别?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史迪威是一个直言不讳的士兵,与蒋介石的政治和军事观点大相径庭,盟军抗日的名字对蒋介石的权威造成了一些冲击,再加上对延安共产党抗日倾向的同情,触碰了老蒋介石的死洞,蒋介石不被允许,差点被赶回美国。1944年返回美国后,他成为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和第10大队司令,参加了冲绳战役。1945年,他参加了密苏里战役上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并主持了琉球岛的登陆仪式。他于1946年感染了胃癌并转移到肝脏,在那里他在旧金山的莱特曼陆军医院去世。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史蒂夫是一个坚定的反日分子,直接或间接地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却被蒋介石之火烧死,其当时在中国的声誉表现也被彻底抹杀。就连蒋介石也拒绝通过他的老上司马歇尔将军去北平探望老朋友,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回国。它的早逝,如果任其疾驰去想象,除了战争的艰辛对它的健康造成伤害外,愤怒的情绪恐怕也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原因。史迪威可以说是愤怒和幻灭。
对他来说,是共产党是客观和公平的。史迪威去世后,周恩来曾评价说:"中国人民心中永远记得史迪威将军的名字。1991年,史迪威纪念博物馆在重庆旧址成立。2015年9月2日,史迪威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正义是人民的核心。史迪威和白求恩一生的差别,不仅是对自己好运和不幸的反映,也是对历史必然规律的隐蔽反映:多帮助,无路可救。为什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走向世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为什么失去世界?这也是石白两个人遭受痛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