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桥村》获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大奖 顾湘:我很在乎真实

作者: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摄影 陈羽啸

顾湘走上领奖台的时候,穿着白色t恤和宽大的蓝色牛仔裤,就像她画里那个堂堂的少女。8月5日,她的《赵桥村》获得了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类主奖。此前《赵桥村》还入围了豆瓣2019年度中国文学(非小说)榜。

问及为什么会写赵桥村,顾湘用她一贯软绵绵的腔调回答道,“住在那里就会想写呀。”

《赵桥村》获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大奖 顾湘:我很在乎真实

大团镇赵桥村

《赵桥村》的封面有一张满月一样大的圆脸,令那双怔怔望着地大眼睛,显得也没那么大了。淡彩,偏蓝有点忧郁的色调,但肩头明黄色的小猫并不忧郁。这是作者顾湘的自画像。

顾湘是个画家,像许多画家一样,顾湘住在城郊。因为城郊居住成本低,可以有大房子做画室。但顾湘又不像一般的画家,一般的画家躲在郊外隐居,只和自己生活创作,不愿与周边发生什么关系。顾湘则很随意地答应着村民的问话,没事时四处“白相”(玩耍),认识了吴建芬、沈老师一家。

浦东新区大团镇赵桥村位于上海市区以东20公里处,近海。这里原属于江苏省松江府南汇县。解放以后,南汇县划给了上海,并于2009年成为浦东新区的一份子。不过,当地人还是总说“去上海”,“好像这里不是上海似的”。

赵桥地区气候不错,光照足,是著名的水蜜桃之乡。不过,偶尔也会风暴,雨量丰沛很潮湿,冬天很阴冷。顾湘在这里住了一年又一年。虽然也有过想换个地方住住的想法,但因为猫,哪里也去不了。

因为猫,顾湘差点连颁奖典礼也来不了。猫年纪大了,不仅是胆小、敏感,还患了慢性病,需要每天喂药。除了顾湘,谁也无法把药灌到老猫的嘴里。为了猫,顾湘给家里安了监控,抵达成都以后,顾湘不停翻看监控的照片,“密切观察”老猫的饮食起居。

2019年夏,顾湘在赵桥村住的第6年,把自己在村里观察到植物、动物、昆虫、人,荒地、垃圾场(却没有水蜜桃)写就成一本小书。这本小书距离她上一部作品《好小猫》已经8年之久,距离上上部《西天》已经18年。

《西天》出版后,顾湘曾被安上过“海派作家”的标签。时间长了,这个标签也脱落了。顾湘的行文也不再像《西天》里那么张皇,句句叮咚乱响的。《赵桥村》里的顾湘,耐心细致,朴质克制,但并不无聊。即便是村居笔记,观察日记,顾湘选取的素材和叙述方式还是那样风趣迷人,“文字的信息密度依旧很高”, “在开掘自我生存、想象和构造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参照。”

过了这么多年,没有了那些标签,顾湘还是那个老天爷赏饭吃的顾湘。

真实的顾湘

顾湘比韩寒大两岁,韩寒今年38岁。1997年,韩寒首次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小说,那时顾湘已经是《中外少年》杂志的明星小作家。1999年,韩寒出版《三重门》红遍中国,顾湘也出版了两部青春小说《安全出口》与《点击1999》,一度使用笔名“紫霞”。虽然没有《三重门》名气大,但这两部小说也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为顾湘攒下了不少铁杆粉丝。

而后顾湘正常地升学,留学,出版小说、随笔、文集。她的粉丝叫她“姑姑”,说顾姑姑的语感真好,真是才华横溢。其中一个粉丝后来出了名,名气比她还大,叫做郭敬明。现在成为了顾湘的另一个标签:“被郭敬明铭记多年的传奇作家”。

但眼前这位梳着马尾,带着棒球帽,低头疯狂玩手游的女孩子怎么看也没有“传奇”的味道。“传奇”至少也要旗袍外面穿浴衣。而且顾湘不像张爱玲,顾湘对围绕自己的那些事没兴趣。

《赵桥村》不是顾湘的第一部非虚构作品。2005年,顾湘还出过一本游记,讲述她在俄罗斯留学时的所见所闻。顾湘告诉封面新闻她是随遇而安的人,“哪里都能住”,并且善于观察,很容易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我很喜欢和老乡交流”。

《赵桥村》之后,顾湘写了一篇关于老人的短篇,叫《2016年6月23日》,“其实这篇小说也不算虚构的,它的大部分情节是真的,是发生在我们村(赵桥村)里一个老人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村里一位老人利用免费的公交卡,坐着公交车旅行的经历。

顾湘很较真,她说老人的记忆有时不太可靠,为了考证老人所说的线路,她踏踏实实按照老人的说法把那条线坐了一遍。

“我很在乎真实”,顾湘说,“我写的东西需要真实(做依靠)”。而“对‘确切’的追求需要花很大的力气”。顾湘的文字看似轻灵生动,但这并不是文思泉涌的结果,而是用“科学、考证和推敲,达到精确”,最后才“固定下来”。《赵桥村》中曾有几句关于当年股灾的描写,出版时被删去了。 “为什么要删掉呢?”字斟句酌,好不容易搭建的登山长梯有了一个缺口,这让顾湘念念不忘。

“写现实的小说有点难写,”顾湘皱着眉头说。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