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

作者:V盟文史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

相柳

作者:知北游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今天这篇稿子来自于作者知北游。

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山海经》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头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经·海外北经》: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

又《大荒北经》: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是因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首先做一下文字辨误。“柳”、“繇”是音近的通假字,这个前人都说过了。“相柳”、“相繇”的“相”是“栢”字的误写,在古书里“栢(柏)”、“伯”是通用的,所以相柳或相繇就是伯柳或伯繇。这种讹误,在《山海经》中不止一处,比如《海内南经》里有个“伯虑国”,又说“一曰相虑”,这个“相”也是“栢”字的讹误,“伯”、“栢”古读音相同,所以伯虑也写作栢虑,一回事。

相柳和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怪许德拉hydra、日本神话中八岐大蛇等都是多头的巨蛇怪,都非常有名,当然,也有人认为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从相柳这里改造过去的,毕竟日本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改造自中国的神话传说,而且八岐大蛇的出现非常晚,从世代上说就没法和相柳的传说相比。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

这个九头怪蛇的伯柳氏是共工的臣子,他食于九山或九土,说明本事挺大,有很大的势力范围,但是除了《山海经》之外,就再不见他书记载了。

其实不是没有记载,而是被后人给改造了,把他由一个九头蛇的怪神改造成了大贤人——许由。

许由是《庄子》里盛赞的一位贤人,在许多篇章里都提到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要,比如说“尧让天下于许由”(《逍遥游》)、“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外物》)、“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让王》)、“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盗跖》),后来晋代皇甫谧还把许由写入《高士传》,先说“尧让天下于许由”,后来又说“尧又召为九州长”。可是这位大贤人的来头不知道,《高士传》里说他是“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后隐于沛泽之中”,不过是后出的附会之言。

在古文字中,“由”、“繇”是非常常见的通假字,伯繇就是伯由。而“许”是封国名。根据《国语·周语下》的记载,共工之从孙四岳是姜姓的始祖,封了四个国:申、吕、许、齐,所谓“祚四岳国”,许国是其中之一。杨宽先生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就明确地指出许由就是伯夷、太岳、四岳。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

他说:“伯夷固即太岳、四岳,四岳有不受尧让国事,许由亦有不受尧让国事,而许又为太岳之后,‘由’、‘夷’又音近,则许由固即伯夷。”

杨先生的看法应该是对的。伯由本是共工之臣,演变成共工之后,封在许,所以又称许由,在传说中“伯由”又音转为“伯夷”。

杨先生认为太岳就是四岳,不过根据《山海经》看似乎有问题,《海内经》说:“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大荒西经》又说:“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

这里面有伯夷父,当即伯夷,也就是伯由、伯繇,他生了西岳,另外还有个南岳,不知道是谁的后人,参考四岳同为姜姓的说法,大概也是伯夷父之子,既然有西岳、南岳,那么应该还有东岳、北岳,也就是“四岳”,很可能许由是太岳,他又生了四个儿子,分封于四方为四岳,都是姜姓。

我们看看古书里说“共工氏之伯九有”(《国语·鲁语上》)、“共工氏霸九州”(《礼记·祭法》),《山海经》里则说相柳“食于九山”或“食于九土”,《高士传》里说尧让天下于许由,又召许由为“九州长”,二者一对比就可以知道是同一神话分化出来的,大贤人许由的原型就是《山海经》中的九头怪蛇共工之臣相(栢)繇氏,只是被战国人给改造得厉害,脱离了神话原貌,成了另外一个人了。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

另外就是分化出来伯夷,不是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的伯夷,而是尧舜时期的伯夷,见于《尚书》,《舜典》里说“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吕刑》里说:“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说苑·修文》:“伯夷主礼,上下皆让。”又成了唐虞时期一个著名的大贤臣。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搞不清伯夷和太岳、四岳的关系了,所以《舜典》里说四岳举伯夷,属于儿子推举老子,有点可笑。可伯夷的形象离九头蛇的伯繇又更远了。

《汲冢琐语》里还记载了共工之御浮游的故事:

“晋平公梦见赤熊窥屏,恶之,而有疾。使问子产,子产曰:‘昔共工之御曰浮游,既败于颛顼,自没沉淮之渊。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顾,其状如熊。常为天王祟,见之堂上,则王天下者死;见堂下则邦人骇;见门,近臣忧;见庭,则无伤。窥君之屏,病而无伤,祭颛顼、共工则瘳。’公如其言而疾间。”

这个“浮游”当是“伯繇”的另一个改造版本,“浮”与“伯”、“游”与“由(繇)”也都是音近的字,一声之转,但是给改造了样貌是“其状如熊”,不再是九头蛇了——可见神话传说在流传中的讹变是十分剧烈的,如果不仔细辨别,永远弄不清其来源。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

古人创造了相柳的神话,好像不单单是为了记述禹治水的故事,而是另有用意。

《大荒北经》说相繇“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还特别说明这地方“在昆仑之北”。

对于这些记载,很多人只是看看热闹,谁也不想想古人创造这个神话是否有现实意义。实际上,古人创造的神话往往都是有现实目的,而不是随便说说的,相柳神话就是一例。

关于《山海经》中的昆仑之虚,猜测得人太多了,大部分都不靠谱儿,何幼琦先生在《〈海经〉新探》一文中明确地指出《海经》中的昆仑虚就是今天山东的泰山,后来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中也持这个观点,算是凿破了《海经》的鸿蒙,为我们认识《海经》的地域提供了最可靠的地标。

泰山自古就是古人心目中的神山,所以《管子·封禅篇》里说自古至今封禅泰山的古帝王有“七十二家”,那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山海经》里说昆仑是“帝之下都”、“百神所在”,正是古人封禅泰山的主要因由。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

传说由相柳演变的日本八歧大蛇

根据《鲁志新编》里的资料,在泰山西北和北部的聊城、平阴、齐河、禹城的沿黄一带地区,自古就盐碱涝洼得非常厉害,比如聊城、平阴沿黄地区盐碱涝洼严重,无法发展农业,只能就势开挖鱼塘发展养鱼;齐河县125万亩农田中,有50多万亩是盐碱涝洼地,当地流传的顺口溜是“丘陵飞沙,盐碱涝洼。

“旱了不得种,涝了不收啥”;禹城县的盐碱涝洼也相当严重,《禹城县志》记载:“禹城遍地皆碱卤,重者五谷不生,居民终年穷困,故多煮盐为生。”

这种盐碱涝洼地的特点是稍微一下雨就涝,积水不容易排除,形成涝洼,其水苦咸;稍微一晴天就旱,地面水分迅速蒸发,土地板结坚硬,盐碱泛上地表,如霜如雪,白茫茫地一片,寸草不生,真正的是“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不可以树五谷种”。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

大概上古时期泰山以北的沿黄地区就是这种“旱了不得种,涝了不收”情况,人们实在不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就创造了相柳的神话来解释:是相柳把这里弄得低湿涝洼,所谓“厥为泽溪”、“即为源泽”,水土不辛乃苦(盐碱),禹杀了相柳,他的血加重了污染,盐碱得更厉害(血是咸的),不能种植五谷。

所以,《山海经》中的相柳神话,就是当时人们用来解释昆仑虚(泰山)以北沿黄地区涝洼盐碱现象的一个推源神话,说明在上古时期人们已经对涝洼刚卤之地有所认识并在寻求合理的解释了。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参考文献】

《山海经》

《尚书》

《庄子》

《国语》

《汲冢琐语》

(晋)皇甫谧:《高士传》

鲁迅:《朝花夕拾》

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

何幼琦:《〈海经〉新探》,《历史研究》1985年第2期。

何新:《诸神的起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

大众日报社:《鲁志新编》,大众日报社1988年。

《山海经》里九头蛇怪“相柳”是怎么从一个妖怪变为大圣人许由?一、相柳的秘密二、怪神变成大贤人三、相柳神话的推源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