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史上,司马迁的目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共同目光。
司马迁著作的《史记》,成了以后全部“二十四”史的母本,他的目光也成了几千年间所有历史学家目光的“母本”,代代延续。
正是这代代延续的目光,使全部历史获得了比较近似的精神价值归向,进入了上下相通的文化传承系统。这便使复杂的历史更“中国”,也更“文化”了。
司马迁遭受的酷刑,没能阻挡他完成他的最伟大的旷世巨著,汉武帝也因此蒙羞。

山水画(原创2)
但汉武帝仍做了另外一件好事,他为了借助外力对付匈奴,派出使者张骞与城外沟通,张骞担负的任务很多,但历史承认,最终还是文化使者。
在史书上,汉武帝派张骞同西域这件事被称为“凿通西域”,这个“凿”字非常形象,好像是用一把凿子,一点点地去开凿原先阻挡在路上的一座座石山。
张骞一凿子一凿子的结果,是和平主义的结果,凿出了全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很多人按照世界历史的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应该是地中海。但丝绸之路与地中海通道的最大区别,是以和平为主调,还是以战争为主调。
汉武帝有能力远征他国而不远征,这是他与世界上其他帝国的君主了明显的不同。远征,是一个帝国、一个帝王的最高荣誉所在,其目的就是需要打败另一个国帝国,俘虏他的臣民,消灭他的文化。
这种事,汉武帝没有做,后来的中国皇帝也没有做,正是这种传统,验证了中国文化的一大本性,那就是“非侵略本性”。
山水画(原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