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普通人也能读懂史记——这就是我眼中的司马迁

作者:福有诗书15

上次写到司马迁年轻时候的经历和父亲司马谈对他的培养教育,这可以说是他一生当中最为潇洒自由的时期。

普通人也能读懂史记——这就是我眼中的司马迁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司马迁一生中,有两件事对他打击最大:

第一是父亲司马谈的去世。元封元年,汉武帝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 司马谈作为史官追随前往,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不料在洛阳附近病倒,不能参加大典了,他感到非常遗憾。恰巧这时司马迁从西南考察回来要向汉武帝汇报工作,父子得以相见。

司马谈在临终前要司马迁继续修史,希望他当第二个孔子,写出像《春秋》那样的传世作品,对好人善事要表扬,对坏人恶事要攻击!并和他说要继承家学,扬名于后世,让父母有颜面,这就是最大的孝顺。

因为从汉武帝朝开始有“举孝廉”的选拔官员的制度,所以古人对“孝”这件事是非常看重的,也特别注重一个人的品德。他明白了父亲对自己寄予了殷切希望!

普通人也能读懂史记——这就是我眼中的司马迁

司马迁含泪向父亲保证说:“即使我很愚笨,也一定要实现您的宏愿。您编写的草稿,我一定加以整理、补充,您收集的材料,我会珍视它、充分利用它。我决不懈怠,您老人家放心吧!”司马谈听完安然地闭上眼睛,离开了人世。这一年司马迁二十六岁。这对他后来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史记》的写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是李陵事件。天汉三年(前98年)司马迁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汉朝名将李广之孙,在与匈奴作战中被敌方围困,外援军队的将领因不满朝廷的安排,按兵不动,最后李陵兵败投降)辩护,触怒了汉武帝,又因为家里穷拿不出钱赎罪,而被判处了宫刑。

普通人也能读懂史记——这就是我眼中的司马迁

司马迁受到了莫大的打击,耻辱、悲愤使他屡次产生自杀的念头。是父亲临终时的嘱托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一定要活下去,要把父亲的遗愿完成,要写出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传世史籍。

这时他已经写这部史书六年了,他的创作风格有了很大改变,过去以歌功颂德占主导地位,现在对汉朝的政治评述客观了许多,他比以往更清醒地认清了社会现实,对某些黑暗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使《史记》获得了更强的政治和学术生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司马迁个人的悲剧,催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诞生。

普通人也能读懂史记——这就是我眼中的司马迁

下面请允许我隆重地介绍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者: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人(今陕西韩城人),出生于汉武帝中元五年(前145年),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或稍后去世,一生大致与汉武帝相始终;还有一种说法是司马迁出生于(前135年),卒年不详,有人认为是(前89年),在他写完《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不久。所以司马迁出生有争议,去世时间也有争议。

不仅拥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深邃的眼光、丰富的人生体验、雄伟的气魄,司马迁还具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用犀利的讽刺手法,以压抑的情感的洪流,使用深沉大气的笔锋,谱出了一唱三叹的史诗般的旋律。利用业余时间,全身心的完成了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的《史记》的写作,给中国的文化发展史奉献出了一部光辉巨著,并为史学的建立树起了一座丰碑。让历史的天空闪烁繁星点点,人间一股正气浩然长存!

这两篇文章让我们简单了解了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那么他撰写的《史记》又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呢,下次接着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