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不离粟,为何1948年陈毅批粟裕使用人海战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1948年1月,解放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各大战场上打得难解难分,其中以华东战场打得尤为激烈,双方动辄就发动十万人以上战役,都想争夺中国的这个心腹地区,为日后的战局争取主动权。

陈不离粟,为何1948年陈毅批粟裕使用人海战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是在这年元旦刚过,华东野战军就发生了一件大事,1948年1月,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发表了一篇“关于华东地区自卫反击战的年度逐步总结”,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话:一年来,华野伤亡20万人,这表现了我们的英勇,也说明了我们战术战斗的蠢笨和落后。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着北伐时期的战术,采用波浪式的集体冲锋。我军勇敢固然很好,但是一排排的冲锋,当把敌人冲下去时,牺牲的人也是一排排的。这种冲锋一遇到强大的敌人,伤亡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还有一段措辞严厉的话:解放区的老百姓把他们的子弟交给人民解放军,我们要对人民负责,不知组织火力和使用兵力,只是猛打猛冲蛮干,伤亡很大,这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态度。

这则报告下发华野全军后,立刻在华野内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大家谁都知道,陈毅虽然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但粟裕才是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方面的实际负责人,这也是华野组建时,中央军委,毛主席作出的决定。

对于粟裕的军事才能,华野上上下下都是很佩服的,就连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都说:“父亲对粟裕同志很欣赏,他觉得这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父亲曾经有份给毛主席的电报,大意是说,我军打了二十几年仗,培养的军事人才不多,近来有粟裕、陈赓,他们与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并驾齐驱,前途远大。他们之间的合作也很好,父亲自己说过很多次:我很多情况只发挥一个政委的作用,军事指挥就是粟裕。”

陈不离粟,为何1948年陈毅批粟裕使用人海战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陈毅元帅的小儿子,也是粟裕将军的女婿陈小鲁也说过:“父亲更多扮演政治家的角色,他建立根据地,有统战才能、外交才能,他能整合军队。军事方面,华东野战军最强的是粟裕,战斗都是他负责。”

通过这些史料可以说明,解放战争期间,华东野战军的战役指挥确实是由副司令粟裕负责,那么陈毅的这份报告,就只能是在批评粟裕了。不过为何陈毅会做出这样的批评呢?难道陈不离粟、粟不离陈只是一句口号吗?粟裕在1947年的做法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就要从1947年的所有仗说起。

解放战争期间,华东地区有解放军的两大主力,分别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由陈毅指挥,华中野战军由粟裕指挥。

1946年12月份的宿北战役,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第一次联合作战,此次战役,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万一千人,国民党军整编69师中将师长戴之奇被击毙,副师长饶少伟少将被俘,大大鼓舞了解放军的士气,

陈不离粟,为何1948年陈毅批粟裕使用人海战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宿北战役之后,1947年1月,陈毅,粟裕又指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发动了鲁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其中俘虏17000人,缴获坦克24辆,汽车470辆,各种火炮200多门,整编26师师长马励武中将,整编51师师长等多名国军高级将领被俘,这是内战全面爆发以来,我军取得了最大胜利。

两军联手打得两次战役,虽然都取得了空前大捷,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军事指挥上,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作战时仍然保持两套指挥机构,各自指挥作战,协调各部队时很麻烦。在部队思想作风上,大家都是各山头的,有穿黄色军装的山东八路军,也有穿灰色军装的苏北新四军,谁都不服气谁,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各部队也不肯请缴获的物资上缴,所以两军的合并也是大势所趋。

1947年1月23日,陈毅委托山东野战军参谋处起草了《华东野战军整军方案》,并上报中央,中央军委很快批准了这个方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华东部队正式组建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建立中共华东野战军前敌委员会。新四军,山东军区,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的番号同时撤销。

陈不离粟,为何1948年陈毅批粟裕使用人海战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华中军区和山东军区合并为华东军区,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张云逸任副司令,陈士榘任参谋长。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和八路军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谭震林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

华东野战军整编九个纵队(军),每个纵队下辖三个师九个团,总部直属的榴弹炮团,汽车大队,战车营等部队合编为特种兵纵队,陈锐霆担任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华野的这次整编,统一了两军的组织,编制,进一步实现了作战指挥上的集中统一,为之后的大兵团作战打下了基础。

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组建后,陈毅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既担任着华东军区司令员,又担任着华东野战军兼政委,不过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华东野战军组建时,毛主席特别明确了两个司令部合二为一后的分工:“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给粟裕负责。”

两军合并后,粟裕立刻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1948年2月的莱芜战役中,粟裕仅仅用了三昼夜的时间,就歼灭李仙洲集团三个军,七个师六万余人,俘虏4.6万人,其中包括两名中将,七名少将,以及大量的军事物资,而我军仅伤亡8000余人,其中牺牲1459人,这是解放战争以来又一次空前胜利。

陈不离粟,为何1948年陈毅批粟裕使用人海战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这次战役也是三天,粟裕在国民党军40多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下,顶住压力,指挥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头号主力,战斗力比日军都要强悍的整编74师,击毙击伤敌军1.2万人,俘虏1.9万人。

粟裕连战连胜,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美名,但是华野在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同时,也发生了很多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华野官兵,尤其是基层指挥官的指挥能有很大问题,陈毅在报告中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营长指挥三个连去打一个村里的敌人,村外是开阔地,不讲究机炮火力掩护,敌人等到我们冲到七八十米远才打枪,冲一次就死伤七八十人。

华野之所以能取得重大的胜利,这和粟裕天才般的军事指挥能力有很大问题,在打顺风仗的时候,往往部队会以压倒性的气势战胜一切对手。但是像面对整编74师这样的劲敌时,如果基层指挥官没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很难打赢,就算打赢,也会付出惨烈的代价。

孟良崮战役就是这样,整编74师官兵卓越的技战术水平,给华野官兵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孟良崮战役之后,粟裕又打了两场仗,也就是南麻战役和临朐战役,南麻战役,华野面对的对手是五大主力之一的胡琏整编11师(前身为18军),临朐战役,华野面对的对手是李弥的整编第八师,这两支部队都是国军王牌部队,战斗力很十分强悍,华野在这两场战役不但没有将对手歼灭,反而损兵折将,一直到第二天才喘过气来。

陈不离粟,为何1948年陈毅批粟裕使用人海战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其实粟裕也并不是不知道部队中存在的问题,但华野所处的华东地区,一直都是国民党重兵云集的地区,距离国民党政治中心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都很近,蒋介石在这里调集了最精锐的部队,华野的休整时间并不长,也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休整。

另外,粟裕将军本身也有自己的短板,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他和林彪相比,林彪是黄埔军校出身,他是普通士兵出身,最初当兵的时候只在叶挺的学生教导队中经过短期训练,并没有系统地接触过军事训练。所以在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制定了很多的战术方针,四野基层官兵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很强悍。

不过粟裕也并不是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弱点,他也知道战斗中仅凭勇敢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孟良崮战役结束后,粟裕命令各部队不得释放整编74师俘虏,而是将这些俘虏补充到了华野各个纵队,以提高华野各纵队官兵的技战术水平,整编74师的官兵教华野官兵如何正确保养,使用美械武器,以及战斗中所存在的缺点。

陈不离粟,为何1948年陈毅批粟裕使用人海战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后来陈毅在1948年的战斗总结报告,再次指挥粟裕的缺点后,粟裕也都虚心接受了,这才有了后来华野一次又一次的大捷。古人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是解放军中赫赫有名的军事家,他们都一直在战争中学习,改善自己的不足,所以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反观国民党内部,表面上和和气气,都保持一致,但是却各自有各自的算计,钩心斗角,互相猜忌,才有了后来的失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