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终盘点2019年新车企力:深陷"内外问题","悲观"不只是李斌

作者:写下来
年终盘点2019年新车企力:深陷"内外问题","悲观"不只是李斌

作者 曾乐

编辑:颜雅茹

"造车太难了。何小鹏说,随着新造车企业奔向小鹏汽车掌舵的头营,他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压力太大,无法说话。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以前不喝酒,现在我喝了很多。

同样是"重山",有一位被称为"2019年最差"的蔚来创始人李斌。在互联网建成的时代,互联网圈的人才是肉眼可见的。在年中合资公司广汽蔚来的启动会上,李斌出席了展台,嘴上有一个水泡。

"在2019年之前获得资金更容易,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泡沫,因为很少有人认真对待商业计划的可行性。回想起新的造车热潮,一位新的造车力量高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2014年是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汽车运动开始的一年,那么2019年就是新的强权建设力量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决定生死攸关的一年。

近年来,电动、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让汽车行业如春风拂面,全球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一群"大胆"的互联网人高举着"跨界超车"的旗帜,走进了汽车制造的行列。

2019年,新车行业"领跑者"企业在行业内备受关注。烧焦巨额亏损、融资困难、公司裁员、股价持续下跌、Q3财报"难以产生"等负面消息将被推到"风之梢",创始人李斌被评为"2019年最差人物"。

作为领导者,蔚来只是中国新车厂商的一个缩影。纵观整个行业,今年,新车势力都在深水深水,历史是整个行业迎来的重要时刻。如今,交货期延缓、融资困难、烧钱多、产品受到质疑、补贴等"内外问题"充斥着行业,新车企业必须经过行业考验,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同时,新车的发展也面临着变化。在挑战下,新车厂并没有停止产品更新迭代的步伐。新车公司布局其他领域,在尝试拥抱集团温暖的同时,行业也悄然产生了新的变数。

显然,当像骑兵这样的互联网势力向"造车"敞开大门时,就像在围攻将军一样,后期围攻城市也难以撤退,只有死水战,才能下釜而出。

年终盘点2019年新车企力:深陷"内外问题","悲观"不只是李斌

(李斌,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Euronews)

<h3>01 阶梯分工加紧:量产交货看真把戏</h3>

经过一年的行业"洗牌",大浪在沙下,考验已接近尾声,汽车的新型动力几何形状已经浮出水面。

在各梯队的发展轨道中,新车制造企业蔚来、威马、小鹏等负责人进行小规模批量生产交付;

仅从新车制造企业负责人今年的销售业绩来看,受车市场环境影响,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影响,情况并不乐观。今年1-10月,蔚来共交付14,867辆,小鹏共交付11,944辆,魏玛交付14,286辆,全部实现37.25%、25.75%和14.30%的销售目标。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销量相比,CCA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纯电动汽车销量为75万辆,而三家交付量合计为4.1万辆,占5.5%。

新车建设企业的负责人依然如此。其他梯队如民安汽车、刺猬汽车等新车制造企业,目前只向公众公布总体规划,量产的消息"遥遥无期"。"中后层的新车制造商希望'扭转',除非产品特别好,销售特别乐观,但这很难实现。业内人士告诉平机会。

这不仅仅是销售,而且看似先发制人的"第一层"也陷入了困境。今年上半年,继特斯拉自燃消息传出后,蔚来也遭遇了"自燃"事件。它最终不得不以3.39亿美元的价格召回4,803架Uler ES8,成本很高。

小鹏汽车今年陷入了车主集体维权的困境。此举激怒了年长的G3车主,因为2020年G3车型已将NEDC的范围增加到400公里和520公里,但与旧车型相比,价格上涨幅度不大。这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道歉:"对不起,让大家难过。

年终盘点2019年新车企力:深陷"内外问题","悲观"不只是李斌

(小鹏G3车型/小鹏汽车官方)

充满话题的"法拉第未来"(FF)一直没能等到其创始人贾跃亭的《梦想》,反而迎来了梦想家的"破产"时刻。"在明年9月之前交付第一辆汽车"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目标。

目前,实现量产交付的几家新车公司,大多是通过爬行。随着2020年这个新时间节点的到来,新车厂商将呈现出怎样的"交付答案"?

<h3>02 新车的"难点":如薄冰和多重夹紧</h3>

2019年,造车新势力深陷"内忧"。在多个夹子下,如薄冰。

通过梳理今年新车制造企业的融资情况,姚汽车发现,虽然威马、理想、小鹏、奇点等新车制造企业今年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但新车制造企业融资速度放缓程度不同,资金到货晚、融资金额不及预期等。

撇开汽车行业的大市场环境不谈,一位资深投资机构表示,"不仅仅是汽车行业,整个资本市场都在经历一波融资,汽车行业只是'管子里的窥视豹'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他补充说,"汽车的周期性正在使投资者变得理性。"

年终盘点2019年新车企力:深陷"内外问题","悲观"不只是李斌

不仅没有融化成钱,还等着钱花很多地方。"没有新的动力来制造一辆汽车是值得投资的,需要300亿元人民币和10年才能看到结果。凯石资本董事长张伟在车市的寒冬中发表了"犀利"的评论。

据媒体统计,从创车到交付第一辆车,蔚来已经花费了超过100亿元。自成立以来,仅今年前三个季度,Uler就亏损了超过57亿美元(400亿美元),亏损了86.39亿元人民币,而特斯拉在15年内的亏损为50亿美元。

尽管融资困难重重,烧钱多了,但没人愿意主动出击这场"生死不明"的烧钱游戏,只有加快布局才能掌握更多的"发声"。

除了逐渐被资本市场"抛弃"之外,新车厂商的"外部问题"也在吞噬着这个行业。

在全球电动化趋势下,不仅国内传统车企在向电动化转型,华晨宝马等国外传统车企也纷纷加快电动化战略,其"电动化"决心或比新车制造企业更坚定。例如,宝马正在加快其电动步伐,在全球提供12辆电动汽车,预计未来三年的销量将翻一番。不仅如此,BUT还修改了其原计划,到2025年发布25辆电动汽车,将完工日期延长至2023年。

年终盘点2019年新车企力:深陷"内外问题","悲观"不只是李斌

(特斯拉Model S /特斯拉官方)

而"新造车公司导师"特斯拉的到来,也直接进入了中国市场的"腹地"。

12月6日,Model 3国产版正式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广目录。这意味着特斯拉已经拥有向客户销售和交付本土Model 3的许可证。而特斯拉的进入,势必会搅动这个国家这个池子里的泉水。

"特斯拉进入中国,创造了'鱼效应',不仅提振和刺激了新车市场,也给中国整车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一家资深投资公司所说的。

在外部竞争环境的多重打压下,新车建材企业也面临着补贴下滑的挑战。由于今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大幅下降,直到被取消,这可能直接导致新能源市场销量自7月以来下降了五个月。

<h3>03 新"新"新车:"生存"新花样和新变数</h3>

在产业变革下,新车厂商并非无所作为,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努力突破正成为主旋律。

在代表车企未来产品实力方向的同时,虽然整体车市持续低迷,但新车制造企业正在"暗中增仓"。在第一款量产车型推出近一年后,小鹏汽车宣布,第二款量产车型P7正式开启预售,在第17届广州国际车展上,百腾首款量产车M-Byte正式亮相,理想汽车近日宣布其首款2020年理想ONE已经上线,并将从理想车常州基地发货交付, 而天价车ME7也将在12月底量产。

同时,随着近期消费升级,再加上用户逐渐形成了使用网车的行为习惯,出行领域也对资本市场抱有"寄予厚望"。贝恩资本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在线汽车市场将达到72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11倍。旅游领域这个极具吸引力的"蛋糕",不仅让上汽、广汽等传统车企纷纷进入游戏,新车厂商也开始加速向出行服务商转型。

今年6月,新款专车推出其出行品牌"新电动出行",宣布进军网络车领域。此外,小鹏汽车今年成为首批获得网络汽车运营牌照的新势力。新车厂商选择进入出行领域,也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增加销售渠道,减少一定的销售压力。

据一家资深投资机构称,"汽车公司正在进入旅游领域,以便掌握价值链和用户联系。此外,还有江户汽车的业内人士表示,"新车厂商进入出行领域,主要是为了缓解销售压力,也是为了扩大估值,从而增加更多的资金。"

作为后来者,新造车企业布局出行领域自然无法逃脱盈利难、行业经营难的规律。

除了进军旅游领域,新车厂商也在努力"拥抱群体发热"。一、威马与国能电气等联合发布充电服务包产品"车载电动服务包"。然后是小鹏和蔚来在充电业务上"强强联合"开展合作。显然,新造车企业的"单手"逐渐转变为"拥抱集团热",寻求共赢已成为众多新车企业的发展共识。

年终盘点2019年新车企力:深陷"内外问题","悲观"不只是李斌

(国家网电联手威马等车企推动充电服务/国电官方)

<h3>04 新车走向何方:繁荣退却,回归理性</h3>

自2014年以来,在经历了一个高光时刻之后,互联网汽车制造的新力量已经发展到陷入黑暗时刻的地步。在内外的担忧下,新车厂商需要找到新的出路。

随着车市下行,行业洗牌愈演愈烈,欧车预测:新车造力"马修效应"将更加明显,资本和市场将逐渐向企业走势靠拢。在残酷的杀戮下,没有竞争优势的新车厂商将面临更残酷的淘汰赛。未来,将有更多新车厂商加快向出行服务商转型,降低成本的效率也将成为新车厂商的活体资金。此外,新造车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加大,"造车新势力热身"或在未来1-2年内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某资深投资机构认为,"判断一家新车厂商是否具有可投资性,应考虑其可持续性、是否具有相应的产出能力、面对重要节点阻力、资金和资源储备、消费者支持、团队稳定性等因素。"

短期来看,新车厂商似乎很难摆脱"一地鸡毛"的困境。"整个市场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大,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可能会有逆转的迹象,很难说,但我们仍然'相信更好',"资深投资者预测。尽管处于黑暗时刻,但资本市场并不认为造车的新力量是"被遗弃的"。然而,就目前而言,新车制造商必须首先提供生存的"答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建华曾表示,"没有产品和市场的支持,任何汽车制造商都无法实现长期发展。"2019年即将结束,2020年将进行新一轮的"大考验"。在汽车产业大变革时期,新车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造血"能力,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战斗中生存下来。

毕竟,造车不是"四轮两沙发",新车厂商讲述更多新故事没有捷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