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贵州文化书系之(二):厐思纯《明清贵州七百进士》

作者:南有嘉鱼还獭祭

本文内容转自: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唐皓,特此说明。

明清之际,贵州人才蜂起。万里投荒的入黔官员、“俊杰之士,比于中州”的明清贵州进士、举人,以“万马如龙出贵州”之势声名鹊起。厐思纯先生所著的“明清贵州人物三部曲”聚焦明清贵州进士、举人、官员,精选近百人,为他们树立碑传、书写春秋这是“明清贵州人物三部曲”之《明清贵州七百进士》,该书初版时间为2005年(思纯著.明清贵州七百进士[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现在再由贵州人民出版社修订再版。

贵州文化书系之(二):厐思纯《明清贵州七百进士》

唐皓编辑称:

贵州地处偏远的西南山区,明清时交通十分落后,极其不便,有“连天际峰兮,飞鸟不通”一说,且经济文化也十分落后。在明清两朝543年间,能出“七百进士,六千举人”的骄人成绩,令今人刮目相看,惊诧不已!

这七百名进士个个有名有姓,有籍贯、有职位,还收录在《明清进士题名录》里。黔中“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三鼎甲(状元)一探花”,可谓“俊杰之士,比于中州”。在北京孔庙有进士题名的若干长碑中,有诗记之:“孔庙巍巍文物丰,碑镌进士仰儒宗;名留七百为黔产,策动来兹重学风。”

贵州文化书系之(二):厐思纯《明清贵州七百进士》

其一,贵州在明清两代,经过考试录取的举人有六千多名,进士七百多人。这个成绩,以当时全国十八行省来说,应该算是中上,值得吾人引以为荣。

《明清贵州七百进士》一书,从七百名进士中挑选出对国家、民族、地方文化有重大贡献及影响的五六十人,以年月为经,以人才为纬,将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时代背景,家学师承,人格操守,才华学识,业绩事功,一一介绍给读者。

如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孙应鳌:孙应鳌,贵州清平卫(今凯里市炉山镇)人,嘉靖三十年(公元1552年)进士。他是首任国子监祭酒,一生著述甚丰,以崇制、好学、论心、立志、破迷、修行等十六条文来阐明自己的教育主张。他整顿儒学,倡导笃实学风。他的思想理论基础来自哲学家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他继承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提出了以仁为本的心学,将作为道德范畴的“仁”推及宇宙万物,旨在净化社会风气,缓和社会矛盾。他认为“仁”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最大的美德。识仁、求仁、达于仁,德就有了基础,有仁爱之心,则有同情之心、好息之心、义勇之心,正如他的著作《淮海易谭》中所言:“故合礼者,合此仁也;知义者,知此仁也;干事者,干此仁也。”他的著作内容涉及文史哲及政治、经济、教育、音乐等领域,如《论学会编》《春秋节要》《雍论》《温纯恭毅集》 等。

其二,试举几位代表人物。丁宝桢,贵州织金人,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等人齐为“中兴名臣”。在任山东巡抚及四川总督时,丁宝桢面对内忧外患,国势日蹙,政治黑暗,乱象迭起的社会现实,始终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兴修水利,诛杀宦逆,整顿吏治,兴办洋务,体恤民困。时人对他的清风亮节推崇备至,赞其操守“清绝一世”。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夏四月,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敢于诛杀慈禧太后宠幸的太监安德海,致使朝野震惊,博得天下交口称颂。丁宝桢对做官的目的表述更为深刻。他对出任山西蒲州知府的长子丁体常语重心长地说:“做官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即所谓报国者亦不外此。爱民为国本,培养民气就是培养国脉。得民心乐,民气和则不乱,而国家于以平康,此即报国也,尔以后务时时体察此言,言心照办。”做官“尤重表率”“持心须公正,操守须廉洁,作事要勤速,问案要细心”。他训诫体常,要“夙寤晨兴,忧劳而妊”;要“受辱不惊,受宠若惊”;要“居安思危”勿“在乐忘忧”;要把宦海的浮沉和个人的得失看得淡漠,但对自己的人格和情操却要看重。丁宝桢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和爱憎分明的为官之道,于今天的为官者亦有榜样与表率作用。正是在丁宝桢的谆谆教育下,丁体常一生清廉自守,忧国忧民,最终成为晚清政坛上颇有清名的大吏。

贵州文化书系之(二):厐思纯《明清贵州七百进士》

其三,康熙年间参编《康熙字典》的周起渭等。贵阳城郊的青岩古镇,是卧虎藏龙之地,康熙年间青岩骑龙出了一个叫周起渭的进士,他才华横溢,名噪京华,被时人称视为“力持风雅,领导群彦”的文坛领袖。其参与编纂《康熙字典》,为中华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青岩镇上的团总赵国澍是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青岩教案引起中法外交冲突的关键人物,其子三人中进士,一人中经魁,其中赵以炯系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丙成科状元,亦即贵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清代贵州的人才具有鲜明地域色彩,并以家族、亲缘和师承关系的文人群体为主导,因此不少家族人才辈出,屡登科名,如黄家一门四进士。黄辅相、黄辅辰兄弟为道光进士。黄辅辰之子黄彭年,亦为道光进士,其为官清正,博学多才, 曾被川督骆秉章,直隶总督李鸿章,陕西巡抚刘蓉、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所倚重。他长于史志,精于舆地,有“通志巨擘”之誉。

其四,建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李端棻。李端棻是戊戌变法时维新派的重要人物,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进士。其弟李端矩、李端荣系光绪进士。李端棻一生忧国忧民,关心教育,曾疏清建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并向光绪帝上《清推广学折》,对中国的维新运动及新式教育贡献甚大。

贵州文化书系之(二):厐思纯《明清贵州七百进士》

总而言之,从史料考证来看:“明清贵州有举人六千来人,许多人虽没有进入进士之列,却在不同的领域大展光华,彪炳千秋。如沙滩文化的郑珍、莫友芝和黎庶昌,前二人是举人,后者仅廪生,然而他们在诗歌、散文、汉学和方志学上的成就,却是海内称誉,人所钦仰的。” 对历史文化遗产,要研究,要发掘,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贵州人民出版社这次修订并再次出版《明清贵州七百进士》,有许多理性的思索,该书以雄辩的事实, 破除了“贵州无人”的历史偏见,再次向世人明证:“七百进士,六千举人”,是贵州“比于中州”的文化现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