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作者:参商星君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有一种说法:馕是从波斯传入中国的。

因为“馕”是波斯语的音译,意为面包。

也就是说,馕这种食物,最早在波斯,指的就是日常食用的面包。

一直到今天,伊朗人仍以这种面食为主食,并称之为Naan。

古时波斯人的馕是什么样?味道如何?我们已不得而知。

但今天的伊朗,馕的种类可谓花样繁多。

根据不同的烹制方法,伊朗的烤馕可分为四种比较常见的类型: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薄饼馕(Lavash),大多为圆形,又薄又脆,使用未发酵的面,常在家中烤制。水分少,便于长期保存。(有点像我们中国的春饼)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长条馕(Barbari):长条椭圆形,较厚,上面一般撒有芝麻。在恺加王朝晚期,一些柏柏尔人开始在德黑兰制作此种烤馕,并将其传播开来。这种馕的独特味道在于和面时混入了少许水和小苏打。常在馕店用平炉烤制。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石子馕(Sangak):常常在炙热的碎石子上烤制,使用全麦面粉,多为长条形或不规则三角形,颜色较深。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圆饼囊(Taftoon):酥脆的圆面饼,使用未发酵的面,和面时会使用牛奶、酸奶和鸡蛋,常在筒状泥炉中烤制。(跟山东的烧饼类似,只不过多了很多洞。)

上述四种馕都是无馅的,除此之外,伊朗人还会制作许多种肉馅馕,以及各种尺度惊人的超级馕。

比如一人多高的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一买一大摞的。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这也充分反映出,从古波斯到现在的伊朗,人们对馕的忠诚与热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那么这种波斯的面包是何时出现?又是何时变成中国的馕的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馕的起源</h1>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有人认为,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对小麦等作物的种植以及发酵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馕的诞生。

波斯位于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西亚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原因,导致了小麦的最早出现和被驯化,并逐渐成为高产的作物而占据了主食的地位。

在烹饪技术方面,波斯属于沙漠性、半沙漠性气候,在极端缺水的自然环境里蒸煮自然是奢侈到不可想象的事。然而太阳烘烤过的沙土却是天然的加热方式。以此为灵感,最初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地下挖坑,把食物和烧好的木炭放进去,这是相比直接在火上烧烤更先进一些的烤法。因此,馕坑应运而生。这也是为什么西亚、中亚地区的人更喜欢烤制食物,而东方人更擅长蒸煮。

最早的波斯面包长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考古发现了传入中国后的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馕的东征</h1>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阿斯塔纳出土的馕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阿斯塔那唐墓发现了一个直径19.5厘米的馕,呈圆形,出土时碎为12块,土黄色,已经脱水干化。其原料为小麦粉,是在馕坑中烤制而成的,它中心薄,边缘厚,中央戳有花纹,样子与现在新疆维吾尔族家庭日常所吃的馕完全一样。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1000多年前的小馕和花样点心

同一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阿斯塔那唐墓中,发现了一个1000多年前的小馕,此馕显得十分娇小,直径只有3.9厘米,用白面制成,表面有干果仁,保存相当完好。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新疆考古人员又在3000多年前的哈密五堡、2800年前的且末县的扎滚鲁克、2500年前的鄯善县苏贝希,以及1800多年前的洛浦县山普拉等地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各种形态的馕。由此可见,最早的馕距离现在已有3000多年。

刚传入中国的馕还没有确定的名字,人们称之为“胡饼”,跟胡椒、胡萝卜、胡桃、胡瓜、胡麻等同一个姓氏。因为古时,人们把从西方传来的东西前面都冠以个“胡”字。《后汉书》中也有关于“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的记载,可见,关于馕起源于波斯,后传入中国的推断也有一定的可信性。

总之,传入中国后的馕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喜爱,食用馕一度成为潮流。在古典《齐名要术》和《福乐智慧》中都有关打馕手艺的记载,已经和今天的打馕手艺别无二致。

因“馕”饼具有轻便易携,干湿皆宜的食用特点,“馕”成为居家出行常备物品,新疆古书《福乐智慧》中记载“要为将士供给……馕、盐和食物必须丰盈”。古书中把“馕”单列出来,足见其的重要性,今天我们的边防战士巡逻,仍然会随身携带馕饼。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还专门为馕做了一首诗——《寄胡饼与杨万州》,他在诗中是这样描述的:“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可见在唐朝的时候馕不仅是一种主食,还具有了社交礼品的属性。

从伊朗到阿斯塔纳,一个烤馕的远大征程馕的起源馕的东征

今天,“馕”更是超越了单纯的食物范畴,成为了新疆的一张靓丽名片,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馕”文化的挖掘也应运而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馕”已被我们发扬光大,各式各样的“馕”饼应运而生,如果西馕、玫瑰花酱馕,格吉馕,扎克尔馕,希尔曼馕,卡特拉玛馕等。

2021年7月份,一则《新疆百万个馕驰援河南》的短消息刷爆朋友圈。因为,馕在新疆人们的心目中地位崇高,新疆的老人们常讲“饭是圣哲,馕是神灵”。星夜驰援灾区爱心馕所代表的已经不是赈灾物资,而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