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作者:镇视调查

最近,一篇名为《锅盖面的诞生: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骗局?》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在镇江市民中也引起很大反响,尤其是这文章标题,骗局二字很吸引眼球,给人的感觉是要揭开一个千年谎言,锅盖面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镇江的一张名片,怎么在这篇文章里,就被冠上骗局二字呢?来看我们记者的调查。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记者网上搜索发现,这篇名为《锅盖面的诞生: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骗局?》的文章,短短几天内,传播度已经相当广泛,文章中引用了《江苏地方志》及《食品科技》期刊中的部分调查及民间传说资料,称上世纪80年代初,整个镇江都还没有锅盖面的说法,镇江三怪的概念是源于1977年几位地方文史专家的一次会议,文章中称“锅盖面的缘起,是一场自下而上的精密策划”。记者为此走访了多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镇江,他们回忆,小时候吃的面条,好像确实没有个明确的叫法,但是面锅里煮锅盖确实过去是有的。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市民 陶先生:

真正怎么叫,我也搞不清了,记不清了,反正锅盖面阳春面都叫过好像。

市民 陈先生:

叫阳春面。

市民 刘先生:

阳春面应该不是镇江的叫法。有的是记不清了,有的是时间长了,它应该就是锅盖面。以前下面都是一个锅,它里面摆面条,锅盖朝里面一撂,所以叫不叫(锅盖面)是另外一回事。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镇江某锅盖面店老板 陶刚:

其实这个锅盖面以前应该叫伙面,就是伙夫嘛,镇江不是靠近码头吗,有很多南来北往的,那时候为了吃饱饭吃饱肚子,伙面嘛它比较实在,一大碗吃下去。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引发争议的自媒体文章中称,“锅盖面的制作就像一场表演,悬浮在翻滚中的木质锅盖则是最好的招牌”,对此,镇江某锅盖面连锁店老板陶刚称,漂浮在面汤中的小锅盖,在制作锅盖面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非如文章所说,只是一个表演道具。

试过没放锅盖,然后出来的面条口感就不一样,因为上面漂上来的时候它整个就跟空的一样,气流它就顶不上去,就这个面条就像泡熟的一样,而不是煮熟的,一般我们面条还有个火候很重要,它的火必须要大火猛攻,攻了之后顶到这个锅盖下面,才会起到一定的劲道和那种入味的感觉,是很重要的。

记者调查发现,《现代快报》曾于2014年10月9日,刊登过一篇名为《曾经镇江没有锅盖面 镇江“三怪”1979年才提出》的报道,报道称,锅盖面的叫法只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镇江还有老三怪一说,与当下流传的三怪说法也不一致,可能是“大锅滂个小锅盖,裤子跨过街,马桶撑起来晒”,记者为此也向多位镇江老市民求证,但他们给出的说法也并不一致。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市民 张先生:

十八岁的女的叼个大烟袋,我们镇江马桶晒在外,下面条是锅里滂锅盖。

老早一个竹竿一插,满街晒的都是衣裳。

这个老三怪已经过时了,现在哪家还有(老式)马桶啊,路边上晒马桶盖,哪个还有马桶啊,没有马桶了。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h1 class="pgc-h-arrow-right">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h1>

锅盖面以前不叫锅盖面,甚至连三怪的说法也和今天不同,难道我们镇江的锅盖面真如那篇文章标题所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一场骗局吗?我们的记者调查发现,文章中多次提到和引用了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镇江京口饭店的经理周文翔的说法,于是辗转联系上了周文翔本人,他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年近八旬的周文翔告诉记者,这篇引发争议的文章作者在发布之前,并未联系自己就引用的部分进行任何核实,文章中确实有部分内容属实,比如,锅盖面以前确实有伙面、跳面等多种叫法。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镇江文史专家 周文翔:

伙伴的伙嘛就搭伙吃面,火面嘛就是下面火烧了以后上面下面,还有叫跳面,我们就吃跳面也有人叫跳面的,跳面就是在制作面的时候,用竹杠子揉压这个面,要使得有劲道。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但周文翔称,

文章作者引用他的说法,

有断章取义之嫌。

她就用了我中间这一句话,没有锅盖面这一说,我后面有一句话,实际上家家如此,所有的伙面店,家家都用锅盖。它的前世叫伙面,它的今生叫锅盖面,所以你不能把我这句话单独的看,我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是要宣扬锅盖面,而不是说这个锅盖面根本就不存在的。

周文翔回忆称,文章中提到的1977年那次地方文史专家会议,其实主题并不是镇江三怪或锅盖面,因此,文章所表述的“镇江三怪是这个会议上被文史大家头脑风暴编纂出来的”,这个说法不准确,与事实并不相符。

当时会议的主题是研究恢复镇江的名胜古迹和宣传的,并没有三怪,这个不是主题,当时这个三怪研究不是主题,后来因为宣传了以后,在会议上大家闲谈扯起来了,老同志嘛,他们有的是镇江老吃客,他们说我们镇江也有,就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肴肉不当菜,就这么弄起来了。

周文翔强调称,在这次会议之前,其实镇江也并没有老三怪一说,锅盖面的叫法,也是在三怪的说法形成以后,才逐渐为人所熟知的。

什么石头排队买青菜,什么家里马桶刷出来以后到街上晒,什么汽车没有板车快,就好多人拖个板车可以跑到汽车前面去,这个都是戏谑的不值一提的。

周文翔的说法也得到了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李德柱的认同。

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 李德柱:

这种“怪”说法很多,有的说镇江的三怪,镇江的男人怕老太,镇江的马桶满街晒,又是镇江的裤子巷子里头晒等等,这些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说法,说是镇江老三怪是这个,没有,没有听说,你这样说说,大家就是调侃。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周文翔称,这篇文章最大的错误,就是否认了锅盖面“面锅里面煮锅盖”的制作工艺,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

煮锅盖这个事情是过去就有了,这个是没有怀疑的,这个工艺是没有怀疑的,我们要讲实质,实质就是这个工艺,就是我们没有品牌意识,我们打品牌,从名称叫锅盖面,打上品牌,变成我们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是应该的,不这样做就不是弘扬我们镇江的地方文化了,饮食文化很重要的,是我们地方文化的一个主要方面。

本身它有,它并不是无中生有,如果说锅盖面本身就没有,又没有锅盖漂在上面这么一个事实,也没有一个乾隆皇帝过去的传说,这些都没有,纯粹就是为了你提高你城市的知名度,弄了几个文人来说了一下,那个就不对头了。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周文翔告诉记者,锅盖面制作工艺,是镇江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面锅里的锅盖并不是噱头,它在锅盖面制作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一桌人,十二个人,我现在面条有宽面有细面有大宽三个品种,有人要吃三两有人要吃四两有人要吃二两,这个一桌人各人的要求不同各人的食量不同,我不把锅盖给你,你能把这个十二碗面在锅里面下出来吗?你下出来,那我镇江锅盖面这个说法是瞎说八道。另外一个,还有的老人喜欢吃烂面,年轻人喜欢吃硬面,都在一个锅里能下出来,没有锅盖你能下的出来吗?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锅盖面是一次成功的品牌塑造

镇江需要更多打得响的品牌

遍布镇江大街小巷的锅盖面,可以说是我们镇江人,开启每天生活的第一步,并且,2009年江苏省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锅盖面的制作技艺就名列其中,可能也正因如此,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锅盖面,被说成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骗局,确实十分的吸引眼球。其实啊,锅盖面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恰恰说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品牌塑造。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特约评论员谭浩俊认为,自媒体发布的那篇文章将承载了传统制作工艺、历史传说的锅盖面说成是骗局,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特约评论员 谭浩俊:

如果说把这个锅盖面界定为骗局的话,那么我首先倒是要问她一下,到底骗了谁,为什么呢?锅盖面也好,其它的两怪也好,它都是一种传说,传说就不存在着骗局的问题,你像天仙配,你认为是骗局吧?如果锅盖面的是骗局的话,那天仙配更是骗局了,因为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七仙女到凡间来。

谭浩俊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次文化研讨,让锅盖面成为镇江一块响当当的饮食文化品牌,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现在不是很多城市都在打造文化品牌,在没有的情况之下还编造一些东西出来营造一些文化品牌吗,那么我们有这个现成的,我们把它做好一些做精一些做强一些做优一些,那更好,所以我们从文化品牌的角度来讲,它这篇文章也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

而锅盖面品牌的

成功打造,

也值得当下的镇江

借鉴和反思。

为什么呢,几十年以前,我们就能够把我们一个并不响的一个锅盖面也好伙面也好或者说是小刀面也好,变成一个锅盖面这个品牌,这倒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品牌的塑造,文化品牌的培育,而现在这么多年了,我们都还没有真正培育出一个像锅盖面这样一种被认为是“骗局”的这样一个文化品牌。

谭浩俊表示,镇江有三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缺乏深度的挖掘和培育,这次所谓的“锅盖面骗局事件”,反而让更多人关注到锅盖面品牌成功塑造的历史,为我们进一步打造城市名片提供更多的思路。

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镇江锅盖面,现在还在被争议文史专家:锅盖面制作工艺,有悠久历史和传承

能够找一些我们认为具有镇江元素的这样的一种文化进行培育,多打造一些能够让镇江的老百姓受益的让老百姓喜欢的让外地人也能够接受的这样一种文化品牌,那样对提升我们镇江市的知名度,提升镇江市的城市形象,提升镇江市的地位和影响,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于锅盖面的前世今生经过这番调查,我们总算有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了解,原来镇江三怪中的面锅里煮锅盖还真有这么个朴实无华的由来,那对于我们镇江地方文化品牌的打造您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有哪些特色文化产品拥有打造成爆款品牌的潜力,欢迎参加我们今天的互动讨论,期待您的参与。

来源:一起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