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还是在襄阳?

关于古代名人地域认定,主要靠历史上的本人自述、典籍记载以及现有或者出土文物佐证。诸葛亮躬耕地属于南阳?还是襄阳?还是要靠证据说话,现将两地的主要证据提供出来,大家自己分析。

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还是在襄阳?

一,本人自述

1,南阳:诸葛亮《黄牛庙碑记》第一句就写到“仆躬耕于南阳之亩”(宜昌博物馆)

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与子书》“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

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还是在襄阳?

2,襄阳:无诸葛亮本人叙述

二,历史典籍记载

1,南阳:

《三国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氏族谱》:诸葛“亮,生于琅琊,迁于南阳,仕于西蜀”

魏晋时期,“亮初亡”,镇守南阳的季汉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地旧址,南阳隆中卧龙岗“建庵祭祀”。

西晋惠帝时,曾命令镇南将军荆州刺史刘弘与李兴一起到诸葛亮故宅祭祀。《祭诸葛丞相文》:“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中州杂俎》记载,隋朝开皇二年《断石幢》:此地(今平顶山)有诸葛之旧坟墟,在高阳华里。山下少西有诸葛庙,东金鸡冢,疑冢即孔明父祖葬处.盖孔明琅琊避地而西,自其父祖已然,其居南阳则自孔明始也

唐朝时期。《诸葛庐碑》(赵均《金石林时地考》)载:诸葛庐“在南阳县城西南七里。”

丞相裴度,称诸葛亮“踠足南阳”“公是时也,躬耕南阳,自比管乐…..时称卧龙”(成都武侯祠三绝碑),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陈子昂………,都有南阳“隆中”“卧龙岗”“诸葛庐”“卧龙”等诗句(略)

南宋岳飞北伐,巡视“唐”“邓”,路过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手书《出师表题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金朝南阳县令元好问《丰山怀古》:卧龙起隆中。

元初大德二年(1298),南阳监郡马哈马拜谒武侯祠时,年久失修,几为废墟。遂与少府李君源等倡仪重修,四年(1300)春竣工,“一易而新之”。中殿塑诸葛亮像,旁塑关、张从祀。(元南阳儒学教授王谦《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至大元年(1308),河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何玮行农至郡,倡议扩建侯祠,东为庙,庙后为学。祠为武侯祠,庙为孔子庙,学为诸葛书院。至正十五年(1355),南阳知府庄某复加修葺。又于诸葛书院建东西斋房各三楹,使武侯祠与诸葛书院浑然一体(元张继祖《敕赐诸葛书院增修学宫之记》)。

明洪熙元年(1425),知府陈正伦建成正堂三间。宣德元年(1426),又与同知张永、推官司宪、南阳知县李桓圭续建草庐等,南阳武侯祠又重备大观(明王直《重修诸葛武侯祠碑记》)。正统年间,知府陈悌再次修葺。(明杨士奇《鼎建诸葛孔明祠碑记》)。弘治八年(1495),河南参政顾福分守南阳,檄知府马舆、知县李通重修。(明李东阳《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正德元年(1506),唐王妃苏氏命承奉白震修葺武侯祠,堂庑梁楹“撤而新之”(明朱瑾《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嘉靖四年(1525),知府杨应奎增修大备(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十五年(1536)二月,知府屠倬再次修茸(明孙哲《重修汉诸葛忠武侯祠之碑》)。

康熙二十一年(1682),南阳镇总兵柯彩捐俸修葺祠宇(清柯彩《重修武侯祠院碑记》)。康熙三十年(1691),豫抚阎兴邦、南阳知府朱磷自捐俸金复建书院,中建讲堂,旁建斋舍,其后建“三顾祠”。祠祀武侯,以司马德操、徐元直陪祀(清彭始抟《重修诸葛书院碑记》)。康熙五十年(1711),知府罗景与南阳镇总兵杨铸共议扩建武侯祠,原计划于楼前隙地“积土为山,叠石成峰”但在施工时于地基中发现前入题咏石刻,内有“卧龙岗十景”。(1712)八月复建成,历时十四个月有奇(清《重修卧龙岗诸葛庐记》、罗景《重修卧龙岗忠武侯祠记》)此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年间,知县吴堂、姚眶,任恺,知府顾嘉蘅、傅凤飓皆有增葺。

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还是在襄阳?

2,襄阳

东晋末年襄阳人习凿齿《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郦道元《水经注》:酒水又东径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诸葛亮)初寓居襄阳隆中。

苏轼:隐隐龟背起,传云古隆中

三,文物佐证。南阳、襄阳都没有新的出土文物,只提供双方现有文物

1,南阳

武侯祠,草庐,诸葛井,三顾桥,卧龙十景,千年古树,元代以来的碑刻、匾额三百多通。属于元、明、清文物。

明代襄简王神道碑,清末“古隆中”石牌坊。属于明、清文物。

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还是在襄阳?

继续阅读